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
 |
|
 |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37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7561137818
·条形码:97875611378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理工科化学化工类规划教材
·外文书名:INORGANIC CHEMISTRY
内容简介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以“高等工业学校无机化学教学基本要求”为根据,结合编者多年来从事无机化学教学和多次编写无机化学教材的经验,体现了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反映了多年来教学研究和无机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在《无机化学基础教程》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力图作到精选教材内容,确保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应用性;以“够用”为原则,内容深浅适度,不贪多、不求全,不作更多的扩展和加深;适当介绍学科的新发展,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宽知识面;注意了中学化学教材内容的变化,考虑了与后续课程的分工,借鉴了国内外多种大学一年级化学教材,博采众长。《无机化学基础教程》内容的叙述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的特点是:宏观部分在前,微观部分居中,元素化学在后。以气体和溶液开篇,热力学基础的内容相对集中;化学平衡以气态反应为主;酸碱反应以质子理论为基础来讨论;原子结构部分占有足够的篇幅,力争讲清思路;配位化合物独立成章,以分散计算题的难点。确保了元素化学这一无机化学中心内容的地位。精选了每章习题,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录 第1章 气体和溶液
1.1 气体定律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 气体的分压定律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2.1 溶液的浓度
1.2.2 稀溶液的依数性
习题1
第2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与方向
2.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1.1 化学反应计量式
2.1.2 反应进度
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2.2.1 热力学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2.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化学反应的焓变
2.3.1 化学反应热
2.3.2 热化学方程式
2.3.3 Hess定律
2.3.4 标准摩尔生成焓及其应用
2.4 熵与熵变
2.4.1 化学反应的自发变化
2.4.2 混乱度与熵
2.5 Gibbs函数与反应的方向
2.5.1 Gibbs函数与Gibbs函数变
2.5.2 标准摩尔生成Gibbs函数
2.5.3 Gibbs函数变与反应的方向
习题2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1.1 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3.1.2 用反应进度定义的反应速率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2.1 反应速率方程
3.2.2 用初始速率法确定反应速率方程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4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4.1 分子碰撞理论
3.4.2 过渡状态理论
3.4.3 活化分子、活化能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3.5 催化剂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5.1 催化剂及其特点
3.5.2 催化剂反应与催化作用
习题3
第4章 化学平衡
4.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4.1.1 可逆反应
4.1.2 化学平衡状态
4.2 标准平衡常数
4.2.1 标准平衡常数表达方式
4.2.2 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4.2.3 平衡组成的计算
4.3 化学平衡的移动
4.3.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3.4 LeChfitelier原理
习题
第5章 酤解离平衡
5.1 酸碱质子理论简介
5.1.1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5.1.2 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5.2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5.2.1 水的解离平衡
5.2.2 溶液的pH
5.2.3 酸碱指示剂
5.3 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3.2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5.4 盐的水解平衡
5.4.1 强酸弱碱盐(离子酸)的水解
5.4.2 强碱弱酸盐(离子碱)的水解
5.4.3 弱酸弱碱盐的水解
5.4.4 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5.5 缓冲溶液
5.5.1 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
5.5.2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5.5.3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习题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
6.1 溶度积常数
6.1.1 溶度积
6.1.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6.2.1 溶度积规则
6.2.2 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6.2.3 分步沉淀
6.3 pH对沉淀一溶解平衡的影响
6.3.1 pH对难溶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6.3.2 pH对金属硫化物沉淀一溶解平衡的影响
6.4 沉淀的转化
习题
第7章 氧化还原反应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1 氧化值
7.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7.2 原电池及其电动势
7.2.1 原电池
7.2.2 原电池的电动势
7.2.3 原电池的电动势与反应的Gibbs函数变
7.3 电极电势
7.3.1 电极电势的基本概念
7.3.2 标准电极电势
7.3.3 Nernst方程
7.4 电极电势的应用
7.4.1 比较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7.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7.4.3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
7.4.4 元素电势图
习题
第8章 原子结构
8.1 氢原子光谱-Bohr理论
8.1.1 氢原子光谱
……
第9章 分子结构
第10章 晶体结构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
第12章 S区元素
第13章 p区元素(一)
第14章 p区元素(二)
第15章 p区元素(三)
第16章 d区元素(一)
第17章 d区元素(二)
……
序言 无机化学不但是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类专业的第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冶金地质、轻纺食品、农林医药类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本课程对于高等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许多高等学校大幅度削减无机化学课程的学时,而目前使用的许多无机化学教材篇幅很大,难以适合少学时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需要。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编写了这本少学时用《无机化学基础教程》。
本书以“高等工业学校无机化学教学基本要求”为根据,结合编者多年来从事无机化学教学和多次编写无机化学教材的经验,体现了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反映了多年来教学研究和无机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力图作到精选教材内容,确保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应用性;以“够用”为原则,内容深浅适度,不贪多、不求全,不作更多的扩展和加深;适当介绍学科的新发展,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宽知识面;注意了中学化学教材内容的变化,考虑了与后续课程的分工,借鉴了国内外多种大学一年级化学教材,博采众长。本教材内容的叙述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本书的特点是:宏观部分在前,微观部分居中,元素化学在后。以气体和溶液开篇,热力学基础的内容相对集中;化学平衡以气态反应为主;酸碱反应以质子理论为基础来讨论;原子结构部分占有足够的篇幅,力争讲清思路;配位化合物独立成章,以分散计算题的难点。确保了元素化学这一无机化学中心内容的地位。精选了每章习题,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书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引用新的文献数据,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本书可与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实验》(2004年第2版)、《无机化学电子教案》(2006年第2版)配套使用。本书也可以与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学习指导》(2006年第5版)配合使用。我们拟编写与本书配套的学习指导书,以利于教学。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牟文生(第1、2、8~17章)、于永鲜(第3、4章)、周硼(第5~7章)。王慧龙、王春燕参加了部分工作;胡涛绘制了部分插图。全书由牟文生策划、主编并统稿。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