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尉缭子兵书(图文珍藏版)

2011-05-11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尉缭子兵书(图文珍藏版) 去商家看看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尉缭子兵书(图文珍藏版) 去商家看看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尉缭子兵书(图文珍藏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燕山大学出版社
·页码:28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540203595
·条形码:9787540203597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尉缭子兵书(图文珍藏版)》为该八大兵书之一。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
目录
一 天官
二 兵谈
三 制谈
四 战威
五 攻权
六 守权
七 十二陵
八 武议
九 将理
十 原官
十一 治本
十二 战权
十三 重刑令
十四 伍制令
十五 分塞令
十六 束伍令
十七 经卒令
十八 勒卒令
十九 将令
二十 踵军令
二十一 兵教上
二十二 兵教下
二十三 兵令上
二十四 兵令下
附录 尉缭子与《尉缭子兵书》
一 尉缭子生平简介
二 《尉缭子》的流传与影响
三 《尉缭子》五卷主要内容
四 《尉缭子》的军事思想
五 《尉缭子》的现代应用
……
序言 在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兵书战策无疑是一朵夺目的奇葩。如今,它早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纵观中国历代的兵书战策,有如下共同特点:
一、反对天命,注重人事。
二、反对封建迷信。
三、主张富国强兵。
四、注重灵活多变的用兵艺术。
五、重视将领的作用,强调选贤任能。
六、主张严明法纪,赏罚必信,动有节制。
这些思想原则不仅在当时放射出不可磨灭的光辉,即使在今天,它们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阅读这些凝聚着智慧的伟大作品,无疑对今天的人们有诸多教益和启迪。
因此,我们特别邀请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精深造诣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编写了这套丛书,以飨读者。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历有著录,但篇数不等,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刊本等存世,全书计5卷,24篇,9000余字。另唐魏征《群书治要》辑存4篇;1972年,银雀山汉初墓出土残简6篇,与其他版本相应之篇大同小异。《隋书·经籍志》注称《尉缭子》,作者为尉缭,梁惠王时人,有疑为秦王政时尉缭所作,也有疑为后人伪托。据现有资料推断,成书似在战国中期。
《尉缭子》围绕“刑德可以百胜”之说,广泛论述用兵取胜之道。天官、兵谈、制谈、武议、治本等篇着重论述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等;战威、攻权、守权、战权等篇,主要论述攻守权谋和战法;将理、十二陵、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兵教、兵令等篇,着重论述治军原则、要求及各种军事律令。
《尉缭子》强调农战,富国强兵,认为“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制]则国治”,这样才能“威制天下”(《续古逸丛书》影宋本,下同)。它强调人事,专篇论述靠天官(天象)、阴阳、求鬼神等,“不若人事”,不如“求己”,注意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在文武的关系上,提出“兵者,以武为植(支干),文为种(根基);武为表,文为里”的卓越见解,含有军事从属于政治的朴素的辩证思想,这在古代军事思想史上是一个进步和发展。
《尉缭子》的另一重要观点是注重谋略和战前准备,讲究“廊庙”决策,主张“权敌审将而后举兵”,“先料敌而后动”。在攻守上,讲奇正,重变通,注意争取主动。在进攻中,主张先发制人,出其不意;并论述了前锋、后续部队与大军的任务区分和行动配合。防守时,要守不失险,鼓舞士气,守军与援军要“中外相应(内外配合)”,“守必出之(必要的出击)”,这种守中有攻的思想是积极的战略思想。
《尉缭子》在治军上主张“制必先定”,赏罚严明,强调三点:将帅要爱威并施,执法公正,并要以身作则,暑不张盖,寒不重衣,临战忘身;把教练作为必胜之道,提出分级教练及大部队合练的要求;并详细论述了训练的目的、方法、步骤,“号令明,法制审(缜密)”,使军令、军制完备,赏罚有据。其所拟制的一系列律令,内容极为丰富、具体、突出。其中的战斗编组、队形、指挥信号,平时和战时奖惩,士卒官将上下联保,营区划分、宿营、戒严、通行以及旗色、着装、徽章等规定都留存了中国早期的战斗、内务、纪律等方面法规性的一些具体内容,为其他先秦兵书所少见,对研究中国军制史有重大价值。
《尉缭子》具有的素朴的唯物辩证思想,大致反映战国时军队和战争情况,继承《孙子兵书》、《吴子》有关军事思想。其所论甚广博,颇得用兵之意,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唐、宋时,杜牧、何延锡、张预都引有《尉缭子》文注释《孙子》,在一些类书和兵书中亦多引述。该书主张重刑、杀戮,甚至称道“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可“威加海内”,反映了封建阶级治军思想的残暴性。
文摘 【译文】
根据土地的肥瘠情况建城。建城要与土地情况相适应,城的大小要与人口的多少相适应,人口的多少要与粮食供应相适应。三者都相适应,那么内可以固守国土,外可以战胜敌人。战争胜利在战场上见分晓,而掌握胜利的因素是在朝廷内部决定的,战场取胜与战前准备二者相适应,就好像符节相合,道理没有什么不同。
治理军队,要像隐藏在地下那么秘密,要像在空中那样不可捉摸,在未打仗之前就奠定胜利的基础。所以将领布置,大的方面不要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小的方面不要留下漏洞。明智地实行禁绝坏事、赦免小错、开发财源、杜塞浪费,对于流亡在外的百姓要招抚,让他们回到土地上,田地荒芜要开发利用。土地广阔又能开发利用,国家就富足;人口众多而又有法制可循,国家就治理得有秩序。国家富足又治理得好,不必烦劳老百姓,军队也不必出征,就能以国威制服天下。所以说,军事上的胜利是由朝廷的政策决定的。
不出动军队而取得胜利,这是国君决策的胜利。依靠在战场对阵取胜,这是将领指挥的胜利。出兵打仗不可意气用事,估计有胜利把握就出兵,没有胜利的把握就不要行动。祸患在百里之内,不要只作出兵一天的准备。祸患在千里之内,不能只作出兵一月的准备。祸患在边远地区,不能只作出兵一年的准备。在战场上指挥的将领,上不受天象的摆布,下不受地形的摆布,中不受他人的摆布。心胸要宽阔,不要一受刺激就怒气冲天,品德要清廉,不能贪图钱财。内心轻狂,拿不出计谋,两眼一摸黑,看不到实际情况,耳朵聋,听不进别人意见,具有这三种毛病的人统帅军队,那就难办了。
军队所到之处,在羊肠小道上也能取胜,在犬牙交错的地形上也能取胜,攀登高山也能取胜,深入峡谷也能取胜,攻方阵也能取胜,攻圆阵也能取胜。重兵进攻像高山密林那样铺天盖地,像长江大河那样不可阻挡;轻兵奇袭,像烈火燃烧那样迅猛,像城墙那样压过去,像鸟云那样盖下来。叫敌人合不能分,分不能合,左不能救右,右不能顾左。(军队)举起刀戟像丛林,弓箭齐发像旋风。人人无不腾跃壮胆,无所畏惧,队伍强大整齐,果敢决断地奔赴前方。
【译文】
凡是军队,制度必须先制定好。制度定好则士兵的行为不紊乱,士兵不紊乱就刑罚分明。号令所指,百人都能勇猛战斗;冲锋陷阵,千人都能奋勇当先;摧陷敌军杀死敌将,万人都能齐心格斗。这样就能天下无敌。
古代士兵有什伍的编制,战车有偏列的编制。战鼓敲响,军旗挥起,未尝不是为国尽力的勇士;先战死的,也未尝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