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
 |
|
 |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页码:2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6757341/9787806757345
·条形码:978780675734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内容简介:千篇一律、机械重复、枯燥乏味是不是你工作的真实感受?另起炉灶、寻找新家、换个环境会不会是你的下一步行动?但是最终解决问题了吗?想要釜底抽薪、彻底解决问题,跳槽不是最完美的方案,答案应该是换思维。《换工作不如换思维》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工作案例,运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教你如何在工作中培养如火的工作热情。成功地瓦解枯燥感,让你的工作变得轻松、舒畅。
目录 No.1工作可以造就你,你也可以造就工作
当工作遭遇“七年之痒”
换工作前三思,别轻易做“跳蚤”
影响跳槽频率的原因所在
换种思维看工作,并非想象得那么糟糕
No.2职场如战场,适应是关键
良好的第一印象
职场礼貌不可少
职场勤奋更重要
不要挑企业“毛病”,尽快适应新环境
将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工作结合起来
把工作当事业来做
职场十忌要注意
No.3适时改变,将舞台不断扩大
不断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
你的公司文化适合你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度
关注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及问题
从冷门入手,捕捉行业发展先机
要有职业敏感性
No.4告别默默无闻,实现自身飞跃
讲究工作效能,工作不需要“愚公”
80/20法则
随机应变才能独当一面
做事到位,提出合理化建议
公司与员工双赢A计划
伺机而动,不放过任何机会
No.5找好平衡点平衡生活和工作
劳逸结合,不拿健康做赌注
让时间听自己的话
做事分清轻重缓急
做事要有计划
“放慢脚步,享受生活”
今天,你陪家人了吗?
找一个支点平衡工作和考研
就业和创业孰重孰轻?
No.6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自己在阳光下闪光
有贼心也要有贼胆,勇做非分之想
没有小用的“大材”,只有不适用的庸才
有才华,更要有推销才华的能力
眼光是金:做自己的伯乐
是高手,就把自己推向擂台
及时补位,做个会跑位的射手
No.7做人不能太实在,灵活多变方能无往不胜
勇敢的做“小人”
轻扬于尘,不如蛰伏于地
智慧沉默的优雅
与人沟通喜鹊好于乌鸦
好人缘源于灵活应酬
无事也登“三宝殿”
No.8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学会为老板巧“补台”
非你不可
主动与老板沟通
冷静地与老板相处
怎样让老板给你加薪
No.9办公室不是硝烟战场,要跟同事和谐相处
礼之用,和为贵
和谐源于尊重
矛盾是炸弹,掐灭在萌芽状态
距离产生美,与同事保持恰当距离
跨越同事间代沟的天埑
“对付”各种人
No.10继续助力,让结局完美
“倦鸟”何其多?
人生要常立志
画一张人生地图
集中精力,紧盯目标
没有乏味的工作,只有乏味的人
体会工作中的成就感
学无止境
多接触身边的工作狂
……
文摘 No.1 工作可以造就你,你也可以造就工作
当工作遭遇“七年之痒”
工作时间一久,难免会像夫妻一样,开始感到厌倦。某一天,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开始讨厌这份工作时,甚至每天如坐针毡想离开时,它是否就像你的糟糠之妻?
婚姻有所谓的“七年之痒”,那么人在职场呢?
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职业生涯的增长,我们就会逐步对工作缺乏最初的激情,出现倦怠,甚至是厌恶的现象。这个时候,你就有必要好好检视一下你的工作——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样的境况,是公司,还是工作本身?抑或是自己?
你的工作“七年痒不痒"
刚刚踏出校门的激情满怀,不知从哪一天起消失在城市的高楼里、马路上,工作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由此,不少人对工作发出“七年之痒”的感慨。
七年,并非一个定数,而是一个概数,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是七八年。工作的七年之痒,追根究底,还是一个工作的懈怠、郁闷、失意现象,是典型的工作亚健康状态。工作之痒可谓人人都有过,不管你是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也不管什么样的身份与地位,都概莫能外。
不少朋友为了工作稳定、薪酬待遇之类而找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他们用“上错花轿入错行”来形容这种感觉,这种情况是最容易导致心情郁闷的。
有位姓杨的秘书就说到了自己的无奈:“我做了7年的秘书。7年以来,我是除了经理以外全公司所有岗位上没挪过窝的。当初与其说爱这个职业,不如说是爱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薪酬。但现在,我特别讨厌我的工作,没办法,为了生活,我没有勇气甩掉这样一份让我衣食无忧的工作。”
另一位自由职业者也说:“我干过七年彩扩摄影的工作,前五年干得挺开心也挺投入的,但是后两年工作便成了莫大的痛苦,虽然每天只上五六个小时班,仍然感觉很难捱。就算现在离开工作岗位4年了,每当想起以前的工作,经过类似的工作场所,我心底还是抗拒不已,可想而知我对以前的工作多么厌倦。我的工作别人以为是五颜六色的,在我看来却是苍白的,没有一点色彩。”
可见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有别人难以了解的工作之痒。
工作到底“痒”在哪里:
做广告的张洁,最近感觉挺苦恼的,她在广告这一行做得力不从心,很想转行做其他的,但是,其他行业她又没有广告这一行有经验,结果,转了一圈,还是在广告这一行。
张洁22岁毕业,参加工作五年。由于大学学的是广告,所以张洁很幸运地在一家比较大的广告公司负责设计方面的工作。因为大公司分工很细,所以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