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运作与监管研究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运作与监管研究 |
 |
|
 |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运作与监管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页码:23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802474019/9787802474017
·条形码:97878024740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运作与监管研究》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为研究背景,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运作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事件分析模型、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p、q))模型、信号传递模型、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模型等数量经济模型,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股价效应、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股东财富效应、受限股解禁的股价效应,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相关利益主体(股东与管理者,大股东与中小股东,股东、管理者与监管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如股权激励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虚假信息披露问题等)进行综合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决策层、管理者、投资者和感兴趣的学者参考。
编辑推荐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运作与监管研究》就股权分置改革及其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股价效应研究,受限股解禁的股价效应分析和信号显示模型,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东对管理者的激励博弈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虚假信息监管的博弈分析,对上市公司各利益主体博弈模型的进一步探讨及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启示等。
目录 第一章 股权分置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全流通探索
第一节 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后果
第二节 国有股减持的探索
第三节 股权分置改革及对价方案的推出
第二章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股价效应研究
第一节 北京市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统计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样本选取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 实证分析及结果
第三章 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股东财富效应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及研究综述
第三节 模型构建和样本选取
第四节 实证研究
第四章 受限股解禁的股价效应分析和信号显示模型
第一节 受限股解禁的股价效应分析
第二节 受限股解禁的信号传递模型
第五章 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东对管理者的激励博弈分析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基本模型
第三节 实证分析及政策性建议
第六章 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与管理者合谋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变量描述和合作博弈模型介绍
第三节 大股东和管理者合谋的根源:基于合作博弈核概念的探讨
第四节 大股东和管理者合谋实现的条件:Shapley值概念的延伸
第五节 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
第七章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虚假信息监管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模型构建
第三节 模型求解与分析
第四节 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八章 对上市公司各利益主体博弈模型的进一步探讨及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启示
第一节 对模型的整合和扩展
第二节 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启示
……
文摘 (二)第一大股东变更的相关理论
1.产权理论
现代产权理论在不完全合同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所有权的本质,所有权具有以任何不与先前合同、惯例和法律相违背的方式对物质或资产的使用作出决定的权力(H耐,1987)。具体而言,就是在合同对公司的决策权没有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实施剩余控制权的权力,以及在契约履行之后取得剩余收益的权利。所有权有两层重要的含义:独占权和转让权。独占权是指确定谁可以按某种具体的方式使用某种稀缺资源的权利;“独占”本意是指除所有者之外,其他任何人都无权使用这种资源的权利。转让权是指将所有权再分配(转让)给其他人的权利,包括以任何价格转让所有权的权利。
所有权是控制权的基础,但所有权与控制权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控制权有可能大于也有可能小于所有权。企业理论强调,为利益最大化目标而从事的公司经营活动,其有效的控制是将权力转移给一个小的集团来实现,拥有控制权的集团主要功能是与公司其他投入者进行谈判,并为他们实行管理。公司股东拥有更换管理层成员的资格和影响公司决策的权力,由此便形成了代理关系,如果这种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动。因此,所有者拥有在市场上出售股份的自由,资本市场中不时地可以看到为争夺这种控制权而引起的行为冲突,包括直接的市场收购、股权收购和代理权的争夺。如果将与所有权中有关财产权利的组合改变一下,能增加该财产的价值,那么从财富最大化角度来看,这种改变就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