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金融危机真相:20世纪90年代 |
 |
|
 |
金融危机真相:20世纪90年代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17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508610261/9787508610269
·条形码:97875086102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金融危机真相:20世纪90年代》再现了当年惊心动魄的危机场景,分析了危机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为我们揭开了金融危机的神秘面纱。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接连发生,从1994~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到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成为很多人不愿回想的噩梦。各国政府官员为开脱罪责,纷纷控诉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指责货币投机者。事实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是国际金融制度出了问题?还是货币投机者从中作祟?抑或是另有隐情?
作者简介 戴维·德罗萨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国际金融中心,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货币衍生品》的主编。
德罗萨在国际资本市场尤其是外汇交易方面,已经有二十多年的经验。他为彭博新闻社撰写关于国际金融和政治方面的文章,他的专栏在世界各大报纸上都有发表。曾著有《外汇期权》和《外汇风险管理》等著作。
编辑推荐 20世纪90年代,一个充满了金融危机的年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危机场景,一场场牵动世界的金融博弈,让千万局中人不愿意回想的噩梦,它们因何产生,又将带来什么?这就是德罗萨想告诉我们的。
《金融危机真相:20世纪90年代》深入剖析720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危机,有力地证明了政府干预只会使危机恶化而非改善,因此,让市场这只看不觅的手去管理经济要比监管者那双看得见的笨拙之手好得多。
米尔顿·弗里德曼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关于国际金融新体系,有不少名家之作,但它们大多是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德罗萨的《金融危机真相:20世纪90年代》堪称难得一见的力作,它揭示了国际金融新体系论的种种盲点。
史蒂夫·汉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系教授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金融政策与管制周期
金融政策分析
反市场情绪的增长
关于危机和管制的另一种解释
外汇市场妖魔化
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日本失去的10年
盲目崇拜
触礁
超越资本主义?
泡沫经济
对日本货币政策的批评
内阁转向
日本经济的未来
第三章 爆炸性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带来的扭曲
1992年和1993年的欧洲汇率机制危机
新兴市场经济中的外汇危机
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
第四章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强势美元的后果
泰国全线崩溃
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
马来西亚快速下马
第五章 对传染的解释
新加坡经受住了危机风暴
香港出现了危机
疯狂抛售美国证券
巴西艰难度过
韩国在艰难中认识金融
第六章 激增的对冲基金
俄罗斯的债务拖欠酿成了一场新危机
香港背离了自由市场典范
1998年秋天LTCM的灾难和市场混乱
美联储对LTCM反应过度了吗?
第七章 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和其他形式的汇率制度
严格钉住还是浮动
货币局制度
美元化
外汇目标区和托宾税
自由浮动汇率制的例子
第八章 对新国际金融体系的需求
改革处在未定状态
风险统计模型和比索问题
资本控制和马来西亚的遗产
该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怎么办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
序言 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剧烈金融危机,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其他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崩溃之后,大范围内改革现有国际金融体制的主张被提了出来。对此,本书持相反的观点。即意味着更多管制的改革并不需要。如本书标题所示,这是一本明确捍卫自由市场经济的书,其中集中探讨国际金融体制。本书的目的是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自由。
当人们提出应该彻底改革国际金融体制时,他们都以为自己对导致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有着深刻的理解,其实不然。事实上。即使政府首脑、财政部长和央行官员对国际金融经济形势所发表的评论,也经常会暴露出他们对国际金融市场知识的浅薄,有的甚至不知道国际金融市场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怀疑,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对近期经济史持有的那些看法呢?许多领导人,但并不是所有领导人,在面对金融危机时,都倾向于寻找造成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或指控国际金融体制本身,而不承认他们所制定的政策本身出了大错。通常,他们都会把造成危机的首要原因归咎于.外汇市场和促进国际资本流动的外汇制度。
