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种子学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牧草种子学 |
 |
|
 |
牧草种子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219 页
·出版日期:2000年10月
·ISBN:9787810662192
·条形码:978781066219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内容简介 《牧草种子学》是在农业部教材指导委员会动物生产学科组审订的编写大纲基础上编写的,其特点是注重基础,加强实践,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意牧草种子科学中最新科研成果及生产经验的介绍,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牧草种子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牧草种子学》除作为农业院校本科生教材外,还可作为从事牧草和草坪草种子工作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牧草种子学》: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资助图书
目录 绪论
一、牧草种子在我国草地畜牧业和国土治理中的地位
二、种子的涵义
三、牧草种子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四、我国牧草种子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五、牧草种子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第一章 牧草种子的形态与解剖特征
第一节 牧草种子的解剖结构
一、种皮
二、胚
三、胚乳
第二节 牧草种子的形态特征
一、禾本科牧草种子形态特征
二、豆科牧草种子形态特征
三、菊科牧草种子形态特征
第三节 牧草种子的分类
一、重要牧草种子的形态解剖特征
二、主要牧草种子检索表
第二章 牧草种子的化学成分和组成
第一节 牧草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一、牧草种子内化学成分的种类
二、牧草种子各部位化学组成的特点
三、牧草种子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第二节 牧草种子的酶、激素及色素
一、种子中的酶
二、种子中的维生素
三、种子中的激素
四、种子中的色素
第三章 牧草种子的形成发育
第一节 牧草开花、传粉受精
一、开花
二、传粉
三、受精
第二节 牧草种子的发育过程
一、禾本科牧草种子发育模式
二、豆科牧草种子的发育模式
第三节 牧草种子形成发育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一、种子贮藏物质的来源
二、种子形成过程中的物质转化途径及形式
三、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物质的积累
四、种子发育过程中激素的变化
五、种子发育期间酶类的变化
第四节 牧草种子的成熟
一、种子的成熟阶段
二、环境条件对种子成熟的影响
第四章 牧草种子的休眠
第一节 休眠的概念和意义
一、休眠的概念
二、休眠的意义
第二节 牧草种子的休眠类型
一、种(果)皮的透性或机械束缚引起的休眠
二、胚需要后熟引起的休眠
三、种子萌发的抑制物质引起的休眠
四、光效应引起的休眠
五、综合休眠
第三节 种子休眠机理
一、激素调节学说
二、光敏素调控学说
三、呼吸途径调控学说
第四节 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
一、物理处理方法
二、化学处理方法
第五章 牧草种子的萌发
第一节 牧草种子的萌发过程
一、吸胀
二、萌动
三、发芽
第二节 牧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基础
一、活化
二、修复
三、分解代谢
四、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
第三节 牧草种子萌发期间的呼吸强度及呼吸商
一、萌发种子的呼吸强度与呼吸商
二、种子萌发期间的呼吸途径
三、种子萌发期间能量的转变
第四节 牧草种子萌发的条件
一、水分
二、温度
三、氧气
第六章 牧草种子检验
第一节 牧草种子检验的意义
一、牧草种子检验的目的
二、牧草种子检验的程序
第二节 扦样
一、种子批及扦样原理
二、样品种类
三、扦样方法
四、分样
第三节 净度分析
一、净度分析的标准
二、净度分析的程序
三、其它植物种子数测定
第四节 发芽试验
一、发芽试验设备
二、标准发芽试验程序
三、促进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
四、种苗评定
第五节 生活力测定
一、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意义
二、四唑染色图形技术
第六节 水分测定
一、种子水分测定的意义
二、烘干减重测定法
第七章 牧草种子活力
第一节 种子活力的概念及意义
一、种子活力概念的提出
二、种子活力的实质
第二节 种子活力的生理生化基础
一、种子的劣变
二、种子劣变的原因
三、种子劣变引起的细胞结构与功能及生理生化变化
第三节 种子活力测定
一、活力测定的要求
二、活力测定的方法
第八章 牧草种子生产
第一节 牧草种子产量
一、牧草种子产量组成成分
二、牧草种子产量的划分
三、牧草潜在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的差距及原因
四、提高牧草实际种子产量的可能性
第二节 牧草种子生产地区的选择
一、牧草种子生产对气候的要求
二、牧草种子生产对土地的要求
第三节 牧草种子生产的田间管理
一、播种
二、施肥
三、灌溉
四、杂草防治
五、病虫防治
六、人工辅助授粉
七、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运用
八、牧草种子收获后的田间管理
第四节 牧草种子的收获与加工
一、牧草种子的收获
二、牧草种子的干燥
三、牧草种子的清选
第九章 牧草种子审定
第一节 种子审定的意义
一、种子的品种质量
二、种子审定的主要目的
三、种子审定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牧草种子审定资格及等级
一、种子审定资格
二、审定种子的等级
第三节 种子审定的标准和要求
一、牧草种子审定的种子田管理
二、种子收获加工过程中的管理要求
第四节 牧草种子审定程序
一、申请
二、田间检查
三、种子收获和加工时的监督检查
四、种子的室内检验
五、贴签和封缄
六、对照检验
第十章 牧草种子的贮藏
第一节 牧草种子的寿命
一、牧草种子寿命的概念及类型
二、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第二节 牧草种子的贮藏原理
一、贮藏种子的生命活动及代谢变化
二、微生物对贮藏种子的影响
三、仓虫对贮藏种子的危害及控制
