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集注导读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易经集注导读 |
 |
|
 |
易经集注导读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52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33317928
·条形码:978753331792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易经集注导读》内容简介:为了能够准确地反映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全貌,我们从《四库全书》和《续修四库全书》中精选了十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易学著作列入“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这个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十几种易学著作选取遵循了以下原则:1.能反映时代特色。2.有重要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3·在易学史和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4.学界未整理或未研究过的易学著作。这个项目名称冠之“整理”、“研究”,是有特定含义的。“整理”是一般的文字句读、校勘,“研究’’是作者对该著作的研究新成果。每一本书前至少三万字的“导读”就是作者的研究成果。这是本项目与一般古籍整理项目或其他研究项目的区别。为了保证更好地完成这个重大课题,我们聘请国内学有所长的专家来承担,力求做到站在学术前沿,重视前贤研究成果,关注当前易学动态,尤其是注意利用新出土的易学资料,论证和阐发自己的思想;在校勘方面选择最好的版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整理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易学版本。
编辑推荐 《易经集注导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
目录 题辞
总序
导读
一、终身潜心研《易》
二、来氏易学要义
三、象数理占通释
四、来《注》版本源流
《易经集注》
周易集注原序
易注杂说诸图总目
易注杂说诸图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一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二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三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四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五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六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七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八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九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十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十一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十二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十三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十四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十五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卷之十六
……
序言 易学作为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笺注之学,用当今西方用语说是诠释学(或解释学)。说它是诠释学,是因为易学以传注、说解、笺疏、释疑、考证等为主要形式理解和解释《周易》文本,探寻《周易》作者意识到的和未意识到的思想或义理,这种注释不仅着眼于《周易》的字词句的意义,即通过训诂对《周易》进行语言和意义的转换,简单地复制、转述《周易》本义和再现作者的生活世界,而且在此基础上依据解释者的知识和体验对《周易》文本进行再创造,使其意义得到拓展和升华,达到更好理解作者思想的目的。成书于殷周之际的《周易》本为卜筮之书,生活在春秋时的孔子及儒家在传授、整理《周易》时,首先把它视为诠释的对象,以儒家独特的语言和思维对《周易》成书(包括成书的过程和时间、作者)、主要概念、符号系统、思想内容、卦爻辞、筮法和治易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说,在保持对象性质不变的大前提下,极大限度地促进了《周易》与儒家的思想会通,使其诠释客观上远远超越了《周易》本义,开了易学诠释学的先河。西汉以降,为迎合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需求,汉武帝独尊儒术,《周易》因孔子及儒家的整理和诠释而跃居五经之首。统治者的倡导和功利驱使,使易学诠释趋向繁荣。
文摘 导读
一、终身潜心研《易》
来知德,字矣鲜,号瞿塘,别号巫峰道人,又别号不不子。生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卒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梁山沙河铺(今重庆市梁平县仁贤镇)人。十岁即通举子业,二十八岁为乡试举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三年之后的乙卯岁(1555年)秋,来知德告别家乡父老,赶赴京城,参加丙辰岁(1556年)的春闱会试,不第而归。越六载,壬戌春(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他再次参加会试,却仍旧名落孙山。
第二次春闱失意后,来氏便产生了不走仕途之意,而欲学孔子做圣贤,并想乘机纵情于名山大川,抒发一下情怀。当此之时,又接家书,言父母双亲因年迈体衰,起居艰难,作为“幼有至行,有司举为孝童”的来知德,于是绝意仕路,毅然焚引,即把会试的文书证件一举焚烧,奋笔题诗曰:
莫道红尘客子知,殷勤谢尔夜题诗。
两行黑字催人老,一幅乌丝觉我痴。
万里鹏途何足论,双亲鹤发已多垂。
此中有路觅尧舜,东海宣尼是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