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
 |
|
 |
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41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802336049
·条形码:97878023360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源和市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不断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逐步提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为此,2006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提升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内外贸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6年9月22日,借山东农业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山东省植保总站、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山东植物病理学会、山东农业昆虫学会、山东植物保护学会在泰安联合召开了“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讨会”。会议期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安全局林伟博士、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叶纪明副所长、山东省农业厅刘同理副巡视员等分别就日本“肯定列表”等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国内外农药发展趋势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代化农业建设构架与政策作了专题报告;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王金信副院长、莱阳农学院植保学院李保华教授、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杨崇良研究员、济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原永兰副局长、山东省植保总站任宝珍副站长等分别就农田杂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梨黑星病流行规律与预测预报、小麦病虫害研究进展、关于输日蔬菜农残问题思考和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参加会议的有关学会会员、植保工作人员、出口农产品生产企业人员、农药生产和经营行业人员都分别提交了论文。
目录 综合类
山东省部分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风险评估和治理研究
曹县近年来农田害鼠发生动态及无害化治理
同型巴蜗牛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毒饵罐控制农田鼠害效果试验研究
GIS及其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进展
保障出口番茄质量与保护地安全生产的几项新技术
滨州市冬枣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
充分发挥植保资源优势积极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大力开展植物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全力打造绿色植保
德国等欧盟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建设与实施概况
冬枣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
菏泽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现状与无害化治理对策
基层植保现状与工作思路
实施“绿色餐桌”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外来生物入侵
“秸秆生物反应堆”在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的应用效果研究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农产品和环境安全
立足服务“三农”搞好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
聊城市植保体系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植保服务内涵的变迁与对策
强化植保职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日照市植保工作发展思路与对策
山东省出口蔬菜农残控制体系研究
山药病虫害及其无害化治理技术
大豆田菟丝子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浅析国外引种审批和检疫
植保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对策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措施
浅论农民增收的途径
蔬菜田蜗牛的发生及其综合治理
树立植保新理念搞好植保多元化服务
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开创植保工作新局面
天达2116在芦笋上应用效果
潍坊市“十五”植保工作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打算
无公害大蒜病虫害标准化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田土壤的科学管理与无害化处理
无公害西瓜栽培及病虫害治理技术
无公害鲜食地瓜生产技术
夏津县棉田地膜污染状况调查
影响冬枣坐果原因调查分析
营造绿色植保促进农产品质量水平提高
西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措施
郓城县蔬菜田无公害植保技术应用研究初报
植物保护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
