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散文精选集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张炜散文精选集 |
 |
|
 |
张炜散文精选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26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80228760X/9787802287600
·条形码:97878022876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名家散文精选系列
·图书品牌:北京精典博维
内容简介 张炜用他的真诚和智慧创造了许多文字的神话,他把激情融入大地和海洋,播下许多思想的种子,他的散文极富思想性,让你增多许多悟性。他迈着雄健的步伐,从齐鲁大地微笑着走来,献出一片真情。
作者简介 张炜,山东省栖霞人,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1980年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现为专业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诗歌,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家族》、《远河远山》、《外省书》、《能不忆蜀葵》、《西郊》、《丑行或浪漫》、《刺猬歌》等12部,中篇小说《蘑菇七种》、《秋天的愤怒》等18部,短篇小说《声音》、《一潭清水》、《玉米》、《冬景》等130余篇,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羞涩和温柔》,诗《皈依之路》、《松林》等。作品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版。
《古船》分别被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亚洲周刊)和“中国文学百年百优” (北京大学),荣获“金石堂选票最具影响力图书奖”、人民文学奖、庄重文学奖;《九月寓言》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作品”,获“上海长中篇小说大奖”。
近作长篇小说《刺猬歌》反响强烈。《丑行或浪漫》获艺术类畅销书奖,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
编辑推荐 在敏感而多思的张炜眼中,文明与时尚的背后正在不断地盛开着使人忽视的恶之花,物欲与技术主义则不断地让人对这个世界丧失了诗性的理解,科学与技术似乎没有与人的道德精神一同强大。
目录 中年的阅读
存在与品质
冬天的阅读
爱的浪迹
木车的激情
思念和隐秘
诗人的命数
牵挂
山凹之月
耕作的诗人
误解
梦中的铁路
污浊的旋流
在复旦
忆想那个春天
逼近
艰辛和收获
友谊
我的自语打扰了你
规避和寻找
从高原到天堂
回答自己
簇拥和掩藏的九月
你的生命之光
理解
不倦的水
大地的引力
浪漫的时代
怜悯
你在不为人知的田园中
一个梦想
秭归的精灵
理性与浪漫
稷下之梦
人与事
古河之声
纯粹
从热烈到温煦
在激流中
东方的水潭
土与籽
抚摸
奇遇
奔腾
南方的水
无为而有为之书
无望的爱
炉火
永恒的向上
人的用具
悲观与喜庆之间
世纪梦想
作家的出场方式
从“辞语的冰”到“二元的皮”
秋日随笔二题
寂寞营建
梦一样的莱茵河
你的树
明天的笔
独语
责任、理性和浪漫
焦虑的马拉松
对世界的感情
写作
思想的力量
被误读的困惑
个人岛屿与文学边界
作家在公共领域中的缺席
从国际艺术村谈起
课堂:文学的盛宴
交流的期待和欲望
……
文摘 中年的阅读
我们以前不太知道年龄与阅读的关系。比如不到中年,就不知道中年人读什么。当然,有各种各样的中年,各种各样的兴趣。这里只是说了一种。
随着年龄的增长,书会像潮水一样涌来。不能随便歌颂书了,书往往是一些垃圾。清除垃圾很难,但起码可以绕开,绕得越远越好。当然有时候对于某些书的疏离,不只是书本身的问题。而主要是人的问题:作为一个读者,他的心情变了。
人们之间议论起读书,常常只关心读什么,而很少注意到不读什么。从来不读、连眼睛也不转过去的是哪一类书?这种阅读的边界可能更重要一点。
让青少年兴奋的书,中老年不一定看。人一到了中年,心情就多多少少变得苍凉了。中年人的情感既结实又朴素,这就影响到书的选择。有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中年人是很多的,而且他们因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其判断力更加让人重视。他们有可能在深层上左右着阅读的方向和趣味。中年人更愿意看真实事件和场景的记录,比如一些重要人物的传记,一些游历笔记,回忆录和目击记,地理勘察录,探险记等等。在这种阅读中有些特别的快感,那是因为整个过程始终伴随了这样的提醒:这些文字是真实的。
作伪的“实录”也有很多,但它们仍然是以标举真实为前提的。真实的,曾经发生过的,也就具有了极大的参考性,而且比较起来更能刺激联想。人一过中年就越发讨厌杜撰,十分警惕虚构的文字。所以,中年人一般来说对小说和诗之类,是非常挑剔的。如果一本书的前提是虚构,那么它在中年人的面前将接受非常严格的考验。虚即编造,这很容易变得轻浮和廉价。一篇写得疙疙瘩瘩的实录文字,也远比一篇浮华的小说更能吸引人。中年人关心的是:在异地他乡,在另一个时空里,到底实实在在发生过什么?
比较起已经发生的事实,他们不太重视各种各样的假设,哪怕这种假设十分巧妙。
一个从事虚构文字的作者面对一位中年人,往往是很尴尬的。这对创作者甚至显得残酷了一些。虚构一事,很容易变成低一等的工作———这往往也是已届中年的写作者迟来的觉悟。自古以来,文字最重要的价值即是:将发生的一切记下来,忠实,无欺。文字在诞生之初确是担负了忠实记录的职责的,而且毫不含糊。谁如果歪曲了事实,那就等于是对文字本身的侮辱。
对于中年人来说,读与写几乎是同一码事,有相似的意义。中年人对文字的心情比年轻人朴素多了,他们不再有过多的奢求。但是中年人的好奇心不是减少和退化了,而是变得更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