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博物院80年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沈阳故宫博物院80年 |
 |
|
 |
沈阳故宫博物院80年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22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
·ISBN:9787806019054
·条形码:9787806019054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沈阳故宫博物院80年》内容简介:沈阳故宫创建于公元1625年,是后金定都沈阳至清迁都北京前(1625-1644)的帝王宫殿,也是清迁都北京后皇帝至东北地区巡幸和祭祀祖陵时的行宫,是全国仅存的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宫殿,也是除北京故宫外,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群。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沈阳故宫时称奉天宫殿,根据《清室优待条件》,其仍作为“皇室产业”归“盛京内务府办事处”管理。1924年10月,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重新颁布的《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规定,一切皇产归国民政府,奉天省政府接管沈阳故宫。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宣布建立,为沈阳故宫这座陪都宫殿的前途提供了最直接的借鉴与示范模式。1926年11月16日,在奉天宫殿的遗址上,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正式成立。皇宫变成了东三省博物馆,向观众开放参观游览,这一举动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它的职能从这时起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昔日它是一片皇家禁地,而今变成了向社会开放的文化教育场所;昔曰它属于一个家族,一个王朝,而今它属于整个社会。博物馆担负着征集、保护和研究、展示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重要文化传播功能,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之举,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是为社会发展服务这一现代博物馆理论萌芽的一次具体实践。
编辑推荐 《沈阳故宫博物院80年》是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
目录 八十年:我们承载着历史与希望/武斌
一、前博物馆篇:奉天宫殿遗址及规制/001
二、东三省博物馆的诞生/011
1.从皇家禁地到天下公产/013
2.对奉天宫殿的多方占用/014
3.《四库全书》的回归/021
4.筹办东三省博物馆/026
5.整修宫室,征集文物/027
6.首次展览,盛况空前/029
三、东三省博物馆的短暂繁荣/033
1.金梁出长东三省博物馆/034
2.重兴博物,军队出宫/036
3.统一事权,完善制度/039
4.发还原藏,增加新藏品/041
5.陈列宫廷遗物,参与考古挖掘/045
四、沦陷时期的沈阳故宫/055
1.博物馆的重组与关闭/056
2.编印出版物,录载典章制度/058
3.基本相似的陈列展览/061
4.建“水泥库”,实施书阁分离/071
5.设“奉天陵庙承办事务处”/076
五、磨难后的重生:筹备国立沈阳博物院/081
1.接收沈阳文博纪事/082
2.从省立民众教育馆到国立沈阳博物院/084
3.史无前例的东北文物展览会/086
4.金毓黻主政博物院/092
5.聘请清华专家,开展院址修缮/093
6.古物被掠,藏品外流/094
六、新的起步与成长/101
1.从陈列所到博物馆/102
2.初具规模的陈列展览/104
3.文物的调入与征集/107
4.古建筑修缮整肃一新/114
七、“文化大革命”中的沈阳故宫/127
1.泥塑收租院展览/128
2.沈阳故宫重新开放/128
3.古建筑维修与勘查/129
4.东西牌楼被迫迁移/132
5.《四库全书》离宫西迁/132
八、全面的开拓与发展/137
1.恢复昔日宫殿原貌/138
2.学术研究工作渐起渐兴/140
3.特色别具的陈列展览/152
4.向世界展示文化瑰宝/158
5.文物保管日益科学化/163
6.古建筑修复实录/165
7.四位一体的安全保卫工作/177
8.文明服务争创一流/180
九、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起点上/185
1.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86
2.新平台上的新探索/196
3.倾情演绎皇家礼仪/203
4.全面升级确保安全/210
……
序言 八十年:我们承载着历史与希望
——纪念沈阳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
武斌