淄博市反季节无公害双孢菇关键技术初探
淄博市玉米田有害生物种群发生变化趋势及防治对策
大蒜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甜瓜病虫害安全控制技术
发展无公害蔬菜必须从“源头”抓起
病理类
棉花生理性枯萎的发生特点原因及综防措施
大棚蔬菜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和综合防治技术
2005年莱州市小麦全蚀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为害调查
冬枣黑斑病化学防治研究
模糊多因子综合评判预报小麦丛矮病技术研究
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
威海市春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原因探讨
威海市苹果褐斑病大发生原因初探
药剂防治棚室番茄根结线虫病试验初报
草莓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
鲁西地区玉米弯孢叶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徐洪明 李维江 杨艳艳
昆虫类
2004年小麦蚜虫发生特点及为害损失率测定 胡英华
2006年滨州市棉田二代棉铃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周 霞
茌平县玉米耕葵粉蚧的发生特点及综防对策 刘家魁 吴宝瑞 宋梅风等
果园金龟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高坤金姜好胜 温吉华等
害虫天敌资源类群区系及保护利用 王尽松 李瑞花 邱艳菊
花生蛴螬严重发生的原因与综合防治技术 孙明海 顾士莲 刘西莉等
花生蛴螬天敌——土蜂的保护利用技术初探 曹秋华 曹跃文 刘美昌等
抗虫棉田棉铃虫发生加重原因浅析 董保信 朱军生 王帅宇
山东省蔗扁蛾的发生与防除对策 徐鲁 常兆芝 张红梅等
七种有机磷杀虫剂对暗黑鳃金龟甲的毒力测定 李爱民 刘同位 李明珍
三种频振式杀虫灯诱蛾试验比较 段陈波毕桂梅
山东省农业蚜虫发生现状及其无公害治理技术 李照会董宇奎 张发利等
碳化氨防治大蒜根螨田间试验 胡英华 刘汉舒王腾飞
小麦红吸浆虫老熟幼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童金春 张多贤 张海燕等
利用性诱剂对招远金纹细蛾发生消长规律的观察 高坤金 冷德训 万春先等
性诱剂对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技术研究 高坤金冷德训 万春先等
转Bt基因抗虫棉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李瑞花 王尽松邱艳菊
2005-2006年烟粉虱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杨连俊
频振式杀虫灯对花生田蛴螬发生程度的影响与推广应用 孔德生 魏靖 孙明海等
苹果树红蜘蛛加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李丰志
几种药剂对小菜蛾和甘蓝夜蛾的防治研究 邱承军 周丽霞 宋国春等
农药类
O.2%高渗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福达甲维)防治小菜蛾田间试验报告 刘金智 辛增英 张新华等
30%邦得乳油防治花生蛴螬效果分析 曹跃文尹相甫 冯志花等
2%宁南霉素水剂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苏加岱 胡英华 王 鹏等
24号抗菌素防治甜菊叶斑病药效试验 马井玉 冯亚平 王淑霞等
600/0百泰对卵菌纲真菌引起的蔬菜病害控制技术研究 朱坤余 祝传玉 刘秀玲等
多抗霉素对蔬菜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效果 赵连生 孙荣跃 郝淑静等
三种杀菌剂防治菜豆炭疽病药效试验报告 高密市植物保护站
3%克菌康防治黄瓜角斑病药效试验初报 肖俊中 曹长余 庞淑萍
70%安克WP等3种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高密市植物保护站
25%阿米西达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肖俊中 曹长余 韩秀玲
3%克菌康WP等4种药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药效试验 高密市植物保护站
菇类蛋白多糖对烟草、番茄和黄瓜病毒病防治效果研究 李建平 韩书霞孙荣跃等
微晶腊可分散液剂对韭菜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刘 震孔繁华 孙竹波等
o.3%印楝素乳油防治小菜蛾的药效试验 潘月庆 刘建伟 李振山
1.5%除虫菊素+苦参碱水乳剂防治姜螟的应用研究 王田明 许峰
3%除虫菊素微胶囊悬浮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总结 刘美昌 曹秋华 尹相甫等
35%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治花生蛴螬效果分析 曹跃文 张佃文 刘美昌等
40%二·莠水悬浮剂茎叶处理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研究 孙荣耀 李建平 李连芳等
98%巴丹可溶性粉剂防治小菜蛾试验报告 刘家魁 宋梅风 吴宝瑞等
安全用药应从规范农药商品名称做起 高升荣 于光利 李志华
除草剂药害的诊断及其预防补救措施 曲厚兰
从农药的中毒谈规范我国农药的管理与应用 杨向黎黄传辉 陈春丽
翠贝50%SC应用技术研究 鲍丽丽 刘凤欣 李霞等
防治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示范 王尽松 李瑞花 邱艳菊等
防治棉蚜药剂筛选试验 王尽松 李瑞花 邱艳菊等
福帅得50%悬浮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江新林 李亚丽
论生物农药的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张柏松 万鲁长 张玉涛等
棉田常见除草剂药害及预防补救措施 王小梦
棉田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于佃平 李瑞花 王尽松等
农药的正确使用与可持续植保的发展 王秀刚
化学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爱民 韩英杰 李明珍
出口菠菜中毒死蜱残留变化规律研究 任宝珍 原永兰 林彦茹
浅议农药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邱东晓 王树海 宋秀英
