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思维发展心理学 |
 |
|
 |
思维发展心理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579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2月
·ISBN:7303002995
·条形码:9787303002993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思维发展心理学》中讲人因为具有思惟能力,因而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能改造世界;人因为具有思惟能力,因而可以认识“我”与“非我”,认识人我关系和物我关系,从而能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定向。人依靠了思惟这个主观条件,才有可能创造出人类特有的灿烂文化和高度文明。
作者简介 朱智贤 朱智贤(1908~1991年) 字伯愚,赣榆县赣马人。教育、心理学家。1930年,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赴日留学,考取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学系研究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回国在高校任教。先后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教务长兼中山学院院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兼教育组长,全国著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 朱智贤一生发表重要论文有《儿童教养之实际入》、《小学学生出席与缺席问题》、《小学行政新论》等50多篇;出版著作有《民众教育实施法》、《通告讲波实施法》、《小学研究工作实施法》、《心理学常识漫话》、《表年心理》、《儿童心理学》等18部。其中《儿童心理学》被公认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国内儿童心理学成果、体现我国当代学术水平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曾负责国家重点项目《心理学大词典》、《中国心理学发展特点及教育》的主编工作,还翻译了日本、苏联有关心理学的著作。 朱智贤教授年轻时就开始追求光明的人生之路,7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朱智贤教授入党后的12年,是他83年人生岁月中最充实、最光彩、最辉煌的12年,也是他对党、对国家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12年。 朱智贤教授是中国20世纪心理学界泰斗,他小时自强自立,逆境成才,在人生道路上,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矢志不移,在71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开始了为党的事业立新功的人生追求。黄永言的《朱智贤传》描写了这样一位平凡质朴的学者的人生之路―― 林崇德 林崇德 一、教育经历: 1965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 1984年3月获博士学位,1986年6月晋升为教授。 二、研究方向: 发展心理学 三、研究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120余篇,学术专著15部,主编近4,000万字的工具书和学术丛书,主持近10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社会兼职30余种,是14所国内外高校的兼职教授。美国的《肯特日报》把他与美国当代大教育家斯波克(B.Spock)相媲美,我国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誉他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其爱好为教书育人,培养了博士、硕士近百名。他的“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中”被学术界所赞扬。 四、主要著作: 1、当代智力心理学丛书,199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其中已有6部单独申 报获省部级奖励主编。 2、发展心理学(65万字),台湾东华书1996年版,获1996年北京市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出版,出版才半年,已发行7.5万册,被4个省市自治区列为园丁工程读物,正在翻译维吾尔族文字。 4、信息加工速度,心理学报1996年第4期。 5、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被三个报刊全文转载。 主编: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是新闻出版署《1988-2000年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的唯一一部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获第六届(1992)中国图书奖一等奖,被全国第五届五市(1992·成都)评为“十大优秀畅销书”之一,本书是人类当代知识的集锦,是启迪智慧的钥匙。它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把纷繁的知识和无穷的道理与少年儿童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他们由近及远,由表及里,从已知到未知,逐渐进入人类知识的海洋。
编辑推荐 思惟是什么?思惟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思惟表现为哪些主要形态?思惟的结构是什么?思惟仅仅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吗?怎样正确评价各主要心理学派关于思惟和思惟发展的理论?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就在《思维发展心理学》中寻找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惟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思惟是由多种学科来研究的 二、思惟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青少年思惟发展的规律 第二节 思惟的特性 一、思惟的概括性 二、思惟的间接性 三、思惟的逻辑性 四、思惟的目的性和问题性 五、思惟的层次性 六、思惟的生产性 第三节 思惟的分类 一、根据抽象性来分类 二、根据实践活动目的性的不同需要分类 三、根据思惟的智力品质分类 四、根据思惟的意识性分类 第四节 思惟的结构 一、关于思惟结构的几种观点 二、如何理解思惟结构 三、思惟结构的组成因素 四、思惟结构的发展 第二章 思惟发展研究历史评述 第一节 从冯特到符兹堡学派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行为主义和S―R的研究 第四节 比纳和智力测验 第五节 维果斯基及苏联儿童思惟的研究 第六节 皮亚杰的儿童思惟心理学思想 一、皮亚杰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二、皮亚杰关于影响儿童思惟发展因素的观点 三、皮亚杰的儿童智力结构观 四、皮亚杰关于儿童思惟发展的阶段 五、皮亚杰创建了一整套儿童思惟的研究方法 六、皮亚杰理论在国际上所受到的评论 第七节 认知心理学与信息加工理论 一、关于认知的理解 二、关于思惟的信息加工研究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是思惟发展研究的指导思想 第一节 思惟发展的条件 一、遗传与生理成熟是思惟发生、发展的生物前提 二、环境和教育在思惟发生、发展上起决定作用 三、实践活动是思惟发展的源泉 第二节 思惟发展的动力 一、儿童青少年思惟的内部矛盾是思惟发展的动力 二、什么是儿童青少年思惟的内部矛盾 三、客观的要求必须合适 第三节 教育与思惟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思惟发展参数 二、教育在思惟发展上的地位与作用 三、知识的领会是教育和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四、教学的着重点是促使思惟的质的发展 第四节 思惟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一、思惟发展年龄特征的一般概念 二、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三、思惟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 思惟发展的研究方法(一)第五章 思惟发展的研究方法(二)第六章 活动与思惟的发展 第七章 表象、想像与思惟的发展 第八章 语言与思惟的发展 第九章 入学前儿童思惟的发生与发展 第十章 小学儿童思惟的发展 第十一章 青少年思惟的发展 第十二章 思惟发展的个性差异和群体差异 参考文献
……
序言 林崇德
恩师朱智贤教授(1908—1991),字伯愚,江苏赣榆人。中国现代心理学家、教育家。恩师从教60载,其中40年(1951—1991)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育科学,尤其是心理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做到了鞠躬尽瘁!
