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洛克伍德-格林:成人骨折

2011-04-12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洛克伍德-格林:成人骨折 去商家看看
洛克伍德-格林:成人骨折 去商家看看

 洛克伍德-格林:成人骨折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码:19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09123294
·条形码:9787509123294
·版本:第6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Rockwood and Green's Fracture in Adults

内容简介 《洛克伍德-格林:成人骨折》系统介绍了骨折与固定的生物力学、骨折分类、多发伤患者的处理、骨折流行病学、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内外固定原则、骨与关节的愈合、骨移植和骨折修复的增强、创伤结局的研究、创伤骨科影像学考虑、开放性骨折的早期治疗,以及骨折治疗中的共性问题和并发症处理等,重点阐述了上肢、脊柱、下肢各种骨折和损伤的诊断、分类、手术入路、非手术治疗,以及各种手术治疗的手术指征、各种治疗的操作、合并症的处理与各治疗方案的比较、作者推荐的治疗方法等。第6版与第5版相比,更换了近三分之二的作者,增加了5章内容。这些作者都是当前国际上在创伤骨科各专业领域学术活跃的权威专家;新增加的章节充分反映了创伤骨科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编辑推荐 《洛克伍德一格林:成人骨折》是当前国际上在创伤骨科领域最权威的著作,历经数版,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洛克伍德一格林:成人骨折》内容全面、系统、深入、实用,对骨科医师临床诊治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目录
第1章 骨折及固定的生物力学一、基本概念二、正常骨及骨愈合的生物力学三、骨折的生物力学四、骨植入物的生物力学避免由骨折固定装置引起的力学问题五、特殊部位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方面(一)股骨近端的固定(二)膝关节干骺区周围的固定(三)骨盆骨折的固定(四)脊柱的固定六、小结第2章 骨折分类一、骨折分类的目的二、骨折分类的历史三、骨折分类系统的类型(一)特定的骨折分类系统(二)通用的骨折分类系统(三)伴有软组织损伤的骨折分类系统四、骨折分类系统的局限性五、骨折分类系统的实用性六、对骨折分类系统未来的展望第3章 多发伤患者的处理一、多发伤的定义、发病率、损伤分布和伤死率二、阶段处理方法(一)紧急“复苏”期(二)初级“稳定”期(三)次级“恢复”期(四)第三级“重建和功能恢复”期三、临床进程中救护条件的影响(一)卡压(二)低温四、初步评价和早期处理(一)呼吸功能(二)心血管功能(三)神经源性休克(四)心源性休克(五)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六)神经功能(七)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八)血液替代疗法(九)液体支持疗法反应的监测(十)二次与三次检查五、患者状况鉴定(一)稳定(二)临界(三)不稳定(四)濒死六、多发伤的外科处理重点七、创伤的分子学基础(一)创伤的全身影响(“首次打击”)(二)手术的全身影响(“二次打击”)八、骨骼损伤的处理(一)治疗大段骨折的发展过程(二)骨折处理的优先顺序(三)单侧骨折的处理(四)双侧骨折的处理(五)上肢损伤(六)下肢损伤(七)不稳定性骨盆损伤(八)复杂骨盆损伤(九)不稳定性脊柱损伤(十)骨折严重程度的评价九、重症监护病房(一)通气策略(二)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四)器官衰竭的次序(五)MODs与ARDs的治疗选择(六)挤压综合征十、康复颅脑外伤患者十一、预后研究(一)一般预后(二)下肢创伤的预后第4章 