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大话三十六计

2011-05-08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大话三十六计 去商家看看
大话三十六计 去商家看看

 大话三十六计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195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533312104
·条形码:978753331210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三十六计》究竟是一本什么书?众说不一。我认为,这是我国古代一本专门论述军事欺骗的兵书。此书从首计“瞒天过海”到末计“走为上”,都讲的是关于军事欺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该书以《周易》的某些观点为理论依据,以军事应用为写作目的,对军事欺骗艺术作了分门别类、深入浅出、形象简练的论述,堪称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军事欺骗谋略艺术的集成之作。我国古代一些兵书中虽都有论述军事欺骗的内容, 《孙子兵法》是论述这一方面内容的鼻祖,但不是专门论述军事欺骗的著作,最早专门论述军事欺骗的兵书,则应是《三十六计》。该书在论述军事欺骗的方法、军事欺骗的哲理等方面,深化、具体化了《孙子兵法》的思想,在某些方面有新的发展,对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如何进行军事欺骗,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十六计》认为,军事欺骗虽然“变化万端,恢诡奇谲,光怪陆离,不可捉摸”,但亦有“一定之规”,即其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集中体现在“数”“术”相有和“阴阳燮理”两个方面。
该书在《总说》中提出了“数中有术,术中有数”的观点。这里的“数”指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术”则是进行军事欺骗的权谋。两者之中,第一位的是掌握军事斗争的规律,因为只有掌握了军事斗争的规律,才可能真正掌握军事欺骗的谋略。读者可以发现,该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一计中一般都是先讲军事欺骗之谋,后引《周易》之言。前者(术)是对后者(数)的具体运用;后者则是对前者哲学基础的揭示。如此,每一计都做到了“数术”相有,即每一计都是既讲军事欺骗之术,又论军事欺骗的规律;既讲对策,又讲基本理论,以使人能在“变化万端”之中灵活运用或识破军事欺骗之术而不拘泥于一法。此书的这种写作方法不仅使兵法与哲理融为一体,相互为用,而且在编撰体例上,也较其他兵书有创新之处。
着力揭示“阴阳”这对最重要的军事学范畴的辩证关系及其在军事欺骗中的指导作用,是此书的又一重要特点。作者认为,“阴阳燮(xi è音谢)理”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条基本规律。为此,书中对数术、常变、共分、损益、刚柔、实诳、动静、擒纵、主客、痴癫、死生等范畴的含义及其在军事欺骗中的运用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如作者对物极必反的规律及其在军事欺骗中的应用就有独到的认识,因此在首计“瞒天过海”中提出“备周则意殆,常见则不疑”,认为,天极难瞒,故可瞒;海最难过,故可过,这就是“太阳”、“太阴”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人们正可利用物极则反这一转化规律成功地实施军事欺骗。
由于此书着力揭示军事欺骗方法的哲学底蕴及其内在规律,该书具有哲理性很强的特点,这就使此书具有了较为广泛的指导作用。其哲理不但可以应用于战法、战术层面的欺骗,也可用于战略层面的欺骗;不仅古代战争可以应用,现代高技术战争也可应用;不仅施骗者可以应用,而且识骗者也可应用。正由于此,所以,不但军事领域必须应用,非军事领域对其中的有些哲理也可借鉴。如本书关于“阴阳燮理”、“数” “术”相有、“物极则反”等观点,不但适用于军事斗争,而且在经济、政治等非军事领域也同样适用。谁违背了这些规律,谁就会碰钉子,使自己的事业蒙受损失。
作者简介 于汝波,生于1945年3月。河北盐山县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196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外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兵学理论研究。出版《大思维——解读中国古典战略》、《孙子学文献提要》(主编)、《孙子兵法解说》(主编)、《中国经典兵书》(主编)等著作20余种,发表论文70余篇。作品荣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奖励。
媒体推荐 引言
《三十六计》究竟是一本什么书?众说不一。我认为,这是我国古代一本专门论述军事欺骗的兵书。此书从首计“瞒天过海”到末计“走为上”,都讲的是关于军事欺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该书以《周易》的某些观点为理论依据,以军事应用为写作目的,对军事欺骗艺术作了分门别类、深入浅出、形象简练的论述,堪称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军事欺骗谋略艺术的集成之作。我国古代一些兵书中虽都有论述军事欺骗的内容, 《孙子兵法》是论述这一方面内容的鼻祖,但不是专门论述军事欺骗的著作,最早专门论述军事欺骗的兵书,则应是《三十六计》。该书在论述军事欺骗的方法、军事欺骗的哲理等方面,深化、具体化了《孙子兵法》的思想,在某些方面有新的发展,对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如何进行军事欺骗,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十六计》认为,军事欺骗虽然“变化万端,恢诡奇谲,光怪陆离,不可捉摸”,但亦有“一定之规”,即其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集中体现在“数”“术”相有和“阴阳燮理”两个方面。
