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地理 >

黄姚古镇:广西昭平黄姚古镇调查与研究

2011-05-31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黄姚古镇:广西昭平黄姚古镇调查与研究 去商家看看
黄姚古镇:广西昭平黄姚古镇调查与研究 去商家看看

 黄姚古镇:广西昭平黄姚古镇调查与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页码:18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9787802470552
·条形码:97878024705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田野调查丛书

内容简介 《黄姚古镇:广西昭平黄姚古镇调查与研究》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师生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报告集——“中国田野调查丛书”之一。《黄姚古镇:广西昭平黄姚古镇调查与研究》以专题论文——经济生活模式、婚姻、家庭、宗族、医疗保健、社区权力与控制、教育、旅游等——的形式展开调查内容,叙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一个古镇持续经年、目前依然鲜活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黄姚古镇:广西昭平黄姚古镇调查与研究》丰富了人类学研究的资料库,也为研究西部经济与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翔实、细致的参考依据。
编辑推荐 《黄姚古镇:广西昭平黄姚古镇调查与研究》讲述了:历史是一条流动的河。20世纪30年代,中山大学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人类学硕士。1981年中山大学人类学复办以后,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本科、硕士、博士的教学单位。20多年来培养的人类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生超过1000名,其中不乏国内人类学界的中坚力量。
目录
总序(周大鸣)
黄姚古镇的社会文化变迁(叶常春)
黄姚古镇婚姻家庭以及风俗习惯调查(吴利萍)
黄姚古镇经济生活调查(吴少珍)
黄姚古镇的教育现状调查(周晓睿)
黄姚的宗族社会(徐志宇)
广西黄姚古镇旅游开发研究及思考(黄海文)
从黄姚古镇看现代农村传统医疗体系及其研究(杨剑)
黄姚历史和文化的追溯(黄欣)
历史浮光下的黄姚古镇(杨静)
后记(程瑜)
……
序言 历史是一条流动的河。20世纪30年代,中山大学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人类学硕士。1981年中山大学人类学复办以后,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本科、硕士、博士的教学单位。20多年来培养的人类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生超过1000名,其中不乏国内人类学界的中坚力量。一批批人类学毕业生,带着探索人类从哪里来、人类将走向何方的梦想踏人人类学的大门,又带着或许更多的追问去开创2l世纪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新局面。
回顾中山大学人类学办学近80年的历史,坚持脚踏实地的田野调查已成为我们的传统和特色。每次田野调查都会积累很多好的经验,留下很多好的传统和故事,有些至今还经常被人提起。例如,1928年杨成志先生独闯凉山对彝族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查,回到昆明时,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给他题词,称之为“孤胆英雄”!哪怕是在抗战时期,中山大学颠沛流离在澄江、坪石,人类学的学生们仍深入西南地区调查瑶、傣、黎、壮等族。20世纪80年代初,梁钊韬先生虽年迈体弱,仍亲自到四川为其博士生格勒选点并耳提面命田野调查的方法;容观复先生68岁高龄时仍率学生到海南岛深入黎族村寨进行调查;1991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大三学生赴海南省通什毛阳镇进行调查,黄淑娉老师和龚佩华教授不顾年高,以顽强的毅力克服晕船带来的折磨,跋山涉水,亲率学生深入黎族群众;2004年夏天,已经是73岁高龄的黄淑娉教授亲率两名学生深入到海陆丰畲族地区——黄先生40年多前调查过的地方进行回访……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学生们在田野调查中,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仅是对社会文化的研究,更是一种对学术的执著精神和做人的道理。
文摘 插图:


塑胶花加工厂老板是黄姚本地人,早前到深圳打工,后成为一塑胶花厂的合伙人。意识到农村存在着大量廉价剩余劳动力,他决定拿部分半成品到黄姚进行成品加工。这一步目前已获得成功。老板打算明年将原料到半成品的生产线也搬到黄姚来。老板也曾提及,之前有两次农忙期间都找不到人做工。那么,新的生产线要求工人到工厂工作,目前留在黄姚的人是否有时间固定到厂里让人怀疑。或许,老板将得采用另外一种新的方式来组织工人。当然,这一条新的生产线的到来如果能提供令外出打工青年满意的工资,也可能使得一些外出务工者回来就业。毕竟,就我所访谈过的曾在外打过工的女青年的反映来说,这样的机会还是挺受她们欢迎的。很多人并不喜欢打工的生活,我也遇到一位女青年并不愿意出去尝试。关于黄姚外出务工的情况,下文再作详细介绍。
2.珠宝加工
黄姚做珠宝加工的人不多,我们调查期间,我只接触过一位。但是当地很多人都知道有珠宝加工可以做,至于为什么没有得到推广,我没有继续调查下去。实际上,做珠宝加工的收入比做塑胶花要好得多。每枝塑胶花的工钱根据做工的复杂程度有所不同,最高的也只有五分钱。一天下来,勤快的能挣五六元钱。一般人只能挣两三元钱,但是,这两三元钱意味着要串一百枝左右的塑胶花。珠宝加工需要工具来制作,工艺要求较高。因为细小的塑胶钻石直径只有3毫米大小,不仅要心细,还要手巧,眼力不好也很难做下来。我猜测这也许是为什么少人做珠宝加工活的原因。加工一颗塑胶钻石有两角的工钱,一天可以赚十来元钱。但是这个活的娱乐性就不及串塑胶花来得好,只能一个人聚精会神地做,不能聊天更不能看电视。
后记 又是一年实习结束了,又一本田野报告结集即将出版。
实习的时间不长,才一个月,但是同学们实践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人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与乡亲们学会了相处,并交下了很多朋友。我一直觉得学会与调查对象“做朋友”是人类学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在确认每个同学在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都交到了至少三个朋友的情况下,我给他们每个人的实习成绩是至少75分,也就是说我个人认为他们已经是合格的人类学系的学生。他们是:周晓睿、徐志宇、杨剑、吴利萍、吴少珍、黄海文、叶常春,恭喜他们!亲爱的同学们,不管以后你们走到哪里,从事何种工作,请记住:你们是一名合格的人类学专业学生!
调查报告也很薄,但是这里凝聚了很多人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即使他们的名字没有出现在这个报告中。首先感谢我们的调查对象——广西昭平县黄姚古镇的村民们,是他们的积极配合和热情接待,我们才得以完成这本薄薄的调查报告。感谢广西民族大学的秦红增教授,他热情地帮助我们联络了当地的有关部门,使我们能有缘去黄姚结识了诸多的朋友。感谢昭平县陈文珍副县长,她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行政支持,也无微不至地替我们安排好食宿接待。也感谢人类学系的领导和老师,没有他们的行政和技术支持,调查报告不可能得以顺利完成。特别感谢广州大学的杨静同学与黄欣同学,她们凭着对人类学学科热情,自费参加了我们的田野调查,并贡献了两篇精彩的文章,为我们的调查报告增色不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