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胡适文集5 |
 |
|
 |
胡适文集5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659 页
·出版日期:1998年11月
·ISBN:7301035713
·条形码:97873010357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胡适文存四集》、《人权论集》和《南游杂忆》。
《胡适文存四集》原为《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1935年1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分平装、精装两种,四开本。1936年出第二版。《胡适论学近著》第一休所收的文章,除个别在此前未发表外,大都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作为序跋收入已出书籍,时间大致在1930年至1935年。1953年12月,台北远东图书公司印行《胡适文存》四集合印本时,将《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易名为《胡适文存四集》,删去《我们走那条路?》的附录和《人权论集》序。1986年7月,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出版《胡适作品集》时,其中第15册至第18册收入《胡适文存》第四集,部分文章补入了胡适晚年所加的批语、按语。
目录 胡适文存四集
自序
卷一
说儒
附录一 周东封与殷遗民 傅斯年
附录二 毛西河论三年之丧为殷制
附录三 三年丧服的逐推行
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
附录一 与钱穆先生论《老子》问题书
附录二 致冯友兰书
校勘学方法论(序陈坦先生的《元典章校补释例》)
卷二
论《牟子理惑论》
陶弘景的《真诰》考
《四十二章经》考
附录一 寄陈援庵先生书
附录二 陈援阉先生来书
楞伽宗考
《楞伽师资记》序
荷泽大师神会传
《神会和尚遗集》序
《坛经》考之一(跋《曹溪大师别传》)
《坛经》考之二(记北宋本的《六祖坛经》)
卷三
辨伪举例(蒲松龄的生年考)
《醒世姻缘传》考证
后记一
后记二
附录一 柳泉蒲先生墓表 张元
附录二 跋张元的《柳泉蒲先生墓表》
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
跋《四游记》本的《西游记传》
《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序
《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
卷四
我们走那条路
附录一 敬以请教胡适之先生 梁漱溟
附录二 答梁漱溟先生
《王小航先生文存》序
惨痛的回忆与反省
信心与反省
再论信心与反省
三论信心与反省
悲观声浪里的乐观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
领袖人才的来源
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答孟心史先生)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
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
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
大众语在那儿
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
卷五
论(春秋)答钱玄同
附录 钱先生来书
司马迁替商人辩护
谈谈《诗经》
论(诗经)答刘大白
附录 刘大白先生来书
论观象制器的学说与颉刚书
明成祖御制(佛曲)残本跋
读王小徐先生的《佛法与科学》
《参同契》的年代
《辞通》序
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序
《书舶庸谭》序
《人权论集》序(已收入本册《人权论集》,此处存目)
《四十自述》自序(已收入第1册《四十自述》,此处存目)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选》自序)
人权论集
序
人权与约法
《人权与约法》的讨论
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对于《建国大纲》的疑问)
论人权 罗隆基
论思想统一 梁实秋
告压迫言论自由者(研究党义的心得) 罗隆基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
知难,行亦不易(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
专家政治 罗隆基
名教(已收入《胡适文集》第4册,此处存目)
南游杂忆
一、香港
二、广州
三、广西
四、广西的印象
五、尾声
附录 粤桂写影 胡政之
……
序言 本卷收入《胡适文存四集》、《人权论集》和《南游杂忆》。
《胡适文存四集》原为《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1935年1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分子装(两册)、精装(一册)两种,四开本。1936年出第二版。《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所收的文章,除个别在此前未发表外,大都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作为序跋收入已出书
籍,时间大致在1930年至1935年。1953年12月,台北远东图书公司印行《胡适文存》四集合印本时,将《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易名为(胡适文存四集),删去《我们走那条路?》的附录和《人权论集》序。1986年7月,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出版(胡适作品集)时,其中第15册至第18册收入《胡适文存》第四集,部分文章补入了胡适晚年所加的批语、按语。
《人权论集》为胡适、罗隆基、梁实秋三人合著。1930年1月上海新月书店出版,当年印了四版。此书出版后,即遭国民党当局查禁。胡适只将政治色彩稍淡一点的《名教》和书前序文分别收入《胡适文存三集》、《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考虑到《人权论集》特有的思想价值和文献价值,这里我们将该集(包括罗隆基、梁实秋的文章)收入本册,以免读者搜求的困难。
(南游杂忆)一文原载(独立评论)第141号(1935年3月10日)、第142号(1935年3月17日)、第145号(1935年4月7日)。]935年10月由上海国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
(二)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的衣服是殷服,他们的宗教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
(三)论儒的生活:他们的治丧相礼的职业。
(四)论殷商民族亡国后有一个“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预言;孔子在当时被人认为应运而生的圣者。
(五)论孔子的大贡献:(1)把殷商民族的部落性的儒扩大到“仁以为己任”的儒;(2)把柔懦的儒改变到刚毅进取的儒。
(六)论孔子与老子的关系;论老子是正宗的儒。附论儒与墨者的关系。
1 二十多年前,章太炎先生作《国故论衡》,有《原儒》一篇,说“儒”有广狭不同的三种说法:
儒有三科,关“达”,“类”,“私”之名(《墨子·经上》篇说名有三种:达,类,私。如“物”是达名,“马”是类名,“舜”是私名):
达名为儒。儒者,术士也(《说文》)。太史公《儒林列传》曰,“秦之季世阬术士”,而世谓之阬儒。司马相如言“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腥”。(《汉书·司马相如传》语。《史记》儒作传,误。)……王充《儒增》,《道虚》,《谈天》,《说日》,《是应》,举“儒书”,所称者有鲁般刻鸢,由基中杨,李广射寝石矢没羽,……黄帝骑龙,淮南王犬吠天上鸡鸣云中,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
后记 我本想在这篇序里,先考证作者是谁,其次写一篇蒲松龄的传记,其次讨论这书的文学价值,其次讨论这书的史料价值。不料我单做考证,就写了三万字,其余的部分都不能做了。
关于蒲松龄的传记,将来我大概可以补作。现在我先把几件传记材料抄在后面作附录。
关于《醒世姻缘》的文学价值,徐志摩先生在他的长序里已有很热心并且很公平的评判了。志摩这篇序,长九千字,是他生平最长的,最谨严的议论文字。今年七月初,我把他关在我家中,关了四天,他就写成了这篇长序。可惜他这样生动的文字,活泼的风趣,聪明的见解,深厚的同情,我们从此不能再得了!我痴心妄想这篇长文不过是志摩安心做文学工作的一个小小的开始;谁也料不到我的考证还不曾写到一半,他已死了!
回想八年前(1923),我们同住在西湖上,他和我约了一同翻译曼殊斐儿的小说,我翻了半篇,就搁下了。那是我们第一次的合作尝试。这一次翻印(醒世姻缘),他做文学的批评,我做历史的考据,可算是第二次的合作,不幸竟成了最后一次的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