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建筑 >

石库门:上海特色民居与弄堂风情

2011-04-01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石库门:上海特色民居与弄堂风情 去商家看看
石库门:上海特色民居与弄堂风情 去商家看看

 石库门:上海特色民居与弄堂风情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16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208087008/9787208087002
·条形码:97872080870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发现上海丛书

内容简介 《石库门:上海特色民居与弄堂风情》生动地简要介绍了上海特色民居石库门的建筑风格、起源,演变,石库门的结构特色,讲述了上海老弄堂的风俗与市民日常生活风景,上海里弄民俗和发生在黑漆大门内的有趣故事,老上海名人名事与石库门,石库门的新开拓(新天地等),并对石库门主要特色景点作了导览。从《石库门:上海特色民居与弄堂风情》的阅读中,读者不仅可对上海的特色民居有了大概的了解,也从中体会与品悟出闻名于世的上海人“精明”“细致”个性风格中的居住环境的印记。全书体现知识性,以趣味与流畅文字给读者简要介绍有关石库门的知识与历史。富有可读性与趣味性,传奇故事打动人心。具有观赏性,精美照片与历史图片交相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冯绍霆,1946年生,1982年华东师大历史系毕业,进入上海市档案馆工作,长期从事有关上海历史的整理和研究。研究馆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博导、上海师大、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上海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参与《上海近代史》、《上海一百年》、《追忆——上海近代图史》等编著,整理《上海近代图史》等编著,整理《上海备界抗敌后援会》、《上海解放》等档案汇编,撰写《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上海城厢的变迁》、《档案中所见上海书业》、《李平书述略》、《上海近代史分期问题初探》(与人合作)、《上海银行家阶层的崛起》等论文。
编辑推荐 《石库门:上海特色民居与弄堂风情》:发现上海丛书。
目录
引子:石库门,上海城市名片004

第一章 上海石库门——百年民居特色007
1、上海曾经是石库门的海洋009
2、石箍门还是石库门013
3、石库门的滥觞019
4、石库门的“升级版”023
5、大房东029
6、二房东033
7、移民落脚地037

第二章 石库门弄堂风情041
1、从鲁迅笔下的弄堂叫卖声说起043
2、“四大金刚”——老上海人的特色早餐049
3、修鞋、理发、补锅、书摊——摊贩杂处053
4、弄堂周边店铺巡礼059
5、小弄堂大生意065
6、弄堂交响曲069
7、黑漆大门之内075
8、老弄堂里的传统游戏081

第三章 藏龙卧虎之地——旧居名人逸事087
1、蒋介石的石库门缘089
2、红旗升起的地方091
3、群星名人灿烂之区099
4、“亭子间作家”107

第四章 石库门里“新天地”——旧居新颜111
1、“此地不准小便”113
2、居住状况的“精打细算”119
3、调房风和装修潮123
4、难以割合的石库门127
5、石库门正在获得新生命131

第五章 石库门观览137
1、“红色圣地”——新老渔阳139
2、“地下斗争据点”——慎成里143
3、“上只角”——霞飞坊144
4、名人辈出的万宜坊146
5、“两个全国第一”——唐家弄148
6、钱庄聚集——兴仁里150
7、五金店密布的尊德里151
8、曾经的“红灯区”——会乐里152
9、日伪特务据点——浙兴里153
10、一幅未完成的石库门导游图154

参考文献161
后记163
……
序言 说到上海,国人可能马上想到的是时尚、新潮、精明,而外国人可能想到的是冒险、兴旺;而如今,并不怎么古老的上海,也将开始申报一项上海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建筑是上海城市近代历史的重要标志。从中共“一大”会址、渔阳里到新天地、田子坊、步高里,这些“石库门”里弄以其独特的海派风格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成为上海“石库门”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据介绍,在5月17日举行的世博论坛上,各路专家学者将围绕“石库门”的前世与今生,交流“石库门”文化内涵,城市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如何通过创意思维加以利用等问题。届时,论坛还将启动“上海石库门里弄营造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立“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并开通“上海石库门网站”。《上海石库门共识》也将在论坛上形成,以保护传承“石库门”文化遗产。
文摘 插图:


你身为大英帝国的领事,自然应当以国家的长远利益为重,这是你的事情。但是我的事情是抓紧时机发财,把土地租给中国人和建筑房屋租给他们,以获取30%-40%的利益。这是运用我的资金的最好办法,我希望至多在二三年里能发到一笔大财,从此走开。以后上海不论化为灰烬或沉人海底,都与我何干!
史密斯这样说,也这样做。他每月租金收入白银7000两,或每年22000英镑,短时期内发了大财,然后就迅速离去。
另一位值得注意的经营石库门的外国房地产商,就是大名鼎鼎的伊拉克裔英国人哈同了。
哈同初到上海时,还是沙逊洋行的一名职员。当他被发现挪用洋行资金为自己套购房地产时,便脱离了沙逊洋行。1901年自立哈同洋行。他发现银行利息低而土地价格上升很快,就贷款置地,然后以“买进—抵押—再买进—再抵押”的办法,以少量资金掌握了大量土地。除了将购置的土地出租之外,他还建造了大量的石库门出租。
史密斯虽然是他的前辈,同他相比,无疑要逊色得多。最多时,哈同一年的租金收入高达250万两白银以上。有人替他算过,他晚上睡一觉,就有白银七干两进账。他去世时,拥有土地近450亩,各种房屋数以干计,英国领事馆估计他的动产不动产共计400万英镑。单是他居住的爱俪园就占地170亩,园内重楼叠阁,有景观83处,当时将它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相提并论,称为海上大观园。这位富商长袖菩舞,周旋于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他会设宴招待革命党首领孙中山,夫人却认清朝太后为干娘。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北洋军阀当权,他在与各地军阀打得火热的同时,还与清朝的遗老们来往密切。
后记 当上海人民出版社苏贻鸣编审约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乐意。石库门里生,石库门里长,在石库门里整整生活了五十年,接触的亲人、同学、朋友,大部分也生活在石库门里,我应该是个石库门中人了。尽管以前也写过石库门,还是觉得意犹未尽,似乎还有许多话要讲。
可能许多与我同样,或者比我资格更老的石库门中人会发现,这里说的还不到他们心目中石库门的百分之几。我只能很抱歉地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心目中的石库门景象。只要说,这里描绘的的确是石库门的某一部分,我就满足了。因为石库门太博大了。至于以前还不了解石库门的,由此对它形成粗浅的轮廓,那更是我的万幸。
所以,我要感谢苏贻鸣先生,他让我有机会又一次梳理了自己的石库门情缘。 还要感谢上海市档案馆樊琳小姐、邬霜鹤小姐,卢湾区档案馆汪志星先生,虹口区档案馆芮昌宏先生诸人,他们为本书提供了图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