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英杰逐日施正荣向左·彭小峰向右 |
 |
|
 |
英杰逐日施正荣向左·彭小峰向右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19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10406315/9787510406317
·条形码:97875104063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英杰逐日施正荣向左·彭小峰向右》内容简介:当下,正处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力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大力量的交汇点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太阳能行业也将乘势而异军突起。同是做太阳能行业的施彭二人。一个沉稳务实,一个外冷内热,却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眼光。《英杰逐日施正荣向左·彭小峰向右》全方位、深层次解读两位领军人物的逐日传奇,为您泰上他们笑傲光伏世界、领跑中国光伏产业的神话。
作者简介 李牧童,湖南人。毕业于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擅长财经题材的策划与写作,曾策划出版过多部财经著作。
媒体推荐 无论是胡润还是范鲁贤,在为今年的“中国首富”选秀时可能都会考虑一位人选——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
——2006年1月13日《东方早报》报道
每个危机都代表着机会,44岁的施正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尚德公司有望继续发展壮大,帮助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太阳能技术的首要提供商。
——2008年1月10日,英国《卫报》评选“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施正荣名利第一
施正荣是身怀专利的海归精英,而彭小峰却是半路出家。彭小峰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很聪明。他做了很多功课,对太阳能行业非常熟悉;其次,他很有眼光。当年做产业终端的太阳能电池的很多,但是他选择进军上游产业链。
——法国NPEA亚洲投资基金创始人及首席合伙人 王刚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有魄力、有市场感觉、能把这个行业做大的人,这个人看来非你莫属了。
——曾任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商GT-SOLAR公司高管,现任赛维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佟兴雪第一次见到彭小峰时作此评价
编辑推荐 《英杰逐日施正荣向左·彭小峰向右》:从留洋科学家到归国企业家的华丽转身,从传统劳保行业到光伏产业的成功转型。
打造光伏产业帝国,成就中国能源神话。
一个是科班出身的“洋博士”。一个是半路出家的EMBA;
一个以技术优势见长,一个以创业经验取胜;
一个执著专注、稳重务实,一个外表冷静、内心狂热,却同样缔造了属于自己的产业帝国。
一同成为了中国光伏业绝对的领军人物。这就是施正荣和彭小峰。
目录 上篇 施正荣向左
第一章 成长之路:蓬门立志,英雄不问出处
生在陈家,养在施家
暖壶壳中的经济头脑
穷则思变,男儿立志出乡关
最大的兴趣就是学习英语
考研,踏上学术之路
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二章 留学之路:阳光总在风雨后
公派留学,初闻涕泪满衣裳
被老外忽悠了,饱尝打工艰辛
拜师名门,不得不信缘
突破!用液态玻璃做贴膜
逐梦大洋彼岸:要有“得”,必先“舍”
第三章 创业之路:选中无锡,坎坷中的三级连跳
创业维艰,融资合作俱难
哪怕做死在无锡,也不能丢脸
抢时间上市,生产线上三连跳
营销诀窍:只谈技术,不说价格
立足长远,跨越成本的高门槛
第四章 问鼎之路:逐鹿中原,前途无限
上市前的股权较量
从纽交所来的“不速之客”
光伏产业热,尚德引发的资本狂潮
拥硅者王
携手国际,大气度终成大格局
金融危机下,挑战和机遇并存
第五章 “尚德模式”=技术主导+市场先锋+人本管理
成大事,必先借大势
以技术来夺得话语权
成功企业秘籍:市场第一
着力寻求政府的支持
尚德管理模式:以人为本
成功贵在坚持,百折不挠
第六章 主宰命运,追求、成功和超越
命由我造,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自强不息,现实与憧憬的双螺旋式递进
专注:有机会就专心致志地去做
成功人格的三境界:淡泊、谦逊、感恩
自信人生,不断追求自我超越和超脱
寻找社会价值与道德责任的契合点
附录:施正荣简历
下篇 彭小峰向右
第一章 成长历程:诺贝尔奖,曾经的梦想
求学路中赚来人生第一笔收入
埋头苦学,外贸公司中的单调生活
自立门户,创业第一遭
欧洲商业会议,商机乍现
