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南北朝(白话版) |
 |
|
 |
南北朝(白话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九洲出版社
·页码:45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801957822/9787801957825
·条形码:978780195782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联信
内容简介 《南北朝(白话版)》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也曾致电李克农:“请购整个《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两部。”足见本系列书具有极强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珍藏价值、馈赠价值。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从蔡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学者。其中《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有史以来最通俗、最风趣、最受欢迎的历史读物,蔡东藩因此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编辑推荐 知名学者、作家对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评论:
顾颉刚(著名历史学家):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裴效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其规模之宏伟,卷帙之浩繁,内容之丰富,不仅在我国历史演义中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国通史都无法代替的。
逢先知(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在延安时期,读书的条件好一些。他(毛泽东——引注)托人买了两套中国历史通俗演义(蔡东藩著),除自己阅读,还向别人推荐。
杨天石《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李志庭(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蔡东藩的通俗史学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是近代演义史书当中出版发行历时最长、数量最大的一种。
二月河(著名历史小说家):它既不是“纯文学”,也不是“雅文掌”;它不是纯历史,又没有虚造历史……—部好的历史实录,何尝不可当作一部小说和文学作品看?
当前唯一的白话版、小说版的“中国通史”。 一部受到毛泽东、顾颉刚、二月河等人推崇的历史读物,前后印刷多达数百万册。著名历史学家、小说家的传世之作,11位名校博士的精心翻译,造就当前唯一的白话版、小说版的“中国通史”。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作序推荐。
目录 龙护神畏的奇人
刘裕的发家史
南燕败亡
计平谯纵
后秦的消亡
刘宋初建
北魏崛起
迎立新主
檀道济平逆
赫连氏族灭国亡
刘湛冤杀檀道济
魏主灭凉
范哗伏法
宋魏交战
张畅智答李孝伯
弑主
刘骏枭恶锄奸
乱伦引发的乱事
头颅山
昏淫的刘子业
湘东王刘或即位
四州沦陷
幼主即位
萧道成计除暴君
沈攸之栎林自缢
萧氏建国
王僧虔辞封
萧嶷病逝
北魏迁都
萧鸾废帝
残戮诸王
拓跋宏南征
自相残杀的萧氏
魏主退兵
萧宝卷大杀权臣
潘贵妃专宠后宫
萧衍起兵
萧宝卷之死
齐亡梁兴
北魏入侵
萧梁的反攻
贤王冤死
胡太后临朝听政
清河王遇害
魏主探母
滴血认亲
萧宝夤称尊
尔朱荣立新帝
天子除奸臣
征讨尔朱氏
“高王来了”
梁太子病殁
东魏和西魏
两魏交战
受宠的柔然国
皇帝出家
侯景叛乱
欺负皇帝的高澄
聪明的跛子
建康被围
外贼内祸并起
北齐代东魏
齐初的兴盛
萧梁暂定
突厥崛起
陈霸先得权
梁军大捷
南北易主
鱼吃人
动荡的北齐
一母生四帝
两国争亲家
北周背信兴师
淫后杀贤王
小人的花招
给北齐一个教训
边打仗边梳妆
北齐灭亡
虎父犬子
一帝五后
杨坚建隋
亡国的蓬岛仙女
一女事三夫
梁陈并亡
南北统一
现世的阎罗王
独孤皇后专宠
废黜杨勇
杀父熏母
大兴土木
小郎君和老不死
北巡西征
上天示警
征战高丽
内乱渐起
燕门关之围
最后的南巡
巨鼠的名字叫阿■
李渊兴兵
南北朝收场
……