本书的方法论就是对造成20世纪90年代及先前一些时期多次金融危机的历史性经济环境以及政府对危机的应对进行考察。政府针对经济混乱制定的政策是让形势改善了呢,还是恶化了?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政策本身加剧了经济混乱。由此我们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形成一种认识,即它的出现主要归因于由国内金融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官员所制定的国内政策。换句话说,更易造成金融危机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国内;危机是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它既不是由于允许资本跨国自由流动而产生的,也不是因为汇率由市场自由决定而导致的。
从中得出的另一个认识是,充斥于各国当局的讲话和新闻发布会中的金融传染这一概念,充其量也只是造成金融混乱的一个可疑的原因。金融危机,并不会直接从稀薄的空气中产生并攻击经济状况健康的国家,然后像传染性的病毒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蔓延。
另一个深刻和明显的教训是,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决策。例如,实际上,是固定汇率制度而不是浮动汇率制度,造成了重大金融危机的出现,这一点将在本书的很多案例分析中得到反复阐述。
因为上述原因。本书对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机制进行了研究。本书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金融危机都出现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这不仅仅是一种15合。通过回顾发生在1994~1995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1998年的东南亚危机、1998年的韩国危机、1998年的香港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1998年的巴西危机以及对其他一些国家金融危机史的分析,结论可谓一目了然。
本书第二章主要研究日本,目的是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如何成功地颠覆它几十年来奇迹般的经济增长模式,并在20世纪末陷入经济停滞。尽管日本并没有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但本书会显示,它的经济不景气某种程度上可归咎于其货币政策中的失误。而深深植根于日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的其他因素,也导致了这个国家诸多问题的出现。
本书的后几章涉及各种外汇制度,其中包括货币局制度、美元化以及对改革当前国际金融体制的多种反对意见。第八章深入探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未来前景,并提出应大大限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特别是那些涉及金融危机及救助方面的活动。
最后,我要说,本书并不是为对冲基金、外汇交易和投机辩护。本书没有任何隐含的意图。相反,本书的唯一目的就如书名所显示的——揭开金融危机的真相。
文摘 第一章 金融政策与管制周期
对市场经济学家来说,解释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动荡是一个挑战。从亚当·斯密开始到现在的二百多年,保守的经济学家一直宣称,没有中央计划、政府基本上不干预供求力量的自由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和最可靠的经济制度。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汇率危机、股市崩溃和严重的通缩开始在世界各国蔓延。在捕捉到这个时期的绝望时,主管国际事务并以直言著称的前日本财务省次官榊原英资(Eisuke Sakakibara)就断言,存在“一场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危机”。毫无疑问,一些人已经开始把自由市场模式看做是一种无效的经济范式。
确切地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亚洲的形势就开始恶化了。仅仅几年前,人们还一直听到,下一个世纪(意指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亚洲经济的衰退让通常持怀疑态度的观察家有些摸不着头脑;老练的职业投资者们也成了亚洲发生的系列危机的受害者,起初是日本危机,其次是东南亚危机,再后来是韩国危机。
到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持续了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世界上一直备受瞩目。1990年1月,随着日本股票市场突然下跌,日本经济出现了危机。此后不久,日本的房地产部门和银行部门处于几乎破产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的整整10年,日本都处于不同程度的经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日本也经历了一个特有的政治动荡时期,首相的更迭比一场音乐会中演员的更换还要频繁。随着经济困难越来越严重,充满怨恨和失望的政客们开始指责外来因素。
在20世纪90年代的前3年,中欧国家也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在1979年,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员决定开始建立一种称为半固定的汇率制度(即汇率机制)。汇率机制用来促进欧洲内部汇率的稳定,并以此推进其长期孕育的单一欧洲货币计划。然而,它却酿成了两场惊人的货币危机(1992年9月和1993年8月)和几十次的汇率重估。
1994年12月,墨西哥遭受了一场严重的货币危机,距离其新总统厄尼斯特·塞迪略(Ernesto Zedi11o)宣誓就职的日子只有20天。在此之前,墨西哥一直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允许比索以一种渐进的、可控的方式贬值。不难发现,给墨西哥经济造成极大危害的比索危机,与两年半之后发生在东南亚的危机几乎如出一辙。在金融机制方面,东南亚货币危机几乎与墨西哥比索危机完全相同。此外,墨西哥1995年接受美国紧急金融援助,也为10年后发生危机的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助奠定了理论基础。
投资者们认可的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年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