第三节 牧草种子的贮藏管理技术
一、牧草种子的包装
二、牧草种子的贮藏库
三、牧草种子的贮藏方法
四、牧草种子贮藏期间的管理
第十一章 牧草种子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牧草种子公司的经营管理
一、牧草种子公司的类型
二、市场调查
三、经营预测和决策
四、经营计划
五、牧草种子的销售
六、经营效益评价
第二节 牧草种子经营中的经济合同
一、经济合同的特征
二、经济合同的内容
三、经济合同的签订
第三节 牧草种子的行政管理
一、种子行政管理的依据及机构
二、牧草种子行政检查及处罚
三、牧草种子行政复议
附录 植物中文、拉丁文名称对照
……
序言 为了适应草业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根据农业部科教司农(科教职)[1998]144号文件精神,在1998年度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的资助下,我们从1999年初开始编写《牧草种子学》。为了提高教材的质量,编写小组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牧草种子学的教材,并查阅了大量有关牧草种子科学研究的文献,在注重牧草种子的形态解剖、化学组成、形成发育、休眠、萌发、活力和寿命等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加强了牧草种子分类、牧草种子质量检验、牧草种子生产、牧草种子审定、牧草种子加工及贮藏、牧草种子经营等实践部分的内容。
本教材是在农业部教材指导委员会动物生产学科组审订的编写大纲基础上编写的,其特点是注重基础,加强实践,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意牧草种子科学中最新科研成果及生产经验的介绍,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牧草种子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本书除作为农业院校本科生教材外,还可作为从事牧草和草坪草种子工作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由韩建国主编,并编写绪论、第四章、第八章、第十一章,李青丰编写第七章和第九章,陈宝书编写第一章和第二章,杨茁萌编写第三章和第五章,毛培胜编写第六章和第十章。在编写和审稿过程中,得到了许鹏教授、胡自治教授、云锦凤教授、孙吉雄教授、聂朝相教授、李敏教授的指导和多方面的帮助,这里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牧草种子学是随着牧草种子的科学研究、生产和应用而兴起的一门年轻的学科,处于发展阶段,有些理论尚待于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由于编写者们的学识所限,编写时间仓促,材料的限制,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请读者多加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
文摘 插图:

牧草种子是改良退化草地、建植人工草地提高我国草地畜牧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及城市绿地工程建设的基础材料。随着我国农村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三元结构”的建立,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和草地改良面积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国土治理、生态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大,大中城市黄土不露天工程的陆续启动,牧草种子的基础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我国目前人工草地面积1500万hm2,占天然草地面积的3.75%左右,要达到2010年人工草地面积4000万hm2的目标,使人工草地面积占天然草地的10%,今后每年建植人工草地250万hm2,年需牧草种子5.6万t左右。我国北方天然草地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已达43%,今后50年中每年以275万hm2的速度改良,每年需牧草种子4.1万t。此外,在三北地区还有1300hm。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的中低产田,需用草田轮作的方式改造,恢复土壤肥力,每年也需要大量的豆科牧草种子。
我国草原牧区、农牧交错区、黄土高原地区、长江和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建设工程已陆续启动,彻底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和沙漠东进,是我国生态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牧草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种植以多年生牧草为主的水土保持植被,可固土、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此外,近年来公路、铁路、大堤、水渠护坡也多采用多年生牧草,起到了非常显著的固土作用。这些工程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牧草种子。
草坪在城市绿化、净化空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10年我国草坪发展迅速,建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我国主要草坪草种子靠进口解决,草坪草种子的进口数量从1995年的600t增加到1998年的4000t,目前国内每年建设城市绿地2.5万hm2,每年需草坪草种子5000~6000t,随着城市绿地建设面积的增加,需求量还在增加。
今后我国牧草和草坪草种子的需求量很大,但国内目前的生产量仅为2.5~3.5万t,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草地建设的需求,因而对牧草种子形成发育规律、种子生产技术、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种子收获加工、贮藏和保存、牧草种子质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生产优质的牧草种子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草地畜牧业、生态建设事业、水土保持事业、城市绿化事业对牧草种子的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