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 |
 |
|
 |
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25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020068839/9787020068838
·条形码:97870200688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1929年1月10日,比利时《二十世纪报》每逢周四为孩子们出版的增刊《小二十世纪报》中,一个头顶一撮毛名叫“丁丁”的记者在埃尔热笔下诞生了。这个不安分的小记者从诞生之日至今已经整整80岁了,这个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漫画形象陪伴着几代人共同成长,早已成为比利时最著名的形象代言人。而他的造就者丁丁之父——漫画家埃尔热47年间创作的24本《丁丁历险记》80年来一直畅销不衰,被翻译成50种语言,创造了全球销量1.5亿本的惊人纪录,而且这个纪录还在被不断刷新。直到今天,在比利时任何一家书店儿童图书最醒目的位置,你依然会发现《丁丁历险记》的身影。究竟埃尔热是怎么构思和绘制《丁丁历险记》的,令丁丁成为漫画史上的一个不朽传奇?丁丁和埃尔热本人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将出版的《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将为丁丁迷们提供最生动的故事和最详实的答案。此书出版前夕,该书译者龙云为读者提前透露丁丁之父埃尔热鲜为人知的创作历程及生活经历。
作者简介 《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埃尔热,本名雷米·乔治,是比利时优秀漫画家,一直受到全世界漫画迷的喜爱。本书采用访谈方式,轻松幽默地讲述了埃尔热的创作生涯,他是怎么构思和绘制《丁丁历险记》的,还有他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可以说,“丁丁”就是他的一个缩影,是他理想中的样子。 “丁丁”迷们可以从书中看到《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爱好动漫的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埃尔热的真传,他有很多怎样用图画来讲故事的好建议。
编辑推荐 想要深入了解埃尔热其人其作品,《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就是必读的第一手资料和不可或缺的参考。
《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埃尔热,本名雷米·乔治,是比利时优秀漫画家,一直受到全世界漫画迷的喜爱。《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采用访谈方式,轻松幽默地讲述了埃尔热的创作生涯,他是怎么构思和绘制《丁丁历险记》的,还有他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可以说,“丁丁”就是他的一个缩影,是他理想中的样子。 “丁丁”迷们可以从书中看到《丁丁历险记》背后的故事,爱好动漫的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埃尔热的真传,他有很多怎样用图画来讲故事的好建议。
努马·萨杜尔是第一个想到长时间采访“丁丁之父”的人。
在这些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埃尔热和蔼可亲的性格,他的简单,他对真实的热爱,他的生活观,他的幽默感……
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谨慎,他不想让人失望的愿望。
我们了解了他的各种看法:作品,缘起,读者的反应,批评,成功。
目录 前言
“访谈”:一个故事的历史
埃尔热:其人其文
埃尔热年谱
访 谈 录
初逢埃尔热
访谈
《丁丁在苏联》和盗版
访谈二
埃尔热讲述:老太太和出租车
埃尔热遭了愚人节的殃——第一段插曲
埃尔热+雅各布=“奥拉夫”,一个流产的笔名
阿道克船长的“粗话”
访谈三
谈本杰明·拉比耶的“丁丁”
埃尔热遭了愚人节的殃——第二段插曲
埃尔热讲述:埃德加·雅各布和木棍
访谈四
关于“埃尔热画室”广告公司
重新找到了奥托卡权杖
(推测)阿道克家族的起源
卡斯塔菲尔给阿道克船长取的名字
访谈五
补 编
埃尔热与萨杜尔通信选
话说埃尔热
身边人看埃尔热
人物画廊
埃尔热致丁丁的信
……
序言 如果不通过本人的话语、感觉以及经验,我们怎么能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个人呢?
诚然,“了解你自己”很少能达到目的,但尽管如此,自我审视却依旧是惟一真正有价值的。太多的负面或正面的情绪,尤其是太多的心理投射,这将改变他人在观察一个复杂个体时的视角。
埃尔热为人谨慎,生性腼腆。一天,他不无激动地对我说,他打算接受某人的采访,这是平生第一次有人能让他产生信任,让他比平时更能畅所欲言,而此前他很少对别人袒露心声。他对此又惊奇,又高兴。
这位身手不凡的年轻人名叫努马·萨杜尔。
访谈结束之后,埃尔热仔细审阅了采访稿,也许他对自己的“侃侃而谈’’感到诧异,少不了做了点文字删减,幸运的是这些删减的文字后来全都恢复了原貌。
通过他洋溢的才华和细腻的感触,努马·萨杜尔……让埃尔热本人为我们刻画了一幅最好的埃尔热肖像。值此第四版之际,让我们对他致以由衷的感谢。
文摘 “访谈”:一个故事的历史
与埃尔热合作之前,我对他了解甚少。最多在某些场合有过一两次碰面,也没有什么下文。但你们看,在最不经意之间,事情总是那么机缘巧合……
1971年的一天,我正在布鲁塞尔为《连环画手册》搜集素材,配有“一位小采访行家”的所有装备——录音机,磁带,相机,纸张,铅笔等等。突然,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打算冒昧地去拜见一下我们亲爱的大人物,带着年轻人的无畏精神,不知天高地厚地要他接受长时间的盘问,然后再出一本访谈录,为什么不呢?
埃尔热异常友善,既认真,又好奇,他无条件地同意了我的请求,甚至还带着几分热情。
后来我才知道,我让他觉得开心,是因为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吸引了他。
我们开门见山,投入工作。从1971年10月20日到26日,我们每天都在他家或路易斯大街的工作室一起消磨很长的时光。
我们随意地聊天,没有提纲,没有保留,宛如老朋友一般;机器静静地记录着。录了连续十二个小时的对话!……
后来,1972年1月27日,我带着这些厚重的录音资料重返布鲁塞尔,想提一些最后的问题,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细节。
1975年第一版——书名为《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发行之后,我觉得有必要更新其中的内容,因为其间《丁丁与流浪汉》已经出版。1976年5月5日,利用乔治和法妮来法国南方的机会,我们一起在我位于海滨卡涅的家中度过了一天时间,增加了一节重要的访谈内容,终于彻底(哎!)完成了一个人关于其作品的“忏悔”。就这样,1983年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干脆定名为《埃尔热访谈录》。因为,习惯上来说,《丁丁与我》这一书名让读者很费解:他们通常认为“我”指的是努马·萨杜尔,而实际上当然指的是作为“我”的埃尔热。这期间,1971年第14-15期《连环画手册》发表了部分节选,后该书于1978年再次发行。
这就是此次经历的历史脉络。至于别的,也是关键的一点,我对那些美轮美奂、恍如梦境、无与伦比的时刻记忆犹新。完美和谐的时刻,彼此默契的时刻。埃尔热,一个谨言慎行的人,一个谜一般的人,他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坦诚相见。他那么投入,无话不说,几乎毫无保留,包括最隐私的问题:和日尔曼娜的分手,和法妮的邂逅,精神分析,痛苦的梦,无神论,或多或少承认与比利时右翼的来往,等等。
麻烦也随之而来。我把文章初稿寄给了埃尔热,他开始修改,噩梦也上演了:他追求完美,全部重新写过,再次推倒重来,不断地从零开始,修饰自己的观点,裁减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