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金融风暴启示录 |
 |
|
 |
金融风暴启示录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29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2288401/9787802288409
·条形码:978780228840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金融风暴启示录》中讲述金融风暴,公元2008年,注定会被历史铭记,来自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金融风暴,并迅速席卷全球。随着形势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影响己逐渐显现,并且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个开端,全球性经济衰退已在所难免,这场本世纪最大规模的金融飓风如今己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瞩目和关切的焦点,人们不得不思虑,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旧有的世界金融体系是否会土崩瓦解。对于这次金融风暴,对于世界经济走势,也许一切预测都为时尚早,也许一切都可能发生……。
作者简介 孙飞,著名金融信托专家、经济学家、投资银行家、高级经济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心主任、国家西部干部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资本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组部党建出版社“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领导干部学习读本”编审委员会编委、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委员会常务理事、中部经济研究院金融顾问。
编辑推荐 曾经火爆的美国房地产,为什么会蜕变为一个华丽、虚幻的泡沫?是什么让曾经风光无限、叱咤世界的五大投行如此不堪一击?从次贷危机到金融风暴,到底是谁搞垮了华尔街?是谁搅乱了世界经济?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是否会带来一场全球经济大衰退?实体经济是否也会哀鸿遍野?“冬天”来了。如何才能留出你“过冬的粮食”?这场金融危机会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又将何去何从?读《金融风暴启示录》给你答案。
目录 序一 风暴离我们并不遥远 /1
序二 一切都可能发生 /5
第一篇 华尔街的救赎:透视全球金融风暴
第1章 贪婪的魔咒:是什么让世界坠入恐慌
噩梦肇始——华尔街狼烟四起 /4
金融雪崩——雷曼成为华尔街时代的终结点 /4
全军“覆没”,五大投行的最终命运 /6
华尔街神话破灭,美国金融危机全面升级 /7
谁搞垮了华尔街——纸里包不住“贪婪之火” /12
什么让人上瘾:贪婪让衍生产品变成“毒品” /12
华尔街冒险爱上有“毒”证券 /13
由冒险到赌博:防范非常薄弱 /15
我们还能相信谁:揪出危机的最大帮凶 /16
罪魁祸首:华尔街文化的原罪 /19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全球经济衰退意味着什么 /22
狼真的来了吗 /22
银行告急,国家破产 /23
全球股市深度下挫 /24
实体经济受到强烈冲击 /25
裁员风潮起,失业人数剧增 /26
大宗商品价格纷纷下跌 /27
欧盟经济增长预期下调 /29
经济衰退,离1929年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 /30
第2章 是谁制造了风暴——罪魁祸首次贷危机
金融恶果的种子-一次级抵押贷款 /33
次贷住房,“美国梦”变得如此容易 /33
房市大热——次贷滋生的温床 /36
欺诈横行——混乱的次贷操作 /38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40
只能转移,不能消除的风险——次级债券 /42
充满冒险的创新——抵押贷款证券化 /43
复杂的证券化产品 /44
真空状态的监管和混乱的评级 /45
多米诺骨牌的倒塌——从次级贷款危机到次级债危机 /46
长期利率终于飙升 /46
房贷市场迅速恶化 /46
向美国金融系统全面扩散 /47
向世界扩散 /48
多米诺骨牌的传导 /48
第3章 金融危机总会在最薄弱的环节爆发
经济泡沫会转化成危机 /51
随意使用货币政策造成日元信用泡沫 /51
危机经济体具有内部的脆弱性 /52
美元本位成为金融“祸水” /54
金本位与“大萧条” /54
美元本位的不合理性 /55
美元终成危机传播者 /56
次贷有哪些先天缺陷 /57
“次贷”有哪些弱症 /57
华尔街利用了“次贷”的先天缺陷 /58
经验教训——面临重建的世界金融体系 /59
第二篇 倾斜的帝国经济:美国能否实现自我拯救
第4章 心力衰竭——美国经济到底受到多大伤害
百年不遇——危机中的美国经济 /64
消费衰退——“贷款文化”的戛然而止 /66
投资衰退——现在,还有谁投资于住房 /69
贸易动荡一利害参半的变化 /72
偶像的黄昏——世界重新认识美国 /74
第5章 政府和市场,谁是上帝之手
“市场先生”们的疑惑:“市场魔术”缘何失灵 /79
政府一宗罪:对滥用杠杆有失监管 /79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条件 /80
玩弄货币必然使干预失败 /81
市场面前,政府有多少作为 /83
美国政府与市场一直在寻找平衡点 /83
格林斯潘的泡沫 /85
左手撑天:政府竭力救市 /87
放纵之后的干预 /87
国有化救市 /88
7000亿救市计划,是救赎还是误导 /89
政府的隐痛:有多少伤痕可以治愈 /91
救市的潜在问题 /91
过度救市或“稀释”美元会产生更多问题 /92
金融危机根源很难一时消除 /93
政府救市的后盾:充足的资本在哪里 /94
资本是关键 /94
拒绝接坏账 /95
最后的依靠——FDIC面临严峻挑战 /95
“血库”告急,资金又成问题 /96
美国政府到底奉行什么样的自由 /97
救助市场违背了市场规律吗 /98
自由主义在美国破产了吗 /99
