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研究2007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国际旅游研究2007 |
 |
|
 |
国际旅游研究2007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页码:48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63718249/9787563718245
·条形码:978756371824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国际旅游研究2007》是一本探讨国际旅游的文集,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研究期刊与作者的排名与评价”,“解说旅游产业的经济地理”,“特种旅游的概念”,“主客跨文化交际影响评估中联合分析法的运用”,“栅格分析和梯度分析”,“经济价值资产组合矩阵”,“目的地动态管理模型”,“旅游规划和实施之间的差距”,“饭店组织的一致性”,“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系统方法”,“嘉年华邮轮公司:升华品牌”等。
编辑推荐 《国际旅游研究2007》得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
目录 序言
分析学术机构对三大主要旅游学术杂志的贡献(1992—2001)
旅游研究期刊与作者的排名与评价
对旅游与饭店期刊的评价
解说旅游产业的经济地理——过去十年的研究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议程
关于土著居民社区旅游研究的方法和实践问题——以“梦想之地”的经验为例
登山探险旅游者:以研究为目的建立的概念框架
以发展中国家的角度规划旅游就业
特种旅游的概念——分析的框架
主客跨文化交际影响评估中联合分析法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美国会议旅游局运作中的作用
旅游者对历史街区的评价:基于图片的
栅格分析和梯度分析
经济价值资产组合矩阵——适合于目的地营销组织的一个目标市场选择工具
旅游目的地选择的行为意向预测
旅游业中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容量
旅游动机对旅游纪念品购买行为的影响
旅游服务质量始于机场
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
目的地动态管理模型——从内容到过程
旅游规划和实施之间的差距——以中国为例
旅游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被遗忘的社会功能
饭店组织的一致性:一个案例研究
扭转战略:对餐馆企业的一项研究
特许经营何时帮助餐馆联号提高绩效
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系统方法——为接待业管理者设计的工具
嘉年华邮轮公司:升华品牌
……
序言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是北京市首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立于2004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作为主要建设单位,通过四方共建协议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共同建设基地。基地的建设宗旨是: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重点学科——旅游学科为基础,依托本校旅游发展研究院、旅游管理学院、旅游教育出版社,以及校外北京市旅游局、首都旅游集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机构,整合旅游及相关研究优势资源,紧紧围绕我国尤其是北京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设计研究项目,推动我国及北京旅游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研究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北京旅游教学、研究和旅游业发展在国际上的层次和地位。
第一个3年建设周期中,基地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北京市旅游局及各区县旅游局、各有关旅游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成果,为北京市及全国旅游研究和旅游行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实现了基地建设的第一期目标。
新一轮建设中(2008~2010年),基地的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基地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更好地为旅游研究和旅游产业发展服务。而“狠抓标志性成果建设,打造权威报告品牌”是实现第二轮建设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2009年,是新一轮基地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年。今年乃至今后几年,陆续出版的标志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面向北京市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和实践单位的《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面向旅游学科学术研究领域、致力于旅游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的《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中国旅游企业发展年度报告》、《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年度报告》、《中国会展经济发展年度报告》(联合)、《中国旅游教育发展年度报告》(联合)、《中国旅游研究》、《国际旅游研究》等。使上述报告成为“权威报告品牌”,是每个研究人员努力追求的目标和共同的期待。至于说能否实现我们的预期,这不是通过简单的行政评价就能作出最终结论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淀和时间的充分验证。
文摘 插图:

2 概念框架
研究登山旅游的常规方法是只集中考察一类因素,如动机研究①或性格研究②的影响作用。与之相对,此概念框架认识到影响登山旅游行为决策的各因素是内部关联的,共同影响登山的参与决策和参与过程中的经历。这些因素包括推动因素③,如征服欲④;拉动因素⑤,如山区自然环境;性格因素,如情感诉求⑥;生活方式因素,如经历⑦;对探险的个人理解;感情倾向,如偏爱流动⑧。选择这些放在框架中是因为它们确实是对登山旅游者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此框架不同于前人对于登山运动的研究之处在于笔者认识到了同属探险活动范畴下的旅游活动和游憩活动的联系。两者的内部关系已经证实⑨,然而还没有在登山范畴下进一步确认。登山需要参与者从事攀岩、绳索、穿越冰川、使用冰斧和登冰山专用装备、适应气候和环境和导航。然而,不同登山者在活动中的感情体验是不同的。在参与过程中,游憩探险者往往既体验山坡经历,愉悦而兴奋⑩,又有高峰体验@,实现最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下文中笔者讨论了概念框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图1)。框架的核心就在于对影响登山参与者决策和其真实体验的关键因素的关注。框架的第一部分突出登山是一种现象,以及登山旅游和登山游憩二者的联系。框架的第二部分阐释了影响登山参与者决策的一些内部之间相互关联的因素,包括推动和拉动因素、性格特征、生活方式因素以及个人对探险概念的理解。推动因素是指社会心理、内在出行动机(如逃避现实,寻求社会认同,社会化,自我满足,寻求新颖体验)等决定出行需要的因素。拉动因素是代表对在目的地享受精神上的满足感的承诺的因素⑩。这些因素影响对目的地的选择⑩和旅游市场吸引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