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现代电炉炼钢操作 |
 |
|
 |
现代电炉炼钢操作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页码:38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244937X/9787502449377
·条形码:978750244937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冶金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现代电炉炼钢操作》为冶金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根据冶金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岗位技能要求编写,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专家评审通过。《现代电炉炼钢操作》内容分为电炉炼钢基础和现代电炉炼钢操作两部分,共16章。在电炉炼钢基础部分,围绕电炉炼钢操作需要以浅显易懂的表述方式介绍了应当了解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现代电炉炼钢操作部分,详细地介绍了电炉炼钢各个环节的操作工艺和操作要点。《现代电炉炼钢操作》以达到改进操作和提高电炉钢质量的目的。
《现代电炉炼钢操作》可以作为钢铁企业职工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现代电炉炼钢操作》是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电炉炼钢基础
1 电炉炼钢技术与电炉冶炼钢种
1.1 电炉炼钢技术的发展
1.2 中国大型电炉炼钢技术的发展概况
1.3 电炉冶炼钢种基础
1.3.1 钢与生铁的区别
1.3.2 钢的分类
1.3.3 钢的编号
2 电炉炼钢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基础与钢渣性质
2.1 炼钢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2.1.1 热力学基础
2.1.2 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
2.1.3 化学平衡
2.1.4 溶液
2.2 金属熔体的物理性质
2.2.1 元素在铁液中的溶解
2.2.2 扩散系数
2.2.3 钢的熔点
2.2.4 钢液的黏度
2.2.5 钢液的表面张力
2.2.6 钢液的密度
2.2.7 钢液的热导率
2.2.8 金属熔体的吸气特性
2.3 炉渣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2.3.1 炼钢炉渣概述
2.3.2 熔渣结构理论模型
2.3.3 熔渣的物理性质
2.3.4 炉渣的化学性质
3 电炉炼钢过程中的基本反应
3.1 熔化、氧化过程金属元素的氧化反应
3.1.1 铁的氧化
3.1.2 硅的氧化
3.1.3 锰的氧化
3.1.4 铬的氧化及铬与碳的选择氧化
3.1.5 钒、铌的氧化
3.1.6 钨、钼、镍、钴、铜等元素的氧化
3.2 硫的氧化和脱硫反应
3.2.1 硫的氧化
3.2.2 气化脱硫
3.2.3 电炉炼钢的还原性脱硫
3.2.4 电炉生产线的特殊脱硫方法
3.3 磷的氧化和脱磷反应
3.3.1 脱磷反应机理
3.3.2 还原脱磷
3.3.3 炉渣组成对脱磷的影响
3.3.4 生产中影响脱磷反应的因素
3.3.5 不锈钢的脱磷
3.4 碳的氧化和脱碳反应
3.4.1 碳氧反应热力学
3.4.2 碳氧反应动力学
3.4.3 电炉冶炼过程中的脱碳反应
3.5 出钢过程钢液的脱氧反应
3.5.1 脱氧反应热力学
3.5.2 脱氧反应动力学
3.5.3 单一元素脱氧反应
3.5.4 复合脱氧反应
3.5.5 扩散脱氧过程中的还原反应
3.6 电炉冶炼过程中熔池终点碳的控制
4 电炉热工基础和电炉设备
4.1 电炉热工基础
4.2 电弧结构和起弧原理
4.3 冶炼过程的能量供给与热交换
4.3.1 电炉炼钢过程中的能量供给制度
4.3.2 冶炼过程中的热交换
4.4 电炉炉型
4.4.1 直流电炉和交流电炉的分析对比
4.4.2 直流电炉底电极
4.5 电炉本体结构
4.5.1 炉缸
4.5.2 炉膛
4.5.3 电极位置
4.5.4 炉顶拱度
4.5.5 炉墙与炉门
4.5.6 炉衬
4.6 电炉机械设备
4.6.1 电极夹持器
4.6.2 电极升降机构
4.6.3 炉体倾动机构
4.6.4 炉盖旋出或开出机构
4.6.5 废钢预热装置
4.6.6 水冷装置
4.6.7 偏心炉底出钢机构
4.6.8 除尘系统
4.6.9 底吹系统
4.7 电炉主要电气设备
4.7.1 变压器
4.7.2 隔离开关
4.7.3 短路器
4.7.4 电抗器
4.7.5 电极升降调节器
4.7.6 短网
4.7.7 电磁搅拌器
4.7.8 整流装置
4.7.9 功率补偿装置
4.8 基本电参数和电热特性的计算
4.9 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相关常识
4.9.1 供电曲线的制定
4.9.2 变压器的正常使用
5 电炉炼钢流程和传统电炉基本操作工艺
5.1 传统电炉炼钢的特点
5.2 传统电炉炼钢工艺流程配置
5.3 传统电炉三期冶炼工艺和基本操作
5.3.1 配料要求
5.3.2 出钢口的堵塞操作
5.3.3 加料和布料原则
5.3.4 熔化期操作
5.3.5 氧化期操作
5.3.6 还原期操作
5.3.7 出钢操作
5.4 传统电炉渣线与炉门的维护
5.4.1 渣线部位的维护
5.4.2 炉门损坏的修补
5.5 传统电炉的技术改造
现代电炉炼钢操作
6 现代电炉炼钢的特点与基本工艺操作
6.1 现代超高功率电炉炼钢的特点
6.1.1 超高功率电炉炼钢的优势
6.1.2 超高功率电炉炼钢生产线的主要特点
6.2 现代电炉炼钢先进技术
6.2.1 废钢预热技术
6.2.2 强化用氧技术
6.2.3 电炉底吹气技术
6.2.4 密封罩技术和高效除尘技术
6.3 现代电炉炼钢的基本工艺操作过程
6.3.1 工艺准备
6.3.2 进料操作
6.3.3 冶炼操作
6.3.4 出钢操作
6.3.5 现代电炉炼钢操作实例
6.4 直流电炉冶炼工艺操作要点
6.4.1 直流电炉的冶炼启动
6.4.2 直流电炉冶炼对留钢的要求
6.4.3 直流电炉对渣料加入的要求
6.4.4 直流电炉不导电事故的典型处理
7 现代电炉炼钢用废钢铁料
7.1 直接还原铁
7.1.1 直接还原铁的理化指标
7.1.2 电炉炼钢对直接还原铁的性能要求
7.1.3 直接还原铁的加入方式
7.1.4 直接还原铁配加铁水冶炼的操作要点分析
7.1.5 直接还原铁配加生铁冶炼的操作要点分析
