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急管繁弦

2011-06-14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急管繁弦 去商家看看
急管繁弦 去商家看看

 急管繁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47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06031264/9787506031264
·条形码:978750603126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急管繁弦》内容简介:从根本上讲,写作的意义正在于此。尤其在文学边缘化的今天,无论是求名还是求利,都有更宽广更便捷的路径。借拽着缪斯女神的裙裾获得成功,绝对属于小概率事件,散文作为一种最难以兴风作浪的文体,更是如此。这种情景下,一个散文写作者倘能经年累月坚持不辍,就几乎毋庸怀疑他另有企图了。这并非是自夸,而毋宁说是向许多富有定力和才华的同行致意,他们坚守的姿态,他们所到达的深度和广度,证实了寂寞中的发掘自有其价值和动人之处,也鼓励了我在几番犹豫后终于驻留了脚步。
编辑推荐 收入《急管繁弦》中的数十篇文字,大多数写作并发表于过去数年间。将文章汇编成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回顾往事的过程。一篇篇翻阅着,想到时光如水,匆匆流逝,许多事情都变得面目全非了。好在有这些文字,为生命的曾经在场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痕迹,印证了曾经有过的心情,曾经的感受和领悟。书中每篇文章后面,都注明了刊发的出处和时间。
目录
散文:在自由的背后(代自序)

心情印痕
母亲的阳台
四十岁那天的雪

急管繁弦
一个人怎样变得衰弱
破碎
物证
消息
相逢开口笑
独自品尝
错位
父母老去
周围

此处和别处
二十五年京城居
十渡夜话
仙栖洞
阳台上的秋日
头脑中的旅行
上帝之眼
高处
快乐墓地
遥望故乡塔
三宅记
燕园的半日
三百年的圣彼得堡

游思无缰
解读节气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滚烫的石头
王子与玫瑰
西西里故事
环境忧思录
故乡人物
写作的难度
让文学成为黏合剂
抵达事物核心最近的路途
尺度

阅读之什
阅读的季节
与书有关
在阅读的边缘
把电影当书看
在母语中生存
《金蔷薇》与一个消逝了的夏天
在“非典”阴影中读《鼠疫》
感性的无限敞开
《塞耳彭自然史》:虫鱼鸟兽的后面
怀特文章山高水长
哲学原本可以充满乐趣
后记
……
序言 在文学的诸种样式中,散文堪称是一种最为宽泛、最为自由的文体,少有拘限。用排除法,诗歌、戏剧之外,一切不以虚拟的人和事为依托——只是相对而言——不好归入小说范畴的文学文本,似乎都可以划归散文的旗下。近年来一种有关“大散文”的定义,更是将其疆域扩展到了几乎是广袤无垠,连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日记等,都可兼收并蓄。与之相表里,内容上更是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开放和包容,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常态和另类,循规蹈矩与离经叛道,大言炎炎与小言詹詹,总之,举凡涉及精神生活的一切内容和表达,都可在这个叫做“散文”的超大型剧场中,找
文摘 一种感受的降临,一种觉悟的到来,和植物的开花结果一样,是有着自己特定的时间的。蒙田写道:万物皆有自己适宜的时机。兴盛有时,衰亡有时,相应的慨叹憬悟也便油然而生。就像田埂上的一棵树,随着日头升到不同的高度,投在地面上的树影的形状、大小、长短等等,也都在不断变化,此一时辰和彼一时辰,可以大相迥异。
生命行进到中途,感觉骤然间提速了。好像一首曲子,由轻拢慢拨,转入急管繁弦。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在智力、悟性方面,我总是比别人更愚钝些,更迟缓些,是在踏入不惑之年时,才较深切地感知到这种生命的匆促感的。在那之前,也并非毫无感受,但却是浮光掠影式的,雾里看花般的,并没有浸润到内心深处去,化作血肉筋脉的一部分。没有成为一种骨鲠在喉那样的异样、长久的存在之感。没有转换为某种浸泡灵魂的汁液,使之颤栗或者肿胀。更多时候,它们是来自于别人的感慨,传递到自己心中时,信号已经弱化了不少。这和自己发自内心地叹息欷嘘,其实是两回事,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然而当四十岁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却可以说,我的意识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蜕变。
我听到了重重的岁月脚步声,挟带着匆忙和慌乱,正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造成一片回声和共鸣。不去理会都不行,都不可能了。
这当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在人类感受的库存中,有关时光匆促的叹喟,算得上是最为普遍、最为典型的了,随手翻开一页古诗词,字行间飘荡缭绕的,多是这一类的气息,时时刻刻,粘滞住你的目光,让你的呼吸变得重涩。人们习惯于品尝玩味它们,就像一日三餐中的米和面。但这并不是说,它已经重复熟腻得难以拨动人的神经了。就像诞生和死亡的经验每个人只会遭遇一次一样,这种中年人生的滋味,当落到每个具体的人头上时,也具有一种全新的性质,一种发现的意味。
通常情况下,是渐渐增长的年龄,架设了一架通往感悟之域的桥梁。
除去极少数特别聪慧和特别愚笨的,所谓上智与下愚者,在大多数人的生命坐标系上,作为横轴的年龄,和作为纵轴的感悟,二者所呈现的那种关系图式,应该是大致差不多的。酒在地下窖藏多年后,才会醇香绵软,因为只有在时间的流程中,酒液才能发生某种生物化学变化。同样,岁月也是最可靠的感悟孵化器。当一个人经历的步伐抵达某个年龄里程时,才能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因为渗入了足够多的时间。时间就如同冲洗照片所使用的感光剂,使得生命中原本幽暗隐晦的某些东西,渐渐显现,变得可以辨识和分析。在这之前
……
后记 收入本书中的数十篇文字,大多数写作并发表于过去数年间,今天得以结集出版,首先要感谢东方出版社,尤其是责任编辑鲁静女士的鼓励和催促。
将文章汇编成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回顾往事的过程。一篇篇翻阅着,想到时光如水,匆匆流逝,许多事情都变得面目全非了。好在有这些文字,为生命的曾经在场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痕迹,印证了曾经有过的心情,曾经的感受和领悟,让自己在检点过往的纷繁杂乱的日子时,有一缕可以依凭的线索。
从根本上讲,写作的意义正在于此。尤其在文学边缘化的今天,无论是求名还是求利,都有更宽广更便捷的路径。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