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中国台坛(旅游专业参考用书) |
 |
|
 |
中国台坛(旅游专业参考用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页码:26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
·ISBN:7536663692
·条形码:97875366636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中国历代人文景观丛书
内容简介 台坛艺术聚集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代表。本书清理和还原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台坛文化遗产,系统介绍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台坛建筑,并分类从其发展演变和文化内涵的层面进行了新的文化构建和赏析。
中华人文景观乃人类之瑰宝,为世人所瞩目。本书是《中国历代人文景观》丛书中的一册,清理和还原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台坛文化遗产,系统介绍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台坛建筑,并分类从其发展演变和文化内涵的层面进行了新的文化构建和赏析,是旅游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部专用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台坛艺术聚集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代表。本书清理和还原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台坛文化遗产,系统介绍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台坛建筑,并分类从其发展演变和文化内涵的层面进行了新的文化构建和赏析。
目录 总序
概述
一、断壁残垣源远流长
——上古基址
八千年前澧水原(1)
仰韶基址五千年(3)
……
文摘 书摘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并在不断
认识世界、回溯历史的过程中,展望和创造未来。然而,在对文化遗存的瞻
仰与寻觅,对人文古迹的叩访与品味,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与陶醉中,免不了
与历史遗迹和风景名胜中的重要景观——台坛发生着联系。登临古祭坛,总
能感应到那无穷的信息:初民的祈盼、先祖的辉煌、民族的融合、河山的壮
美、家园的秀丽……
每一座台坛,无不在向人们诉说历史的沧桑,强烈地吸引着人们去解读
那一部部中国文化史诗的瑰丽篇章。不难看出,台坛作为中国文化景观中宝
贵的积淀,有着中国文明起点、融合点、支撑点的特性。它既是中国众多风
景名胜中的亮点、精彩点、聚焦点,也是中国历代人文景观的重点、制高点
、辐射点。它对于中华文明的承载和传播所起的作用,在寥若烟海的历代人
文景观中显然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 何谓“台”,辞书界定:“是高而
平的建筑物,一般供瞭望和游观之用”。古人说:“台,持也,筑土坚,高
能自身持也,”(《释名》)“观四方而高日台”(《尔雅》)。
台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乃至石器时代的后期。上古石器时代的
建筑遗址——台基,可称得上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台了。传说中的夏之
瑶台、商之鹿台、周之灵台就都是高台建筑了,即老子《道德经》中“九层
之台,起于累土”之高台。而这高台的全盛时期则当在春秋战国,不仅各国
君王有台,大臣府邸中也多有高台,时为风尚,并出现了一批大型群落的台
基,如赵国的龙台、燕国的武阳台、吴国的姑苏台、楚国的章华台等。后来
一些没有建筑的台基直至自然处所也被称为台,就像泰山的瞻鲁台、徐州的
戏马台等。由此可见,台实际上既可是单独的建筑,也可是许多附属建筑物
的台基,有些甚至是连建筑物也没有的台基或处所。
中国筑台之举自上古始就有多种的作用;有在建造之初筑台防潮,以作
房舍之基,后来逐渐发展为高台基;也有堆土持高以为土圭,为测日影(称
晷影),是为日后观象、观星之天文台雏形;还有筑台以登高号令,用以指
挥军事,发展至后来的嘹敌,直至烽火台成为传报敌晴的“工具”或点将检
阅等高台。可见从上古始筑台之用途、功能及文化属性就各有所趋。
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使它在承载文明的传递和
延续的过程中更多地表现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