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藏书题识 华延年室题跋 雁影斋题跋(竖排繁体)

2011-04-26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藏书题识 华延年室题跋 雁影斋题跋(竖排繁体) 去商家看看
藏书题识 华延年室题跋 雁影斋题跋(竖排繁体) 去商家看看

 藏书题识 华延年室题跋 雁影斋题跋(竖排繁体)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3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32552535/9787532552535
·条形码:97875325525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

内容简介 《藏书题识 华延年室题跋 雁影斋题跋(竖排繁体)》据民国二十四年湘乡李氏铅印本点校。《雁影斋题跋》记方氏藏书66种,其中宋刻本24种,元刻本33种。每书均记版刻行款,收藏印监,于古书源流得失、版本异同考证颇详,间亦指出《四库》收录与否,并对《四库》所收该书之版本和内容进行评价,颇具价值。
编辑推荐 《藏书题识 华延年室题跋 雁影斋题跋(竖排繁体)》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目录
自序
卷一
经部七种
周易原意二卷
读书管见二卷
仪礼章句翼四篇仪礼集说七篇仪礼今古文一卷
吹豳录五十卷
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十二册
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附考异二十八篇
附录二卷
说文凝锦录一卷
史部五十九种
三国志六十五卷
三国志补注六卷
宋史笔断十二卷
辽史拾遣二十卷
史纠十七篇
宋史记二百五十卷
十六国春秋一百卷
十国春秋一百十四卷
江南野史十卷
锦里耆旧传四卷
吴越备史四卷补遣一卷杂考一卷
朝鲜史暑六卷
东国史暑六卷附百夷传一卷
李侍郎经进六朝通鉴博议十卷
类编皇朝中兴大事记讲义二十七卷
宋季三朝政要六卷
肃皇外史四十六卷
明列朝实录
两汉诏令六卷
独断——卷
唐会要一百卷
近事会元五卷
历代帝王传国玺谱一卷玉玺博闻一卷
宝佑四年登科录一册
历代建官考一册
龙飞纪暑八卷
阙史二卷
邵氏闻见录二十卷
挥麈前录四卷后录十一卷余话三卷三
附录三卷
曲洧旧闻十卷
清波别志三卷
朱氏笔记六册
国朝名臣言行暑四卷
昭忠录一卷
夏忠靖公遣事一卷
郑端简公年谱七卷
四明文献志九卷补志一卷
小号录一卷;
烈女传一卷
吴郡志五十卷
太平寰宇记二百卷目录二卷
吴中旧事一卷
干道临安志三卷
武林旧事十卷
新编武林纪事六卷续编二卷
东城杂记二卷
西吴里语四卷
豫章杂记二册
南诏野史一卷
昆仑河源汇考一卷
澄怀录二卷
南豁书院志四卷
莴卷堂家藏艺文目一册
菜竹堂书目一册
聚乐堂艺文目录四册
绛云楼书目二册
昭德先生读书后志二卷附志上下二卷
读书敏求记四册;
金石录三十卷

卷二
子部三十五种
王充论衡三十卷
学的二卷
南华摸象记八卷
元门易髓图一册
能改斋漫录十八卷
吹剑录
静斋至正直记四卷
辍耕录三十卷
冀越集记二卷
格古要论十三卷
识遣十卷
勿庵历算书目一卷
农书三卷蚕书一卷于潜令楼公耕织二图
诗一卷
丹鱼谱一卷;
蟹暑四卷
负暄野录二卷
衍极五卷
广川书跋六卷
苦瓜和尚话语录一卷
南宋昼院谱一册
南宋画院录八卷
张米庵直迹日录三卷
冰鉴七篇
稽神录五卷拾遣一卷
尘史三卷
括异志十卷
青琐高议前集十卷后集十卷
杂志二卷
暌车志
夷坚志十卷
研北杂志
清溪暇笔二卷
太乎御览一千卷目录十卷
古今类事二十卷
合璧事类前集六十九卷
后集八十一卷
续集五十六卷
别集九十四卷
外集六十六
……
序言 《藏书题识》为清汪璐辑,收汉至清珍本秘籍216种,摘引前人题跋,其中以朱文藻之《振绮堂书录》为主,又有姚咨、吴绰、朱彝尊、丁敬身等人题跋,分五卷,今只存二卷经、史、子三部,收书101种。各家题跋多记版本之优劣,校勘之精粗,间及书籍流传、书林掌故等。本书据民国间一箫一劒馆绿丝栏钞本点校。《华延年室题跋》为清傅以礼撰,所录题跋凡170余篇,涉及经史子集各部,大多敍述有次,考辨精详。特别是作者熟悉明季掌故,其为明季诸书所做题跋,多有订正其书讹误失考之处。本书同刊者有傅以礼所撰《残明大统历》、《残明宰辅年表》,以及其子傅栻所撰《薖卢题跋》20余篇,此次点校一仍其旧,附刊于後。本书据宣统元年俞人蔚铅印本点校。《雁影斋题跋》为清李希圣撰,其所记为方功惠碧琳琅馆藏书。方功惠藏书多珍本精本,多经名人递藏。《雁影斋题跋》记方氏藏书66种,其中宋刻本24种,元刻本33种。每书均记版刻行款,收藏印监,于古书源流得失、版本异同考证颇详,间亦指出《四库》收录与否,并对《四库》所收该书之版本和内容进行评价,颇具价值。本书据民国二十四年湘乡李氏铅印本点校。
文摘 文昌帝君《阴鹭文》,相传为降箕之笔,斯世皆奉为金科玉律,习举业者尤重之。于是有逐句命题作制艺者,作试帖者,更有一事绘一图,后附古人前言往事,足资法戒者为之证佐。各书虽不一体,而为此文申明义蕴则一也。从兄吉甫先生宅心宽厚,事事不欲上人,即有横逆之加,亦能忍而不校。迹其生平,与此文所称「容人之过一、「奴仆待之宽恕」等语,莫不脗合,盖有赋性使然也。迄晚岁始,每早虔诵此文数十遍,然后饮食酬应。服习既久,尝叹古人旧注闱发未尽,日手一编,反复细绎,积数年心力,成注释八十九条。议论崇宏,援引博赡,行当舆惠定宇《感应篇注》并传二言兄生而颖异,读书数过辄成诵,文笔尤敏捷,间为小诗,亦轻倩流利。惜随手散置,中丁兵燹,莫可掇拾。已补博士弟子员,久之甫食赋。以广文注选。顾淡泊寡营,亦未尝为禄仕也。乱后家中落,授徒自给,从游甚伙。子及孙皆自课,相继游庠。兄凡十踏省门,两次饱得复失。而及门录其课艺,高摘榜花。故余挽兄诗有「文章漫道无凭据,余绪犹成竖子名」之句,盖纪实也。丁卯秋,予将由楚南之官闽中,兄赋七律赠别。辛巳春奉差旋里,见兄髯发虽衰,饮啖犹昔,相与订十年之约,当告归共寻钓游之所。孰知一别遂成永诀,甫隔五载,遽以讣闻。呜呼伤已!今秋子王侄书来,附寄此编,敬述遣命,乞为之跋,将绣梓以广流布。兄长余三岁,先后同学十有四年,相知最深,何敢以不文辞。既助以剞劂之资,复述兄之存心行己,及诠解此文之苦心。所愿后之学者,转相劝勉,身体力行,庶余兄淑身淑世之志。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