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李绅集校注(繁体竖排版)

2011-07-1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李绅集校注(繁体竖排版) 去商家看看
李绅集校注(繁体竖排版) 去商家看看

 李绅集校注(繁体竖排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4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101063950/9787101063950
·条形码:978710106395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李绅集校注(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李绅(七七二-八四六),字公垂。亳州人。出身于魏晋以来山东五大士族之一的趟郡李氏。在李绅的青少年时代,方镇叛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这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最终写下了《古风二首》这样的不朽诗篇。贞元十七年(八○一),李绅赴长安应进士试,以行卷谒吕温、韩愈,为其所赏。贞元二十年,李绅再次至长安应试,居住在元稹家中,因元稹而结识白居易,与元、白成为诗友,共同切磋诗艺,探讨诗歌创作的方向。元和元年(八○六)春,李绅进士及第。初夏东归,途经润州,镇海军节度使李锜辟为掌书记。
编辑推荐 《李绅集校注(繁体竖排版)》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目录
前言
编年诗
华顶
古风
莺莺歌
遥知元九送王行周游越
欲到西陵寄王行周
过荆门
涉沅潇
至潭州闻猿
端州江亭得家书二首
朱槿花
江亭
红蕉花
忆漠月
闻猿
闻里谣效古歌
悲善才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编于后,兼记瑞物
吧河维舟阻冻祗待敕命
别连理树
虎不食人
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
初出肥口入淮
入淮至盱眙
忆东湖
过梅里,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
上家山
忆东郭居
忆题惠山寺书堂
重到惠山
鉴玄影堂
别石泉
别双温树
杭州天竺、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及赴镇会稽,不敢以登临自适,竟不复到寺。寺多猿猱,谓之孙团,弥长其类,因追思为诗二首
忆西湖双鶸鶒
早梅桥;
翡翠坞
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
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
龟山寺鱼池
重别西湖
毗陵东山
和晋公三首
题白乐天文集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南梁行;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忆春日太液池亭东候对
忆夜直金銮殿承旨
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
新昌宅书堂前有药树一株,今已盈拱,则长庆中于翰林院内西轩药树下移得,才长一寸,仆夫封一泥丸以归植,今则长成,名之天上树
逾岭崤止荒陬抵高要
……
不编年诗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
序言 李绅(七七二-八四六),字公垂。亳州人。出身于魏晋以来山东五大士族之一的趟郡李氏。在李绅的青少年时代,方镇叛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这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最终写下了《古风二首》这样的不朽诗篇。贞元十七年(八○一),李绅赴长安应进士试,以行卷谒吕温、韩愈,为其所赏。贞元二十年,李绅再次至长安应试,居住在元稹家中,因元稹而结识白居易,与元、白成为诗友,共同切磋诗艺,探讨诗歌创作的方向。元和元年(八○六》春,李绅进士及第。初夏东归,途经润州,镇海军节度使李锜辟为掌书记。李锜早有割据野心,不服朝廷调令,强迫李绅草拟章奏,要挟朝廷复其原职。李绅不从,被“制以兵刃”,以至下狱。乱平后,新任节度使李元素“欲具奏此事”,李绅“以本乃誓节,非欲求荣,请罢所奏”。元和三年,李绅罢浙西节度从事,浙东观察使薛苹招游越中,互相唱和。元和四年,人长安,先后任校书郎、国子助教。其间与元稹、白居易交游唱和。元和十四年,李绅出任山南西道观察判官,五月授右拾遗,经骆谷路返长安。十五年,自右拾遣、内供奉擢为翰林学士,又迁右补阙。
文摘 除:授官。浙东:唐方镇名,浙江东道的简称。唐干元元年置,治所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领越、衢、婺、温、台、明、处七州,相当于今浙江省衢江流域、浦阳江流域以东地区。观察使:见前《过锺陵》注[二]。题所记事在大和七年闰七月。详见《笺证》。貂:貂瑺,冠饰。《汉宫仪》:“中常侍,秦官也。汉兴,或用士人,银瑺左貂。光武已后,专任宦者,右貂金瑺。”《新唐书·车服志》:“侍中、中书令,左右散骑常侍有黄金瑺,附蝉,貂尾,侍左者左珥,侍右者右珥。”此指散骑常侍。作者大和七年任浙东观察使时,加官检校左散骑常侍(见《笺证》》。
龙楼:指太子所居处、即作者当时的太子宾客供职处。《汉书.成帝纪》:“成帝为太子,初居桂宫,上当急召,太子出龙楼门。”注:“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簪裾:显贵的饰服,借指显贵。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之一:“星桥拥冠盖,锦水照簪裾。”裾,衣服前襟,亦称大襟。簪裾客为作者自指。
后记 笔者至一九八四年作为研究生毕业论文,完成拙稿中《李绅生平系年笺证》后,依据导师郑文先生建议,又着手进行李绅诗文注释。两年后的一天,偶然在书店发现王旋伯先生的《李绅诗注》,列入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的《唐诗小集》丛书,深觉珍贵,遂购藏。以课务繁忙,出版无着落,原稿遂一直搁置。这次出版前,对注释部分进行了删补,参酌王先生之注,时有不同处,斗胆以原稿为基础一呈己说。由于翠识浅陋,漏误之处在所难免,谨此就教于各位方家。
本书的编撰,凝聚了母校西北师范大学导师郑文先生指导的大量心血,李鼎文先生以及郭晋稀先生也曾在百忙中逐页悉心批阅,给予晤谈指教,是以铭感难忘。尘封多年之拙稿终能面世,还仰赖绍兴文理学院校领导、科研处领导,以及人文学院寿永明院长和叶岗副院长的鼎力支持,谨致衷心感谢。此外,拙稿在出版过程中深赖中华书局柴剑虹先生的热忱帮助和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谨致谢忱。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