骨折的流行病学第一节 流行病学概况一、骨折的发病率二、不同类型骨折的发病概率三、与骨量减少有关的骨折类型四、开放性骨折五、伴发伤六、损伤模式(一)扭伤(二)跌倒(三)从楼桅或斜坡上摔倒(四)直接冲击或打击(五)高处坠落(六)运动损伤(七)机动车意外(八)应力性和自发性骨折(九)其他损伤类型七、枪击伤八、特定的骨折类型(一)锁骨骨折(二)肩胛骨骨折(三)肱骨近端骨折(四)肱骨干骨折(五)肱骨远端骨折(六)前臂近端骨折(七)尺桡骨骨干骨折(八)尺桡骨远端骨折(九)腕骨骨折(十)掌骨骨折(十一)指骨骨折(十二)股骨近端骨折(十三)股骨干骨折(十四)股骨远端骨折(十五)髌骨骨折(十六)胫骨平台骨折(十七)胫骨干骨折(十八)胫骨远端骨折(十九)踝部骨折(二十)跟骨骨折(二十一)距骨骨折(二十二)足中段骨折(二十三)跖骨骨折(二十四)趾骨骨折(二十五)骨盆骨折(二十六)脊柱骨折第二节 美国的经验一、美国骨外科学会的数据(一)概况(二)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病率(三)损伤的发生地点(四)职业性损伤(五)机动车意外(六)伴发的肢体残缺(七)卫生保健的利用(八)治疗的费用二、国家(美国)创伤数据库2003(一)国家(美国)创伤数据库医院(二)患者的特征(三)损伤的机制(四)死亡率三、美国公共卫生图谱的医疗数据(一)髋骨骨折(二)腕骨骨折(三)踝部骨折(四)肱骨近端骨折(五)前臂近端和骨干骨折(六)股骨骨折(七)肱骨干骨折和肱骨远端骨折(八)下肢骨折四、结论第5章 骨折的非手术治疗一、骨修复过程的治疗作用二、骨折治疗发展简史三、选择非手术治疗的骨折和复位术的可接受性四、非手术处理骨折的选择五、除手法复位外常用于治疗上肢骨折的非手术疗法(一)锁骨骨折(二)肩胛骨骨折(三)肱骨近端骨折(四)肱骨干骨折(五)桡骨头骨折(六)尺骨单一骨折(七)手舟骨骨折(八)指骨和掌骨骨折(九)第5掌骨骨折六、除手法复位外常用于治疗下肢骨折的非手术疗法(一)足前段的骨折(二)跟骨骨折(三)外踝骨折(四)腓骨干骨折和Maisonneuve骨折(五)胫骨应力性骨折和其他稳定型骨折(六)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七)骨盆骨折(八)骨盆环前部损伤(九)骨盆环后部损伤七、脊柱损伤(一)颈椎骨折(二)中央型脊髓损伤(三)强直性脊柱炎(四)颈椎损伤的支具疗法(五)胸部和胸腰段骨折(六)第lO胸椎以下骨折八、手法复位(一)基于逆转原发损伤机制的复位技巧(二)经牵引或韧带整复的骨折复位术(三)骨折急诊复位的第一步(四)管型石膏应用技术(五)恢复关节运动轴复位术(六)逆转损伤机制的前臂骨折复位(七)前臂骨折闭合性复位术(八)桡骨远端单一骨折的闭合性治疗(九)间接机制引起的桡骨远端C0lles骨折和其他类型骨折九、下肢骨折闭合性复位术(一)跟骨骨折闭合性复位术(二)()moto复位技术(三)胫骨骨折闭合性复位(四)通过骨牵引和石膏管型非手术复位股骨骨折(五)股骨远端骨牵引针置入技术(六)闭合性复位术和石膏管型应用技术(七)髋臼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十、摘要(一)非手术治疗的优点(二)非手术治疗的缺点(三)手术治疗的优点(四)手术治疗的缺点第6章 内固定原则一、术前计划(一)内固定术的适应证(二)内固定术的时机(三)预防感染(四)止血带(五)手术操作计划二、复位(一)切开复位(二)闭合复位(三)复位技术(四)复位控制三、髓外固定技术(一)经典的髓外固定技术(二)微创钢板固定接骨术(MIPO)(三)内固定器四、髓内钉固定术(一)历史(二)弹性髓内钉(三)骨髓腔内插钉术五、涂层植入体(一)羟基磷灰石(二)生长因子(三)抗生素第7章 