7.1.6 使用直接还原铁后金属收得率的基本分析方法
7.1.7 直接还原铁的使用效果
7.2 冷生铁
8 现代电炉冶炼的泡沫渣控制技术
9 现代电米用氧技术和辅助燃烧技术
10 现代电炉冶炼过程脱碳留碳操作技术
11 现代电炉冶炼过程脱除有害杂质操作技术
12 现代电炉出钢技术
13 现代电炉炼钢过程中热平衡与物料平衡的应用
14 现代电炉炼钢过程缩短冶炼周期与控制冶炼成本的操作
15 现代电炉炼钢用耐火材料和炉衬长寿技术
16 现代电炉冶炼过程的安全生产
……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冶金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钢产量已连续数年位居世界首位。这其间凝结着冶金行业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心血,包含着千千万万产业工人的汗水和辛劳。实践证明,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和发展之源,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冶金行业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其数量能否迅速增长、素质能否不断提高,关系到冶金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同时,冶金行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拥有数百万从业人员,其综合素质关系到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关系到工人阶级自身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巩固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能否不断增强。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党中央和国务院给予了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人才立国的发展战略。结合《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职业教育工作已出现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局面。作为行业职业教育的基础,教材建设工作也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针,适时扩大编者队伍,优化配置教材选题,不断提高编写质量,为冶金行业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搞好冶金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冶金工业出版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人事部的指导下,同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济钢集团总公司、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冶金分会、中国钢协职业培训中心等单位密切协作,联合有关冶金企业和职业技术院校,编写了这套冶金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规划教材,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给予推荐。
文摘 插图:

1.3.2.6 按金相组织分类
按钢的奥氏体分解转变方式不同可分为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理论上铁碳合金的共析碳含量为0.7 7%,亚共析的碳含量小于0.7 7%,而过共析的碳含量大于0.7 7%。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时都使共析碳含量降低,而某些高合金过共析钢凝固时有奥氏体和碳化物的共晶体形成,这种共晶体被称为莱氏体,这种钢叫做莱氏体钢。
按正火后的组织不同可分为珠光体钢、贝氏体钢、马氏体钢及奥氏体钢。
按加热及冷却时有无相变和在室温时的主要组织可分为铁素体钢、半铁素体钢、奥氏体钢和半奥氏体钢。1.3.2.7 按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分类
按加工成形的方式不同,钢可分为压力加工用钢和切削加工用钢等。按热处理工艺的不同可分为调质钢、低温回火钢、渗碳钢、氰化钢等。
1.3.2.8 按用途分类
根据钢的用途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结构钢。目前生产最多、使用最广的是结构钢,它包括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机器和结构的零件及建筑工程用的金属结构等。
(2)工具钢。它包括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及高速钢,再细分又有刃具钢、量具钢和模具钢之分等。
(3)特殊性能钢。就是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或力学性能的钢,称为特殊性能钢。这种钢的种类比较繁多,如轴承钢、不锈钢、弹簧钢及其他磁性钢或高温合金钢等。
原冶金工业部规定的八大类特殊钢,就是按上述用途划分的,即碳素结构钢(碳结)、合金结构钢(合结)、碳素工具钢(碳工)、合金工具钢(合工)、高速钢、轴承钢、弹簧钢与不锈钢。
不锈钢是一系列在空气、水、盐的水溶液、酸以及其他腐蚀介质中具有高度化学稳定性的钢种。在空气中耐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在各种腐蚀性较强的介质中耐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通常,我们把不锈钢与耐酸钢统称为不锈耐酸钢,或简称为不锈钢。根据习惯用法,不锈钢一词常包括耐酸钢在内。
不锈钢按化学成分可分为:铬钢(及铬钼钢)、铬镍钢、铬锰钢(或铬锰氮钢)、铬锰镍钢等;按显微组织可分为:奥氏体钢、铁素体钢、奥氏体一铁素体(或铁素体一奥氏体)复相钢、马氏体钢、铁素体~马氏体复相钢。按用途可分为:耐海水不锈钢、耐点蚀不锈钢、耐应力腐蚀破裂不锈钢、耐浓硝酸腐蚀不锈钢、耐硫酸腐蚀不锈钢、深冲用不锈钢、高强度不锈钢、易切削不锈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