今年是沈阳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回眸八十年来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它始终踏着时代的节拍,与我们民族文化的历史同行,记载着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历史沧桑。在这八十年中,经过几代博物院人的辛勤努力,造就了我们的光荣与骄傲。而今放眼展望,沈阳故宫博物院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起点上,为科学地传承文明,创造新的文化辉煌发挥着自己特有的作用与力量、希望与梦想。
八十年,我们与时代同行
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八十年,筚路蓝缕,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而今以其丰富的收藏、多样的展示、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反映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窗口。
沈阳故宫创建于公元1625年,是后金定都沈阳至清迁都北京前(1625-1644)的帝王宫殿,也是清迁都北京后皇帝至东北地区巡幸和祭祀祖陵时的行宫,是全国仅存的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宫殿,也是除北京故宫外,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群。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沈阳故宫时称奉天宫殿,根据《清室优待条件》,其仍作为“皇室产业”归“盛京内务府办事处”管理。1924年10月,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重新颁布的《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规定,一切皇产归国民政府,奉天省政府接管沈阳故宫。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宣布建立,为沈阳故宫这座陪都宫殿的前途提供了最直接的借鉴与示范模式。1926年11月16日,在奉天宫殿的遗址上,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正式成立。皇宫变成了东三省博物馆,向观众开放参观游览,这一举动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它的职能从这时起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昔日它是一片皇家禁地,而今变成了向社会开放的文化教育场所;昔曰它属于一个家族,一个王朝,而今它属于整个社会。博物馆担负着征集、保护和研究、展示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重要文化传播功能,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之举,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是为社会发展服务这一现代博物馆理论萌芽的一次具体实践。
文摘 插图:


西路以收藏《四库全书》之文溯阁为主体,前有戏台、扮戏房及东巡皇帝驻跸盛京时读书、赏戏之嘉荫堂。东所颐和殿、介祉宫是皇帝东巡所奉皇太后驻跸之处,西所迪光殿、保极宫为东巡皇帝驻跸时使用之“便殿”和起居之宫,继思斋为随驾嫔妃之寝宫。而沈阳故宫现在的基本面貌就是保留了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始建、清太宗皇太极续建到清高宗弘历增建形成的积累式面貌。
清入关后,从康熙帝起,先后有四位皇帝十次东巡盛京,祭祖谒陵,每次都要在奉天宫殿临政或驻跸。与此同时,清朝廷将大量皇家珍藏送贮盛京宫殿,其中,清朝皇帝的圣容、行乐图送贮凤凰楼,玉牒送贮敬典阁,满文老档、汉文旧档、历朝实录、圣训送贮崇谟阁,皇帝御用武备、青铜器送贮飞龙阁,金银器、玉器、珐琅、历代名人书画送贮翔凤阁,瓷器送贮东七间楼,殿版书、清代档案送贮西七问楼,《四库全书》送贮文溯阁,玉宝、玉册送贮太庙。
源源不断向这里运送的各种“陈设”珍宝,使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承德离宫一起,成为举世瞩目的清代三大皇家宫廷文物收藏宝库。
清朝入关后,辽沈地区作为其“发祥”之地,被崇为陪都,建奉天府为京府,成为清王朝统治下的特别地区。俱裁盛京地区原设各卫所,不置行省,于1644年仿唐代东都留守及宋代西京、南京、北京留守之制,改置八旗驻防军队,统以八旗亲近重臣,以别于各直省地区之治。初以正黄旗内大臣和洛会为盛京总管,率领各旗驻防章京及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军,留守盛京。1646年,改内大臣为奉天昂邦章京,予镇守总管之官印,统管户、礼、刑、工四曹。1657年,罢辽阳府,改以盛京地区设为奉天府;1658年于盛京设礼部;次年,继设户部、工部;1662年,又设刑部,至1691年始设兵部。因盛京五部官员,悉由京铨选,因而不设吏部,遂成盛京五部之制。盛京五部受京督各部节制,但在行政管理上的一些事务,须会同盛京将军、奉天府府尹商办,有其独立性,亦可直接向皇帝奏事,负有地方之责。1765年奉天府设兼管府事大臣,由盛京五部侍郎内特选。1876年,改命盛京将军兼管。
盛京设将军驻防,初为驻防大臣,后改为镇守辽东等处将军,又改称镇守奉天等处将军,1747年改为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简称盛京将军。
清尊崇为陪都,或称留都,盛京宫殿也随之称为陪都宫殿。清朝仿照明朝的制度,把盛京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