序言 一批年轻的文化人,为了让更多读者体会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魅力,经过艰苦努力,以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将蔡著的“旧白话”——这种“白话”今天已经不大读得懂了——重新译为今人能够轻松理解的当代白话。毫无疑问,这是让蔡著得到传承的最好方式。他们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对于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展开。翻译整理后的作品,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方便,无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进入中国历史的深处。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少年时代曾经激起过我的强烈兴趣。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读的书少得可怜,但一个少年求知的兴致是极高的,阅读的兴趣极强,加上当时的课业没有什么压力,因此可以读现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时间去读的“杂书”。当时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就是让我爱不释手的“杂书”,它把民国时期纷乱的历史讲得有条有理,还饶有兴味。虽然一些大段引用当时文件的部分比较枯燥,看的时候跳过了,但这部书还是深深吸引了我。后来就要求母亲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都借来看。通过这部书,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历史的复杂、深刻,实在超出一个少年人的想象,看到那些征战杀伐、宫闱纷争之中人性的难测,确实感到真正的历史与那种黑白分明的历史观大不相同。当时,我们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儒法斗争”的框架里来的,历史在那个框架里是那么单纯、苍白;而蔡东藩所给予我的,却是一个丰富和芜杂得多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王朝的治乱兴衰,人生的枯荣沉浮。都让人感慨万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远的时间深处的人的命运。可以说,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真正了解,就是从这部历史演义开始的。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得不承认,这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文摘 龙护神畏的奇人:
东晋哀帝兴宁元年,江南丹徒县出了一位乱世枭雄,名叫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他的远祖是汉高祖的弟弟楚元王刘交。刘裕出生的那天晚上,整个屋子突然焕发光亮,就像白天一样。可是小刘裕一坠地,他的母亲赵氏就撒手而去,父亲刘翘认为他是个不祥之人,想把他扔了,幸亏姨母怜惜他,硬是把他留了下来。后来,刘翘娶萧氏为继室。萧氏对这个可怜的孩子很好,呵护备至。刘裕十九岁的时候,已是七尺有余的壮小伙儿。不料刘翘突然病逝,留下一对孤儿寡母,凄凉度日。刘裕向来不喜欢读书,只认识几个字,平日喜欢舞枪弄棒,骑马射箭。但乡里无从施展技艺,为了生计,刘裕不得不做鞋谋生,日子困苦不堪。虽然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刘裕却总是毕恭毕敬地奉养继母,宁可自己饿着,也不让继母受苦。
一天,刘裕在竹林寺游玩,觉得有些疲倦,便在讲堂前打盹儿。僧徒见他衣衫褴褛,顿生逐客之意,正要上前喝逐,忽然看见他身上现出龙的图腾,周身还发出五色光。众僧异常惊骇,禁不住哗噪起来。刘裕被他们惊醒,问他们怎么回事。众僧仍是目不转睛地瞧着他,交口称奇。刘裕再三诘问,众僧才各述所见。刘裕微笑着说:“现在还有龙光吗?”众僧回答说:“没有了。”刘裕说:“请师傅们不要乱说!恐怕是你们被太阳迷住了眼睛,所以才产生五彩光芒的幻觉。”众僧不等他说完,齐声喧嚷道:“我们明明看见有五色光罩住你的身体,怎么能说是被迷住了眼睛呢?”刘裕也不跟他们多辩,起身就走。回家后,细细一想,众僧应该不会无缘无故地欺骗自己,难道果真有五色光护体,这会不会是大富大贵的预兆?左思右想,忐忑不定。到了黄昏就寝,刘裕还是狐疑不决,辗转反侧,蒙咙睡去。迷迷糊糊中,好像身旁果真有两条龙,左右盘着,他便跃上龙背,驾龙腾空,霞光绚彩,紫气盈途,也不知是何方何地,任龙游走。经过了许多山川,忽然前面笼着一道十分阴浓的黑雾,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十分混沌。刘裕伏在龙背上向下一看,只见下面露着一线河流,河中隐隐现出黄色。那龙到了此处,似乎也有些惊惧,悬空一翻,坠落河中。刘裕惊骇极了,一声狂呼,便醒了。睁开眼睛,四下一瞧,仍然是一张破床,唯独案上一盏残灯,临睡时忘记吹熄,所以余焰犹存。回忆梦中的情景,他迷惑不解,但想到乘龙上天,刘裕觉得好歹是个吉兆,将来时来运转,也说不定。于是吹灭灯,想再睡会儿。不料却怎么也睡不着,没过多久,便是晨鸡四啼,窗前露白了。
第二天一早,刘裕伺候继母用过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