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达讲论语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杨树达讲论语 |
 |
|
 |
杨树达讲论语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长征出版社
·页码:36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802043239/9787802043237
·条形码:978780204323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领导干部读经典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华语
内容简介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媒体推荐 “乃自来诂释《论语》者所未有,诚可为治经者辟一新途径,树一新模楷也。”“当今文字训诂之学,公为第一人,此为学界之公论,非弟阿私之言。幸为神州文化自爱,不胜仰企之至。”
——陈寅恪
《论语》一书,注释者众,或主故训,或主义理,类皆得其一偏,未有窥其全豹。而主故训者,往往不审词气,于义未安;主义理者,难免以意为之,无征不信。然则孔子真意,奚能大白于世乎?先师之书异是,以经证,以史证,以子证,如有未融,便下按语以索其隐。知人论世,务求事理之安,而孔氏心传,跃然纸上,贤于诸家远矣。
——廖海廷
目录 出版说明
论语疏证自序
论语疏证凡例
卷一 学而篇第一
卷二 为政篇第二
卷三 八佾篇第三
卷四 里仁篇第四
卷五 公冶长篇第五
卷六 雍也篇第六
卷七 述而篇第七
卷八 泰伯篇第八
卷九 子罕篇第九
卷十 乡党篇第十
卷十一 先进篇第十一
卷十二 颜渊篇第十二
卷十三 子路篇第十三
卷十四 宪问篇第十四
卷十五 卫灵公篇第十五
卷十六 季氏篇第十六
卷十七 阳货篇第十七
卷十八 微子篇第十八
卷十九 子张篇第十九
卷二十 尧曰篇第二十
编后记
……
序言 此书乃一九四二年所写,其时余正抱小病,力疾搜检群书,令儿辈分任抄写。我原有《论语古义》一书,从其中采取若干材料。故从一月开始编写,至三月末写成,凡费时九十日。其时随湖南大学避寇辰溪,用石印印成讲义,分布大学诸生,亦以其余份分赠诸友求教。余以一本常置案头,随时增益材料,及最后书成,视石印本殆增加二分之一矣。商务印书馆为余排印成卷,讫未印行。解放以来,余接触新思想,稍稍用批判态度处理此书,然余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太浅,观点模糊之处必多。毛主席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见《毛泽东选集》二卷《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四九六页)我之所以将此书问世,不敢认此书为已成熟之著作,不过提供世人以研究孔子总结孔子之材料而已。当世君子给余以严格之批评,使孔子学说之真相大白于世,是余所衷心切祷者也。
一九五五年元月五日树达病中书。
文摘 论语疏证卷第二
为政篇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尔雅?释天》曰:天北极谓之北辰。
《孟子?公孙丑上》篇曰: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
又《滕文公下》篇曰:孟子曰:汤居毫,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毫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书》曰:“篌我后,后来其无罚。”
又《梁惠王下》篇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众侵之。
后记 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和史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历任湖南省立第四师范、第一师范、女子师范等校教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等校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高等国文法》、《积微居小学述林》、《汉语文言修辞学》、《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中国语法纲要》、《沦语疏证》、《汉书窥管》、《词诠》、妈氏文通刊误》等。
本书主要辑录了杨树达先生的《论语疏证》。《论语疏证》旨在疏通孔子学说,首取《论语》本书之文前后瓦证,次取群经诸子及四史为证,无证者则阙之。疏通的次序,大抵训解宁义、说明文句者居前,发明学说者次之,以事例为证者又次之,旁证推衍之文字复次之。总体上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以便读者参悟。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纰漏之处恐所难免,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