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宗教
哲学
宗教
艺术
历史
地理
社科
政治
军事
心理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大话佛家智慧
2011-07-06
市场价:¥21.00卓越价:¥17.00为您节省:4.00元 (81折) VIP 价:¥16.49 SVIP价:¥16.15 全场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大话佛家智慧
大话佛家智慧
市场价:
¥21.00
卓越价:¥17.00为您节省:4.00元 (81折)
VIP 价:¥16.49 SVIP价:¥16.15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
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
·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199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7533315340
·条形码:97875333153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佛教文化的本质,本来就是世间的,这是因为,在佛教看来,离开了“世间”,根本就没有一个“出世间”。世间与出世间,并不是宇宙空间的两个地方,而是心灵上的愚迷与觉悟。愚迷就是世间,觉悟就是出世间。佛教里所谓“出世间”,就是觉悟的人生,就是智慧的人生,所以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 要想获得觉悟的人生,就必须回过头来,如实地认清自己,儒家文化谓之“反省”,佛家文化叫做返观自鉴,也叫做“回头是岸”。也就是说,回过头来,认清自己,这才是觉悟的彼岸。
作者简介
苏树华,男,1961年10月生,山东省梁山县人,南昌大学哲学系教授,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博士,师从赖永海先生,主要研究中国佛学,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著有《中国宗教与人生修养》、《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大义今释》《大话佛家智慧》、《大话六祖坛经》。
编辑推荐
佛家的智慧是站在人生之外,用超人的眼光识别人世间的种种假象,揭示出人生悲剧性的根源,把人的灵魂引入一个纤尘不染、像莲花一样洁净的清凉世界——涅槃世界。在佛家的眼中,人们苦苦执著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假象的世界、悲苦的世界,人类用自己的心智为自己建造了痛苦与烦恼的世界,佛经千头万绪,都是为了引导世人从假象世界进入“大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超险世界。达到物我两忘、心与道冥、洗尽尘滓、处处皆春的诗性境界。
本书用“大话”的形式,并配以生动有趣的插图,述说佛家的无上智慧,文字通俗易懂,表意准确。阅读本书,读者可以通过蕴涵人生哲理的禅理故事明心见性,对为人处世会有所领悟。该书对那些对佛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本。
目录
第一章 打开佛门
佛教是什么?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众里寻他千百度
即世而超然,超然在世间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
文摘
书摘
众里寻他千百度
——佛教的返观自鉴
人们既要有物质生活的目标,也要有精神生活的目标。物质生活的目标
与精神生活的目标,也是相互关联的,也是不可偏废的。假如一个人一味地
追求物质生活,忽略了健康的精神生活,那么他即使富有天下,他的人生也
不是幸福文明的人生。同样,假如一个人回避现实,追求所谓“精神清静”
,那么他即使抛弃了一切,他的人生也不是清净无染的人生。为什么这样说
呢?这是因为,这种人生状态,是被所谓的“清净”污染了,就像一个人,
他说“不执着”,其实他恰恰是执着了一个“不执着”,这种执着于“不执
着”,其实也是一种执着。
佛教文化的本质,本来就是世间的,这是因为,在佛教看来,离开了“
世间”,根本就没有一个“出世间”。世间与出世间,并不是宇宙空间的两
个地方,而是心灵上的愚迷与觉悟。愚迷就是世间,觉悟就是出世间。佛教
里所谓“出世间”,就是觉悟的人生,就是智慧的人生,所以六祖慧能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 要想获得觉
悟的人生,就必须回过头来,如实地认清自己,儒家文化谓之“反省”,佛
家文化叫做返观自鉴,也叫做“回头是岸”。也就是说,回过头来,认清自
己,这才是觉悟的彼岸。
仰山禅师开示大众说:
你们一向是向外追求,所以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所以我运用各种方法
引导你们,使你们把自己的意识之光回转过来,体认这个真实的自我。我的
种种教化,好像一个大杂货铺。在这个大杂货铺里,只要是你们喜欢的,应
有尽有。我放置这些杂货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用这些杂货作诱饵,诱导你
们发现其中的如意宝珠。这个如意宝珠,并不是什么特别的物,而是我们每
个人的“本来面目”,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自己”。
仰山禅师的这段话意思是说,佛法不是向外求来的,而是人人本来就有
的。佛经上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
个“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每个人的“真实自己”,就是仰山禅师所说的“
如意宝珠”。人人皆有这样的“如意宝珠”,然而人们却未能识得。人们为
什么未能识得这颗“如意宝珠”呢?这是因为,人们一味地向外追寻,不知
返观自鉴,所以,释迦佛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也就是说,只要人
们不再妄想执着,不
……
查看更多
下一篇
本文网址:
https://www.reader8.net/book/20110706/775165.html
读书人精选
热点排行
宗教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唐和宋的专题研究
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中国
莲华生大士全传·下卷 (全国第一套全面记
闽粤台民间信仰论丛
歌罗西书注释
宗教.法治与中国传统 - 俞学明 钱雪松
合众科学译丛:灵魂存在吗
古典学译丛·想象中的希腊:神话的多重语
星云日记13:法无定法
一日一禅·(2017)(达摩版)(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