恩师著作等身,更难能可贵的在于其开拓创新。记得1982年10月,杭州大学前校长陈立教授收到恩师的《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论文集后,给恩师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有这么一段话:“1949年后,我国心理学界能就一方面的问题,成一家之言者,实所少见。老兄苦心深思,用力之勤,卓著硕果,可谓独树一帜。”为了使恩师的学术思想永远留在人间,这是我们收集整理并出版《朱智贤全集》的动机所在。
出版《朱智贤全集》是社会的期望。社会上不少名家学者以及恩师的广大弟子,自《朱智贤教授纪念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后,尤其在《朱智贤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后,纷纷来电和来函,希望《朱智贤全集》早日问世。足见恩师受人尊敬,影响深远,从中也能看出出版《朱智贤全集》的必要性。然而,一部全集的出版,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收集、整理和出版《朱智贤全集》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恩师的家属、亲属、生前友好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了出好《朱智贤全集》,不仅耗费资金投入出版,而且费尽心机,进行了多方案的精心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了支持出版《朱智贤全集》,十分慷慨,将该社出版的《儿童心理学》等恩师著作的版权无私地提供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师生,为了寻觅恩师的零散文章,到处奔波,从竖排到横排、从繁体字到简化字的处理、校对工作费尽了精力对于所有这一切,我是无限感激的。在此,请允许我对在全集的收集整理出版工作中付出努力的所有人们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当然,全集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里收集的六卷为:《中小学教育与心理》、《教育研究与方法》、《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儿童心理学》、《思惟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史》‘这后两卷尽管是恩师与我的合著,但主要体现的是恩师的学术思想,应该收集在恩师的《全集》之中)。但《全集》不可能收齐恩师的全部论著,至少未收录上他为别人作的序、前言、公文、译著和重要书信等,更不会有主编的著作和工具书。这只能留为遗憾了。
1991年3月5日恩师逝世,我代表自己和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当时的师生写了两条挽联:
“师如父胜于父传道终生精心栽培沐春雨,恩如山高于山流芳千古遗志继承慰英灵”;
“学识贯古今斗室耕耘著作等身传不朽,师谊如父母教坛授业恩深似海艺煦风”。
这两条挽联体现了恩师与我的关系,表达我对恩师的深情。出版《朱智贤全集》是作为我——恩师的忠诚弟子的愿望。《朱智贤全集》马上要问世了,我的心情因而平静与轻松了许多,我会在接受广大读者对全集的意见中,承担《朱智贤全集》出版中不足的全部责任。
恩师千古!
2001年国庆于北京师范大学
文摘 二、思惟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青少年思惟发展的规律
思惟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儿童青少年思惟发展的规律。它既是思惟心理学的一个部门,又是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部门。因此,思惟发展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思惟发展心理学研究什么?它的范围又包括哪些内容?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思惟的发展
思惟发展心理学,首先它是一门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所谓心理现象,这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也就是说,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思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反映;思惟是心理这种能动反映的高级形式。具体说来,思惟,这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换句话说,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
思惟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感性认识、特别是表象的基础上,借助于词、语言为工具,以知识经验为中介而实现的。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思惟与实践活动、表象、语言这三者的关系。实践活动是思惟的基础;表象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感知过渡到抽象思惟的一个中间环节;语言是思惟活动的工具。因此,我们认为,思惟发展心理学,必须着重研究儿童青少年思惟发展中与活动、表象、语言这三者的相互关系。
在心理学里,思惟属于认识过程。所谓思惟过程,主要是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及其派生的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等等,思惟则是认识过程的核心成分。认识过程是很丰富的,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惟和想像等。感觉、知觉、表象属于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人们获得了事物表面的、外部联系的认识,对事物得到初步的印象,这是认识的第一阶段。“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认识的高级阶段是通过思惟实现的,这就是说,思惟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因此,我们认为,思惟发展心理学,着重研究儿童青少年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并把握这两者的辩证关系。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