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邵逸夫家族传

2011-04-24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邵逸夫家族传 去商家看看
邵逸夫家族传 去商家看看

 邵逸夫家族传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页码:31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508047702/9787508047706
·条形码:978750804770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豪门望族书系

内容简介 全书以“影视大王”邵逸夫为主角,生动地讲述了邵氏公司及其电影的发展。百岁老人邵逸夫经历了电影不同时代的演变,目睹了中国电影的成长与兴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见证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全部历史,造就了成龙、周润发、梁朝伟这样的天王巨星;他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掌握着全球最大的中文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总之,邵逸夫一手打造了香港的影视王国,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让世人感佩不已。
作者简介 窦应泰,作家,著名近代史学者和港台人物研究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以张学良系列和蒋氏家族系列作品享誉文坛。在北京等地先后出版《张学良遗稿》、《张学良家族》、《于凤至旅美五十年》、《赵四小姐》、《张学良随军夫人谷瑞玉》以及《蒋门四遗孀》、《蒋介石三代子孙》、《蒋经国其人》、《蒋方良传》、《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等长篇纪实文学多部;在香港出版《蒋介石的香港梦》;在台湾出版《蒋介石五兄弟》等。一些专著散见于中国台湾《传记文学》、香港《明报月刊》及美国《世界日报》等。
编辑推荐 披荆斩棘的拓荒者,永不停息的追梦人。一生见证中国电影兴衰百年打造香港娱乐王国。
有钱、有名、有爱心,邵逸夫的百岁人生经历近乎完美。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他所展现出来的勤奋、敬业、精明、魄力和社会责任感,均值得新一代富豪及创业者学习。
邵逸夫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邵逸夫所执掌的香港无线电视(TVB)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电视节目制作公司。“邵氏出品”的影响力巨大,只要是有电视机的华人家庭,没有谁敢说自己没看过TVB制作的电视剧。在香港娱乐文化界,邵逸夫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标杆性人物。在中国的电影史上,邵氏家族是一群当之无愧的拓荒英雄。
目录
序 100年的传奇
第一章 邵氏申城起家
 1 十里洋场“锦泰昌”
 2 邵氏商家人丁兴旺
 3 “天一”,梦开始的地方
 4 首次触电,梦想确定
5 “天一电影”遭“六合围剿”
第二章 初涉南洋遇知音
 6 独辟蹊径的“电影车”巡映
 7 新加坡中国电影放映周
 8 邂逅黄美珍,怦然心动
第三章 东南亚造势
 9 幽会不谈爱情谈商机
 10 南洋首次大手笔,收购“新世界”
 11 收购“大世界”,垄断狮城娱乐业
 12 问鼎东南亚第一电影大亨
第四章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
 13 美国之行,好莱坞取经
 14 《白金龙》,第一部有声电影
 15 香港“天一”连遭大火灾
第五章 国难当头,虎落平阳
 16 迎娶黄美珍,婚礼轰动星马
 17 香港沦陷,邵兄成日本兵囚徒
 18 三年生死两茫茫
第六章 邵氏电影名存实亡
 19 南洋初识方逸华
 20 身世凄凉感邵君
 21 香港邵氏电影名存实亡
第七章 再续前缘,一生相伴
 22 清水湾,邵氏东山再起
 23 香港再遇方逸华
 24 相思一载情未了
 25 东方桃丽丝黛,英国乐队客座歌手
第八章 清水湾的崛起
 26 “邵氏兄弟”挂牌,敦请李翰祥出山
 27 《貂蝉》一炮打响,捷报频传
 28 从“江山美人”到“香港小姐”
第九章 黄梅调风靡东南亚
 29 李翰祥请战,黄梅调再掀高潮
 30 凌波金汉忤逆
 31 长子邵维铭遭绑架,有惊无险
第十章 邵氏主将:亦友亦敌
 32 张彻挑大梁拍武侠“救驾”邵氏
 33 翰祥另谋发展,邵氏遇重创
 34 沧桑几载,物是人非
 35 红颜干政引发邵氏大震荡
第十一章 邵氏电影的“下坡路”
 36 主将邹文怀另立门户建嘉禾
 37 “李小龙旋风”威胁邵氏
 38 翰祥回邵氏,《大军阀》成功
第十二章 峰回路转,倾国倾城
 39 倾国倾城,金玉良缘红楼梦
 40 《武松》再获奖,邵氏再创辉煌
 41 投资亚视,做香港电视领头人
 42 90岁的新郎
 43 将军澳,崛起的电视城
 44 裁员就是新陈代谢
附录 邵氏家族大事简记

……
文摘

第一章 邵氏申城起家
  1 十里洋场“锦泰昌”
1907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上海细雨蒙蒙。
正在锦泰昌颜料行后宅吃晚饭的大老板邵玉轩,突然听到前门被人拍得“啪啪”山响,心中立刻紧张起来,急忙示意守候在餐桌前的女侍说:“快去看看,也许太太那边有消息了?”女侍不敢怠慢,马上向前厅跑去了。
邵玉轩作为上海滩著名的颜料行老板,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了。妻子自从住在静安妇科医院待产以来,始终没有消息。法国妇科医师已经对邵玉轩再三表示说:“您太太是难产,邵先生,估计这胎要费些周折的。”正因为如此,邵玉轩几天来始终守在那家法国妇科医院里,日夜担心妻儿的安危,甚至连商号里的生意也顾不得了。好不容易熬到傍晚时分,他安排了女侍在产房里守候,这才返回家中。邵玉轩准备晚饭以后再到静安妇科医院去看望妻子,没想到竟然有人叩门报信来了。
邵玉轩是从他的故乡浙江宁波镇海郊区的朱家桥镇来到了当时的十里洋场上海。从祖辈起,邵氏一直在朱家桥镇上开着一家颇有信誉的染行。当时的镇海十分落后,百姓们穿用的衣服,大多是用棉花织成的棉布缝成。把这些用手工织成的棉布变成身上的衣服,第一道工序就是用颜料进行漂染。不过,那时的朱家桥镇偏远闭塞,邵家的漂染手艺虽然炉火纯青、人人称道,但是前来漂染的顾客却不多。每天染房里尽管照单下料,可就是交来漂染的布料寥寥无几,时间久了就会浪费染料而不赚钱。由于顾客稀少,生意也渐渐停滞和衰落下去。等到了邵玉轩手里,生意仍然不景气。
邵玉轩18岁那年,第一次随父亲来到上海出售邵家自己研制的漂染颜料。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这黄浦江边的海边都市。尽管那时的上海还称不上是国际大都会,但上海滩的幢幢高楼大厦已然十分诱人。特别是大上海具备漂染业发展的广泛资源,这给邵玉轩以深刻的启发。
“阿爸,如果咱有一天把锦泰昌分号搬到上海来,那咱们邵家的生意可就不愁了。”父亲听了,却哈哈一笑说:“玉轩,可惜我这辈子是来不了上海了,我的年龄大了,还恋着家呢!再说,上海不是有许多漂染行吗?咱们如果搬到上海来,小本生意注定是站不稳脚的。所以,我劝你还是不要想入非非,我想咱们只要守住朱家桥那块宝地,把祖上传下来的漂染手艺长久地继承下去,肯定保你吃穿不愁了!”
不过,邵玉轩心底萌生的念头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反对而有丝毫改变,只是他无法在老父健在时实现罢了。邵玉轩29岁那年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