美国国会要严加管教金融业 /100
强化监管才是根本 /101
政策要明确 /101
金融创新必须适度 /102
复杂金融衍生品和对冲基金首次被监管 /102
第三篇 没有一个国家是孤岛:改变世界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第6章 风波冲击全球: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及对全球的影响 /108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主地位的确立 /108
“美元危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109
“牙买加协定”:扫清了美国金融扩张的障碍 /111
“华盛顿共识”:加速美国金融扩张 /112
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112
面对金融危机,别的国家很难独善其身 /113
欧洲:金融股损失惨重 /114
亚太:开盘纷纷重挫 /115
拉美:出现剧烈震荡 /115
金融危机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116
经济数据疲软,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 /116
金融危机如何传导到实体经济 /116
实体企业艰难度日 /117
新兴市场贸易面临下滑 /119
融危机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 /119
“大树倾倒”,民众受累 /120
金融危机对美国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121
国家也会破产?金融危机多米诺骨牌效应放大 /123
金融危机会真的导致国家破产吗 /123
冰岛的破产是令人震撼的一课 /123
巴基斯坦或许比冰岛更快垮台 /124
第7章 作为美国的亲密“兄弟”,欧盟、日本如何选择
欧盟、日本与美国的“血缘关系” /128
欧洲和美国有先天的血缘关系 /128
日本是美国国际事务中的一个影子 /129
危机伊始,为什么欧盟会隔岸观火 /130
以金融风暴为契机,日本人主华尔街 /132
日本入主华尔街 /133
美国为什么会同意日本金融企业入主华尔街 /133
大难临头各自飞,日本要新觅合作伙伴吗 /134
第8章 全球联手救市,市场会不会“给面子”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137
相比经济救助,美国更需要信心 /137
欧美救市效果不彰,源于民众信心严重丧失 /137
信心,是应对灾难危机的最大活力之源 /139
“股神”巴菲特能否拯救华尔街 /140
恐惧与贪婪的抉择,“股神”出击 /140
巴菲特能不能成为“救世主” /141
巴菲特要当美国财长吗 /142
“无限注资”是对世界财富的掠夺 /142
全球救市后的危机“三阶段论” /146
第9章 盛宴已经结束,世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格局出现新变化 /150
金融危机对欧盟经济有哪些影响 /153
金融危机对欧盟金融业的影响 /154
金融危机对欧洲实体经济的影响 /159
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有哪些影响 /163
金融危机对日本金融业的影响 /163
金融危机对日本实体经济的影响 /165
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经济的影响 /167
金融危机对亚太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 /167
金融危机对拉美新兴经济国家的影响 /169
第四篇危机还是机遇?面对风暴中国该如何应对
第10章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176
金融危机对中国投资市场的影响 /177
热钱到底流入还是流出 /179
美元外汇储备如何应对 /180
外资会否撤离楼市股市 /181
影响刚开始还是快结束 /182
美国接管“两房”对中国的影响 /182
中国金融、贸易、保险业受到的冲击 /183
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184
对外贸出口行业的影响 /185
对保险业的影响 /186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 /186
第11章 如何应对:做救世主还是埋单者
唇亡齿寒:中国别无选择吗 /190
中国无法置身事外 /190
与美国高科技领域合作 /191
美国应该为自己负责 /192
政府的态度:不会置之不理 /193
中国的思考:国际金融体系重建 /194
救市与国际地位之说 /194
曾经的中国和美国 /195
机会里同样存在危机 /195
打破美国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操纵 /196
参与“救市”要严防风险 /198
不可不防的三大风险 /198
中国须设三道防线阻美国转嫁金融压力 /199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该不该抄底 /200
金融风暴让资源成本下降,中国应乘机抄底 /200
不具备能力,因此不可抄底 /202
不抄企业,抄人才 /202
第12章 大国崛起:中美两国是否要完成角色转换
金融危机之后中美角色的转换 /205
美国过去的衰退 /205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206
金融危机中的中国角色 /206
中国国际角色加重 /207
美国未来的没落 /207
中国未来必须要转型 /208
中国美国:华尔街风暴后的角色转换 /208
美国:世界中心的地位将一去不返 /209
世界对美国金融的依赖 /209
军事化和国家的衰落 /210
能源的依赖 /211
经济统治时代即将结束 /211
金融危机重塑全球财富权力格局 /212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抑制消费,发展出口 /214
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终结 /217
激活国内市场,拉动内需是中国的出路 /219