外固定术的原理一、历史回顾(一)单边外固定(二)环形外固定架二、支架类型三、支架的生物力学(一)粗针外固定法(二)单边支架型(三)细针外固定架(四)混合外固定架四、外固定架的生物学和牵拉组织再生技术(一)动力化(二)有限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术(三)牵拉成骨技术五、当代外固定架的应用六、骨折处理的支架选择(一)单边外固定架的应用(二)细针外固定法(smallwirefixation)(三)骨转移术(BoneTransport)(四)六轴外固定架七、支架处理(一)置针技术(二)固定针的护理(三)外固定架的去除(四)支架的再利用(五)针道并发症八、结论第8章 骨和关节的愈合一、骨组织二、关节组织三、骨和关节的损伤四、骨折的愈合(一)炎症和修复(二)不稳定性骨折的修复和重建(三)稳定性骨折的修复和重建(四)骨折不愈合(五)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六)影响骨折愈合的治疗五、滑膜关节的愈合(一)滑膜关节软组织损伤后的愈合(二)关节软骨损伤后的愈合(三)影响软骨愈合的因素六、结论第9章 骨移植和骨折修复的增强一、临床需要二、骨移植(一)自体骨移植(二)同种异体骨移植(三)作者推荐的治疗方法三、骨移植替代物(一)磷酸钙陶瓷(二)羟基磷灰石(三)磷酸三钙(四)磷酸钙胶原复合物(五)硫酸钙(六)磷酸钙黏固剂(七)作者推荐的治疗方法四、使骨折愈合增强的生长因子和相关分子(一)骨形态发生蛋白(二)其他肽信号分子(三)转化生长因子(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五)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六)前列腺素受体激动药(七)作者推荐的治疗方法五、骨折愈合的系统性增强(一)甲状旁腺激素(二)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三)作者推荐的治疗方法(四)骨修复的物理性增强方法六、力学性刺激(一)牵拉骨生成技术(二)电刺激(作用)(三)超声刺激(四)作者推荐的的治疗方法七、结论和将来的方向第10章 创伤结局的研究一、证据的分层二、研究设计……第11章 创伤骨科之影像学考虑因素第12章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治疗第13章 急性筋膜间隔综合征第14章 贯通伤第15章 战伤、保肢与创伤性截肢第16章 骨与软组织重建第17章 全身并发症第18章 局部并发症第19章 骨质疏松性骨折第20章 病理性骨折第21章 应力骨折第22章 假体周围骨折第23章 计算机辅助的骨科矫形手术第24章 手部骨折与脱位第25章 腕部骨折与脱位第26章 尺、桡骨远端骨折第27章 尺桡骨骨干骨折第28章 肘部骨折与脱位第29章 肱骨远端骨折第30章 肱骨干骨折第31章 肱骨近端骨折第32章 锁骨骨折第33章 肩胛骨骨折第34章 肩关节脱位与半脱位第35章 肩锁关节损伤第36章 胸锁节损伤第37章 脊柱损伤救治原则第38章 枕颈结合部损伤第39章 下颈椎骨折与脱位第40章 胸腰椎骨折脱位第41章 骨盆环骨折第42章 髋臼骨折第43章 髋关节脱位与股骨头骨折第44章 股骨颈骨折第45章 粗隆间骨折第46章 转子下骨折第47章 股骨干骨折第48章 股骨远端骨折第49章 髌骨骨折及伸膝装置的损伤第50章 胫骨过端骨折第51章 膝关节脱位与骨折脱位第52章 胫骨和腓骨骨折第53章 踝部骨折第54章 距骨骨折第55章 跟骨骨折第56章 中足与前足骨折及脱位
……
序言 在本书的初版中,洛克伍德(Rockwood)和格林(Green)提出了几个明确的目标,这些目标在后来的4个版本中都得以继承和实现。洛克伍德和格林博士强调要介绍所有骨折脱位的历史背景和病理机制,对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全面的讨论,还要提供“作者推荐的治疗方法”(这一说法现在已变成了本书每章该部分的标题)。这种内容设计在第6版中得以保留,尽管背景部分在许多章节中有所精简。然而,在很多其他方面,这一版又是本书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本书1975年首次出版时,许多骨科医师都不可能意识到创伤骨科在以后的30年内会有如
文摘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