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虚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
 |
|
 |
虚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20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9787560947525
·条形码:978756094752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管理学学术文库
·外文书名: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Virtual Enterprise
内容简介 《虚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理念、生产决策过程以及整个供应链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实现了价值链在企业之间的解构与重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化与集成。
《虚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及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和最新发展,对虚拟企业产生的机理、组织模式的先进性、组建过程与管理、运作的信息平台,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虚拟合作关系的形成及合作价值、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的模式和知识共享的机制、合作风险管理和防范、伙伴收益分配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此外,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融合了大量国内外虚拟企业成功运作的实例,为虚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提供了支持。
《虚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可作为管理学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指导用书,也可供企业经营管理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网络经济的兴起——虚拟企业产生的原动力
第一节 网络经济的产生及其本质特征
第二节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 网络经济下虚拟企业的产生
第四节 虚拟企业研究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第五节 国内外关于虚拟企业研究概况
一、虚拟企业概念的研究
二、虚拟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状况
三、国内外对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状况
第二章 虚拟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虚拟企业概念的界定及其主要特征
一、虚拟企业概念提出的背景
二、虚拟企业概念的界定
三、虚拟企业与传统生产模式的比较
四、信息网络下虚拟企业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虚拟企业与信息技术
第三节 制度经济学与交易成本对虚拟企业的理论解释
第四节 契约方法对虚拟企业的理论分析
第五节 虚拟企业是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的产物
一、企业、市场与网络组织的相互关系
二、虚拟企业成为组织结构优化的产物
第六节 虚拟企业模式的成功应用——波音-777的制造
一、波音公司简介
二、波音公司的虚拟企业之路
第三章 虚拟企业的类型及运行机制
第一节 虚拟企业的主要类型
一、从概念意义上划分
二、从特征上划分
三、按运作方式和对象划分
四、其他虚拟企业类型
第二节 虚拟企业的结构
一、虚拟企业的体系结构
二、虚拟企业的过程结构
第三节 虚拟企业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 合作中的双赢——新天酒业与海尔的虚拟经营
第四章 虚拟企业的组建与管理
第一节 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
一、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
二、虚拟企业生命周期
第二节 虚拟企业生命周期的决策管理
一、识别阶段的管理
二、组建阶段的管理
三、运行阶段的管理
四、终止阶段的管理
五、虚拟企业组建过程流程图
第三节 虚拟企业生命周期管理中信息平台软件体系
一、基础设施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建立需要遵循的原则
二、虚拟企业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信息支撑平台
三、基于多代理技术的虚拟企业信息系统
第五章 虚拟企业合作关系的建立与评价
第一节 合作伙伴企业的作用及其类型
第二节 合作伙伴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共同创造利益的潜力
二、价值观趋同
三、有利的合作环境
四、共同的目标
五、敏捷性原则
第三节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
一、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指标体系
二、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价方法
第四节 基于扩展的AHP法选择合作伙伴
一、模糊数的概念
二、方法的计算
三、实现的步骤
第五节 基于网络结构的合作伙伴选择决策支持系统
一、合作伙伴选择决策支持系统模型
二、基于多代理技术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VESA体系结构
第六节 合作关系的管理
一、合作模式
二、合作关系的基础架构及管理
三、合作伙伴关系的评价
四、伙伴关系成功的评价模型
第七节 某网络公司合作伙伴选择与伙伴关系管理分析
一、公司选择伙伴的标准
二、指定伙伴专员与伙伴一同工作
三、效果分析
第六章 虚拟企业组织模式及治理
第七章 虚似企业组织中的知识管理与学习机制
第八章 虚拟企业协同信息管理
第九章 虚拟企业信任管理
第十章 虚拟企业风险管理与收益分配
……
序言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交易优势和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需求,使得网络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并对现代企业的成长方式、经营方式、生产组织方式、内部机制和管理、组织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纷纷意识到,仅靠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难以适应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而越来越多地强调建立在信任与合作基础上的协同竞争。1991年,由美国里海(Lehigh)大学艾科卡( Iacocca)研究所的三位学者肯尼斯?普瑞斯(KennethPreiss)、史蒂文.L.戈德曼(Steven L.Goldman)、罗杰.N.内格尔(RogerN.Nagel)合作完成了一份名为<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研究报告,并提交美国国会,在报告中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虚拟企业的概念。在随后的时间里,虚拟企业的概念得到发展,关于虚拟企业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文摘 虚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网络经济的产生及其本质特征
1980年,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其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信息化浪潮。他预言数字网络将是第三次浪潮基础设施的心脏。现实的发展证实了他的预言。日前,在世界范围内,网络经济正在兴起,当代社会已经由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经济体系已由工业经济转向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以各种网络形态为特征的经济活动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的方方面面,甚至已经对目前人们认为是规范、正统的某些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情感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冲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这些影响与冲击迅速扩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许多区别,具有自身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