第13章 风暴给中国的经济金融走向的警示
金融风暴对中国金融走势的影响 /223
怎样缓解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225
慎对金融改革,强化金融监管 /228
第五篇 繁华褪去?世界经济何去何从
第14章 华尔街沧桑历史
昔日的显赫,今日的“没落” /234
外表“朴实无华”的华尔街 /234
曾经“至高无上”的华尔街 /235
初露锋芒的“童年华尔街” /236
第一次战争:南北战争 /237
第一个转折点:经纪人的自发革命 /238
狂放不羁的“青年华尔街” /239
第二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239
第二个转折点:1929年的股灾与罗斯福新政 /239
年富力强的“成年华尔街” /240
华尔街走向成熟的两大标志 /240
第三次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241
“迟暮”的华尔街 /243
第15章 几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真相
写在回顾历史之前 /245
20世纪之初最大的一场经济危机 /246
第一次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出现 /247
二战后规模影响最大的经济危机 /249
亚洲金融风暴引发的深层思考 /250
第一阶段:1997年6月~1997年12月 /250
第二阶段:1998年1月~1998年7月 /250
第三阶段:1998年7月~1998年底 /251
直接触发因素 /251
内在基础性因素 /252
世界经济因素 /252
网络泡沫引发的经济危机 /253
写在回顾历史之后 /253
第16章 风暴过后,金融创新路在何方
国际金融体系面临“全面崩溃” /256
金融创新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关系 /257
国际金融体系及金融创新的概念 /257
金融创新的内容 /258
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258
金融创新带来的危机启示 /259
金融创新中的预警机制 /262
华尔街神话破灭成全球金融新转机 /263
第17章 大国的没落?美国的后华尔街时代将会是什么景象
2008年美国还有多少银行要倒闭 /267
美国实行的救市方案能“治本”吗 /268
美国是否将重蹈欧洲“先辈们”的覆辙 /269
新华尔街究竟“何模何样” /271
谁将取代华尔街的“龙头”地位? /273
瑞士——继承华尔街的遗志? /273
私人资本运营业——下一个华尔街? /274
伦敦?东京?香港?——一切皆有可能 /274
第18章 虚华的背后,世界经济何去何从
风暴会促使亚洲地位加强? /276
亚洲区域一体化即将实现 /276
欧洲媒体对亚洲前景同样十分乐观 /277
“经济政治多极化”倾向逐渐显现 /279
“金融资本主义”路在何方 /281
金融危机呈现的七大启示 /283
……
序言 这是一本全面揭示本次金融风暴起因、真相及其对全球经济影响的书,但它却是写给大众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金融问题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金融市场本就错综复杂,再加上风云变幻,一切往往显得扑朔迷离,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更是如此。
许多中国人对于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体会,肯定没有美国人和欧洲入那么铭心刻骨,但国人千万不要因此而忽视它的危害和破坏力。必须明确,中国虽然不会发生金融危机,但这绝不代表我们就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其实风暴的影响在中国已初现端倪,风暴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会越来越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场经济风波,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地球村。作为经济核心的现代金融,更是将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在2l世纪的第一场金融危机面前,世界都受到影响,中国也概莫例外:
——受金融风暴冲击,美国消费下降,进而影响中国出口;中国金融机构遭受直接损失,国内金融市场的信心受到损害;我国的外汇储备、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在美国的投资主要是投向债券,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债券及其他投资品的价值迅速下滑,面临重大市场风险……
——对于中国百姓,金融危机同样也会产生影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股市、房市乃至实体经济部门,都将受到此次危机的深远影响;各类理财产品、股票、石油、黄金、期货等市场的变化将会加剧,百姓的投资理财将面临更多的风险……
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西方纷纷把目光对准中国,寄望于我国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众多难处。可以说,巨大的挑战、风险和机遇同时并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有必要深入认识和了解这场金融风暴。
此次金融风暴始于2007年初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伴随着这场危机,国际知名的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因为资金链条断裂,流动资金受到巨大损伤,纷纷面临破产和倒闭。现在,危机已经由美国扩散到世界,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全球性金融风暴。
