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教学法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现代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教学法 |
 |
|
 |
现代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教学法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8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303104399/9787303104390
·条形码:97873031043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丛书
内容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教学法》讲述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大多是毕业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者,或是来自于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能力,或一线工程经验与技巧,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大多尚未进入理性阶段,而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学科专业,其教学法有别于普通教育,因此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迫切需要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由于职业教育专业具有鲜明的职业属性,因此其教学法研究必然带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即职业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必须是针对某一职业群的。《现代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教学法》研究职业教育机械类各专业的教学法,针对职业教育的各教学环节,按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课程实践、毕业四个方面分别介绍其所适用的教学法。
编辑推荐 《现代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教学法》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反思
1.2 机械类技能型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体系的构建
1.2.1 机械类技能型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体系
1.2.2 机械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体系的构建方法与案例
1.3 机械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征与教学法
1.3.1 教学特征分析
1.3.2 教学方法概述
1.3.3 当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当代教学方法改革
第二章 理论知识教学法
2.1 科目课程思想的提炼
2.1.1 提炼科目课程思想的重要性
2.1.2 提炼科目课程思想的原则
2.1.3 提炼科目课程思想举例《机械制图》课程思想的提炼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
2.2.1 明确目标,把握“三点”
2.2.2 掌握教材,分析教材
2.2.3 权衡轻重,适当增删
2.2.4 注意顺序,讲究艺术
2.2.5 适应需求,补充新意
2.2.6 转化教材,切合实际
2.2.7 进行调整,重新组合
2.3 讲授教学法
2.3.1 理论基础
2.3.2 基本步骤
2.3.3 应用须知
2.3.4 优点和局限
2.3.5 教学案例
2.4 读书指导法
2.4.1 基本步骤
2.4.2 应用须知
2.5 演示法
2.5.1 理论基础
2.5.2 基本步骤
2.5.3 应用须知
2.5.4 优点和局限
2.6 探究学习法
2.6.1 理论基础
2.6.2 基本特征
2.6.3 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实施探究学习的可行性
2.6.4 基本步骤
2.6.5 基本方式
2.6.6 优点与局限
2.6.7 教学案例
2.7 讨论法
2.7.1 理论基础
2.7.2 基本步骤
2.7.3 应用须知
2.7.4 优点和局限
2.8 问题法
2.8.1 理论基础
2.8.2 基本步骤
2.8.3 优点和局限
2.9 机械类课程案例
2.9.1 《机械制图》课程“综合表达部分”教学设计案例
2.9.2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新法初探
第三章 操作技能教学法
3.1 操作技能教学法概述
3.1.1 操作技能教学的一般规律
3.1.2 影响操作技能教学效果的因素
3.1.3 操作技能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3.2 项目训练教学法
3.2.1 项目训练教学法的概念和教学目标
3.2.2 项目训练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特点
3.2.3 项目训练教学法的重点
3.2.4 应用项目训练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3.2.5 教学案例
3.3 虚拟培训教学法
3.3.1 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征
3.3.2 虚拟培训教学法的优势
3.3.3 虚拟培训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教学重点
3.3.4 虚拟培训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3.3.5 教学案例
3.4 基本功训练教学法
3.4.1 基本功训练教学法的概念和教学目标
3.4.2 基本功训练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教学重点
3.4.3 教学案例
3.5 高级技能训练教学法
3.5.1 高级技能训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教学目标
3.5.2 高级技能训练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教学重点
3.5.3 教学案例
3.6 复合技能训练教学法
3.6.1 关于复合技能教学的定义和思考
3.6.2 复合技能训练教学法的教学重点
3.6.3 复合技能训练教学需要具备的几个条件
3.7 操作技能训练教学评价
3.7.1 操作技能教学评价的目的
3.7.2 操作技能训练教学评价的原则
3.7.3 操作技能教学评价的内容
3.7.4 操作技能教学评价方案的具体实施
3.7.5 教学评价结果分析和应用
第四章 课程实践教学法
4.1 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4.1.1 实施基于课程的课程实践的指导思想
4.1.2 实施创新性课程实践的指导思想
4.2 实施课程实践的选题原则
4.2.1 基础性课程实践选题案例
4.2.2 综合性和探究性课程实践选题案例
4.2.3 创新性课程实践选题案例
4.3 指导课程实践的方法
4.3.1 课程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的选择
4.3.2 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情境和师生的关系
4.3.3 教学方法
4.3.4 教学手段
4.3.5 课程实践指导书编写规范
4.4 教学评价
第五章 毕业实做教学法
5.1 毕业实做的主要特征
5.2 毕业课题的选题
5.3 毕业实做课题的来源
5.4 毕业实做实施内容与方法的指导
5.4.1 毕业实做的步骤
5.4.2 毕业实做的指导
5.5 毕业实做教学案例
……
序言 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又说:“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从这一点来说,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如此重要,但是在我国长期得不到社会应有的重视。这中间有陈旧的文化观念问题,有劳动人事制度问题,也有教育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当今全球经济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制造业上没有创新,没有高技能支撑,就很难在国际经济贸易竞争中取胜。同时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以后,高中阶段教育即将普及,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教育学术界也应该重视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央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下,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国职业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这就是师资问题。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的“骨干教师培训”“千所示范中职”“提高职业学校基础能力”等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职业教育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师资的匮乏,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匮乏仍然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加大职业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
文摘 插图:

第一章概述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号召全党全社会行动起来,建设创新型国家。职业技术教育要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不论是知识与能力体系,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均应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最终追求目标。
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所研究的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通常是指与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商业化应用有关的经济技术活动。从技术创新的含义来看,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过程,这个研发活动和技术转化过程一般要经过如下三个主要环节: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将研究和开发的新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当中,即技术向商品的转化。
随着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中国机械行业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加工厂,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而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虽然有高校毕业生一轮接一轮的就业潮,然而高级技术人才却严重短缺,人才市场呈现出求大学生、硕士生易,寻高级技师难的状况。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势必会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