第二章 再次创业:从劳保产品到光伏硅片的转型
全新的产业,全新的团队
“狮子大口”,彭小峰的三大落户要求
新余的雄心:世界光伏产业基地
英雄所见略同,汪彭论剑奠定产业格局
私募资金,上市前的三部曲
第三章 赛维成就:狂人的节奏
纽交所的奇迹&中国新科能源首富
世界上在手订单最多的太阳能硅片公司
万吨硅料基地,打造光伏产业航母
公司越大,社会责任越多
第四章 赛维隐忧:重演夸父逐日的悲剧
一封邮件,股价狂跌
寒流袭来,金融危机下的机遇
扩张计划与现金流的矛盾
光伏市场的忧虑:供大于求
飙速带来的人力风险
第五章 “赛维模式”=精准定位+完美计划+致命速度
定位精准,企业战略的不二选择
完美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速度就是竞争力
新余政府,赛维全天候“保姆”
金融工具的力量
第六章 逐日勇士:彭小峰的真我本色
外表低调,内心狂热
惊人的整合能力
真我本色:朴素、感恩与执着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一个都不能少
附录:彭小峰简历
……
文摘 上篇 施正荣向左
第一章 成长之路:蓬门立志,英雄不问出处
生在陈家,养在施家
1959年至1961年的这段时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一个多事之秋,官方后来将其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1963年的江苏扬中,自然灾害还未远去,大家仍心有余悸。在2月的一天,一户普通的陈姓农民家中,随着几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冲破屋檐,双胞胎兄弟呱呱坠地。在这之前,陈家已经有两个孩子了。所谓“人多力量大”,特别是对于农村而言,多一个劳动力就多一份产量和收入。
但是孩子多了,问题便接踵而来,首先是生存的问题,特别是在那样一个灾害频繁的年代,要养活一家数口,谈何容易?当时,同在一个村子、离他家不远的另一户人家施家,也在同一天生下了一个女儿,很不幸的是,婴儿刚生下来便夭折了,施家上下伤心欲绝。陈家与施家平时有些来往,于是两家的长辈们一合计,陈家双胞胎中的弟弟便被抱给了施家抚养。这就是施正荣。之所以取名为“正荣”,是希望他能够荣耀门楣。
施正荣大概在五六岁的时候,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不过那时的他早已经习惯了施家的生活。在施家的精心照料下,施正荣一直过得还不错。施正荣在回忆起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对施家充满了感激之情,说道: “养父母对我非常好,甚至超过对他们的亲生孩子。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不管生活多拮据,养父母都全力支持我的学业。没有他们,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施正荣在幼年的时候遇上了一个好的家庭,可以算是他人生的第一幸事。
施正荣今天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养父母给了他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尚德上市之后,施正荣很快拿出了几千万元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取名“施氏家族慈善基金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对施家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的养育之恩充满了感激之情。 至于他的双胞胎哥哥陈恒龙,在施正荣1998年去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也去了美国留学,后来拿到了生化博士学位。他受到弟弟在国内创业成功的启发,回国寻找发展的机会。双胞胎兄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都拿到了博士学位,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暖壶壳中的经济头脑
施正荣被施家抱养之后,一直在施家长大。由于是在农村,又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生活比较艰难,而施母在抱养了施正荣之后,又陆续生了三个孩子,这样,生活负担又大大加重了。为了养家糊口,施正荣的父亲在生产劳动之余,从镇上的竹器加工厂里揽了一些编暖壶壳的活。江苏扬中自古以来就有生产竹编工艺品的历史,种竹
……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王杰、李良婷、史慧莉、黄亚男、曹博、上官紫微、王艳、李娜、聂小晴、王鹏、闫晗、杨青、朱夏楠、李倩、杨英、武敬敏、王艳明、李静、李猛、于海英、蔡亚兰、廖春红、焦亮、黄薇、赵广娜、赵一、魏清素、李文静、李佳、张晓静、李彦岐、慈艳丽、张艳芬、周珊、何瑞欣、常娟、陈艳、曹徐学、齐艳杰、齐红霞、李伟军、李惠、梁素娟、黄梦溪、张保文、黄晓林、淡佳庆、欧俊、闫瑞娟、陈小婵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