三种药械防治棉铃虫田间效果比较 李登青 李爱民 刘同位等
微生物除草剂研究进展 马井玉 张龙平 江金春等
阿米西达在黄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李明立 曹长余 宋姝娥等
安打在菠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李明立 宋妹娥嵇俭等
康壮素调节辣椒生长效果试验 邵 霞赵 勇 赵秀珍等
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草胺·莠去津悬乳剂除草剂 夏 雨 李国全王 英
……
序言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源和市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不断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逐步提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为此,2005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提升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内外贸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6年9月22日,借山东农业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山东省植保总站、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山东植物病理学会、山东农业昆虫学会、山东植物保护学会在泰安联合召开了“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讨会”。会议期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安全局林伟博士、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叶纪明副所长、山东省农业厅刘同理副巡视员等分别就日本“肯定列表”等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国内外农药发展趋势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代化农业建设构架与政策作了专题报告;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王金信副院长、莱阳农学院植保学院李保华教授、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杨崇良研究员、济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原永兰副局长、山东省植保总站任宝珍副站长等分别就农田杂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梨黑星病流行规律与预测预报、小麦病虫害研究进展、关于输日蔬菜农残问题思考和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参加会议的有关学会会员、植保工作人员、出口农产品生产企业人员、农药生产和经营行业人员都分别提交了论文。
为了让相关单位的人员尽快地了解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情况,现将领导、专家报告和部分论文汇编成《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孙庆国、丁绍武、高祥文、付洪信、管叙胜、于永洲等对该书的出版发行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所限,难免出现错误和疏漏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综合类、
同型巴蜗牛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徐洪明邵霞李维江周红霞王洪军
(山东省东阿县植保站,东阿252200)
摘要:2003~2005年8月,东阿县部分乡镇玉米田和大豆田同型巴蜗牛严重发生,发生面积0.3万hm2,一般玉米田平均有蜗牛6.7头,株,最高27头,大豆田平均31.5头/m2,最高75头。由于该有害生物历年很少发生,群众不了解其发生规律和特点,导致防治不及时,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损失。本文以近3年对不同地块系统观察和普查资料,分析了其生活规律和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同型巴蜗牛;生活习性;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同型巴蜗牛属软体动物,自2003年起,连续3年在部分乡镇暴发成灾,已成为该县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害生物,特别是2005年发生面积达到0.3万hm2,以幼螺和成螺舐食玉米和大豆叶片,同时,影响开花授粉,降低结实率,不同程度地影响作物产量;另外,由于群众不能科学防治,导致防治效果差,增加了防治成本。笔者从2003年开始。在发生最重的铜城办事处兴屯村、耿庄村对该有害生物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定期对不同地块进行普查和跟踪观察,基本摸清了同型巴蜗牛在东阿县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为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1生活习性
1.1生活规律
同型巴蜗牛每年在东阿县发生1代,5~6月为交配产卵期,每个成螺可产卵30粒以上,6-7月为孵化幼螺期,8-9月为成螺发生盛期,也是为害最重的时期,螺层周缘或合缝处有一条暗褐色带是区别于其他蜗牛的典型特征。该有害生物多生于草丛、秸秆、土缝、作物根系土块等阴暗、潮湿、多腐殖质的地方,在疏松的土层中可随温度变化上下活动,喜温暖潮湿天气.常在多雨季节形成为害高峰,干旱情况下,白天潜伏,夜间活动,一般下午6点后活动为害。夜间达到取食高峰,早晨5点后陆续入土或隐蔽。
1.2为害症状
同型巴蜗牛大田寄主为玉米和大豆,很少为害棉花,主要取食作物的幼苗、叶片或其他的幼嫩器官,形成较大的缺刻、孔洞,或舐食叶片成透明薄片状,初孵幼螺只取食叶肉,残留表皮:个体稍大后用齿舌舐食玉米下部叶片成条状,舐食大豆叶片成缺刻或孔洞形成网状,同时分泌黏液污染叶片,影响光合作用,下部叶片受害程度重于上部叶片;进入8月份后大龄成螺舐食玉米雌穗花丝和大豆花序,影响授粉,不同程度地影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