该书在《总说》中提出了“数中有术,术中有数”的观点。这里的“数”指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术”则是进行军事欺骗的权谋。两者之中,第一位的是掌握军事斗争的规律,因为只有掌握了军事斗争的规律,才可能真正掌握军事欺骗的谋略。读者可以发现,该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一计中一般都是先讲军事欺骗之谋,后引《周易》之言。前者(术)是对后者(数)的具体运用;后者则是对前者哲学基础的揭示。如此,每一计都做到了“数术”相有,即每一计都是既讲军事欺骗之术,又论军事欺骗的规律;既讲对策,又讲基本理论,以使人能在“变化万端”之中灵活运用或识破军事欺骗之术而不拘泥于一法。此书的这种写作方法不仅使兵法与哲理融为一体,相互为用,而且在编撰体例上,也较其他兵书有创新之处。
着力揭示“阴阳”这对最重要的军事学范畴的辩证关系及其在军事欺骗中的指导作用,是此书的又一重要特点。作者认为,“阴阳燮(xi è音谢)理”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条基本规律。为此,书中对数术、常变、共分、损益、刚柔、实诳、动静、擒纵、主客、痴癫、死生等范畴的含义及其在军事欺骗中的运用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如作者对物极必反的规律及其在军事欺骗中的应用就有独到的认识,因此在首计“瞒天过海”中提出“备周则意殆,常见则不疑”,认为,天极难瞒,故可瞒;海最难过,故可过,这就是“太阳”、“太阴”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人们正可利用物极则反这一转化规律成功地实施军事欺骗。
由于此书着力揭示军事欺骗方法的哲学底蕴及其内在规律,该书具有哲理性很强的特点,这就使此书具有了较为广泛的指导作用。其哲理不但可以应用于战法、战术层面的欺骗,也可用于战略层面的欺骗;不仅古代战争可以应用,现代高技术战争也可应用;不仅施骗者可以应用,而且识骗者也可应用。正由于此,所以,不但军事领域必须应用,非军事领域对其中的有些哲理也可借鉴。如本书关于“阴阳燮理”、“数” “术”相有、“物极则反”等观点,不但适用于军事斗争,而且在经济、政治等非军事领域也同样适用。谁违背了这些规律,谁就会碰钉子,使自己的事业蒙受损失。
……
目录
引言
总说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
文摘 书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声东击西是造成敌人错觉之一法”,而“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研究和运用“声东击西”之计,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对敌使用此计,达到我之攻击目的;二是怎样判断敌对我是否采用了此计,实现我之防御意图。无论是攻还是守,都要努力使自己保持优势和主动。
此计的正文是这样的:“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其中“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源之于《易·萃》卦。正文大意是:敌人心志昏乱,拿不定主意,就像沼泽地里的乱草一样,形不成统一有力的指挥,而且没有戒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攻取他。这就是“声东击西”之计的哲学依据。
从实践上看,对敌使用“声东击西”之计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造成了“敌志乱萃”的条件。而要使敌心志昏乱,就要善于隐蔽自己的意图,示假隐真,迷惑对方,用连环式的多个欺骗行动使敌人产生错误判断。这样的条件一旦形成,“声东击西”之计就有了成功的把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联合舰队进行的诺曼底登陆作战就是一有力例证。诺曼底登陆作战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战役,目的是为了开辟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实施此次战役的美英联合舰队有500艘舰只,17.6万人的部队和2万辆军车。为使这样一只庞大的舰队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联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乱敌心志的措施。在登陆地点的选择上,他们避开了距离英国最近、运输便利、便于空军支援的加莱地区,而选择了距离较加莱地区多出三倍的诺曼底地区(前者距离39.6公里,后者约140公里);建立假无线电网,故意使德军无线电技术侦察部队侦获破译,美英联军无线电网谎称在英格兰东部有美军“第一集团军群”,使德军错误认为这是美英联军在加莱登陆的主力;在英国东部各港口设置大量假登陆舰船和物资器材堆集场;美英空军对加莱地区施行更为猛烈的轰炸,投弹量是诺曼底地区的三倍;在登陆前夕,派出飞机和舰只对加莱和科坦丁半岛实施佯攻;通过反情报系统和德国地下抵抗组织在德国占领区散布美英联军要在加莱登陆的假情报等等。这一系列措施,使德军对诺曼底地区放松了戒备,而只注意加强加莱地区的防御,在那里配置了最精锐的第15军团23个师,而在诺曼底却只有6个师和3个独立团。在美英联军开始进攻诺曼底时,德军甚至仍然认为那只是美英联军实施的牵制和佯攻,未能及时派兵增援。由于美英联军成功地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