经济学从来都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都不会偏离这一点。同样,伴随着这场金融危机的,是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和问题——
曾经火爆的美国房地产,为什么会蜕变为一个华丽、虚幻的泡沫?为什么那么多美国穷人,会争相加入“房奴”大军,却全然不顾抵押贷款的高风险?为什么有人形容美国的次贷市场时,说它就像一个充满邪恶和苦难的“地狱之城”?为什么曾被认为是“伟大创举”的抵押贷款证券化,最终会彻底摧毁现代华尔街模式?为什么被世界追捧的众多次债产品,最后竟然全部变成了毒品?为什么华尔街精英发明的证券风险转移,非但没有降低风险,反而像核子爆炸那样变成了全球灾难?为什么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有的国家竟然会面临“国家破产”?以美国为标志的“单极”时代是否已经结束?世界为什么对中国的出手寄予厚望?中国面临的是机会还是挑战?……
为了解答这些迷题,本书引用了大量的最新数据和资料,借助深入浅出的分析和通俗易懂的表达,力图帮助读者系统、全面地认识这场金融危机。本书既描绘了纷纭的经济现象,又研究了内在的运行机制;既有最新的时事进展,又有谨慎的趋势预测;既有理性的经济解析,又有深刻的人文探讨。它们大至世界经济动态,细至百姓日常生活,都可以给读者带来启发和反思。相信本书不仅能让读者理解金融危机,还能使读者在对个人生活和财富进行规划时获得新的感悟。
现在,金融风暴还在持续,并已侵入实体经济领域。更有甚者,有人说它将要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今天和明天,都有可能产生最新的爆炸性新闻。就在2008年11月4日,举世瞩目的美国总统大选以奥巴马的胜出宣告结束,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位黑人入主白宫。奥巴马的当选固然依靠了众多因素的推动,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危机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面对惨淡的经济现状,奥巴马一方面悲愤斥责布什政府酿成的金融灾难,一方面竭力宣传民主党的改革措施,最终将大量选民拉入了自己的阵营。然而,这位新当选的总统几乎来不及庆祝胜利,因为非常棘手的金融危机,以及令美国寝食难安的经济衰退时刻逼在他的面前,而留给他拯救美国经济的时间已经不多。毫无疑问,奥巴马的改革、白宫的新政都将和这场全球性金融风暴紧密相连。
在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得不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风险,都必须审时度势,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否则全球化下的金融危机就可能给国家及民众带来巨额财富的损失,所以每位读者都需要对金融危机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在本书的帮助下,读者对金融风暴的来龙去脉,对我国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及对策,以及今后世界各国的种种反应,会有一个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认识。
文摘 经济泡沫会转化成危机
有人说:危机是下一个黄金时期的前奏,也有人说:当经济进入黄金时期,可能孕育着危机。虽然后者具有一定的极端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所谓的黄金时期是虚假的繁荣时,往往就会出现经济泡沫,而经济泡沫最终很容易引发危机。
随意使用货币政策造成日元信用泡沫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就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出口大国。日本能够成为工业强国,并取得出口增长战略的成功,与其日益上升的外汇储备是分不开的。但是到了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开始形成,此时的日本,外汇资产的累积,主要是由顺差造成。
日本认为有了大量的外汇,不但代表国家富有,也代表国家债信力的增强,在国际上会受到尊重与赞赏。1981年,国家的贸易顺差就如同脱缰野马一样奔腾上涨。仅1968年到1989年之间,日本所积聚的贸易顺差就达到75万亿日元,其间日本的外汇储备也从30亿美元增加到了840亿美元。日本连年的大量出超及巨额的外汇资产,使日本人沉浸于一种自大狂的集体自信中。他们沉醉于股价的飙升与地价的暴涨。
大量的资本流人所带来的信用扩张同时也拉开了序幕,日本的国内信贷与GDP的比率,从1970年的135%增长到了1989年的265%。而日本股市,自1983年起开始大幅上涨,到了1989年,股价比1982年上涨4.85倍,交易量增加了近三倍。事实上,自1983年起,其市盈率一直超出国际水准20-30倍。
日本仿佛找到了一个免费的融资管道,自1985年至1990年间,日本企业单单从股市便募集到185兆日元。1980年下半年,日本政府所释出的日本电信电话会社的股票,其市盈率高达250倍。而且,日本企业普遍相互持股,既是泡沫经济火上加油的帮凶,又是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最大受害者。
与此同时,日本土地价格开始暴涨,1989年,房价创出新高,仅日本东京的“帝国花园”价值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还绰绰有余,而单是日本天皇所居住的土地,就足以折换整个加拿大。此时的日经指数冲破了38000点。到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前夕,日本房地产总值为2000兆日元,约等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倍,为美国全国房地产的4倍(以土地面积而言,美国是日本的25倍多)。
推动这次泡沫经济的货币政策根源,是日本1985年9月对它自己参与的一次秘密联合干预外汇——旨在降低美元对日元和西德马克的比价的《广场协定》的反应。原本想超出欧洲货币与美元抗衡的日元地位因此每况愈下,终于拜倒在美元的“绿色石榴裙带”之下。由于过度投资,造成了国内生产能力过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