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共6册)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共6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页码:2975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806608052
·条形码:9787806608050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THE SECOND WORLD WAR
·套装数量:6
·图书品牌:公元文化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共6册)1941年上半年,英国仍在北非、地中海、中东和大西洋上孤军奋战,损失军舰和商船共300万吨之巨,情势非常危急。罗斯福决定在冰岛设立基地,由美军参与护航。4月13日,日苏签定中立条约;美日间有关太平洋问题的谈判却毫无进展,因为美方坚持日本先从中国撤兵。6月22日,苏联突遭德军袭击,顷刻间西部边界就被全线突破,损失惨重。丘吉尔当初预期德、苏必将开战的时刻,终于到来。英国向苏军输送军火物资,改变了英国孤立作战的情势。7月起,美国大力供应英苏所需军火;8月份,英、美通过“大西洋宪章”,奠定日后建立联合国的思想基础。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三天后德国向美国宣战,美国正式参战。丘吉尔所设想的英、美、苏三国的伟大联盟终于实现。邱吉尔举世公认的文学素养,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流畅易读,因为他“一辈子都在和句子谈恋爱”、“本身就是修辞机器”,所以我们有幸读到一部不以生涩难懂取胜的旷世巨著。他精雕细琢每个人物,营造生动鲜活的印象,既不溢美也不扭曲的评论,始终保持史家客观立场;他以如椽之笔重塑战时氛围,读者一如亲临现场,感受纷乱紧张的时局。全书可看到邱吉尔雄才大略,如何以言词恳切的讲演撼动人心,如何在危急紧绷战事统领全局、把握时机,他的自信幽默、眼光独到,使本套书不仅仅是珍贵历史纪录,也可当作领袖成功之道细细阅读。
媒体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
入选美国“当代文库100”——20世纪百大英文非小说
“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
——瑞典文学院院士在为丘吉尔颁发诺贝尔奖时致辞
“在黑暗的年代里,他的言语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在人类冲突的领域里,以前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如此众多的人都应该深深地感激一个人。”
——瑞典文学院院士 利列斯特兰德
“大政治家和大战士难得也是大作家……丘吉尔的政治和丈学成就太大了,我们忍不住要将他刻画成拥有西塞罗文才的恺撒大帝。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历史领袖人物两样兼备又这么杰出,跟我们如此接近。”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 席瓦兹
“这确实是一本伟大的书,它撼动了人们的心灵,并为这段影响历史的过程留下了忠实记录。”
——《西部邮讯》
“何其幸运,我们拥有这些珍贵的财产,它将会流传后世,让后人们阅读再三。”
——查尔斯·韦博斯爵士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共6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
入选美国“当代文库100”——20世纪百大英文非小说
“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
——瑞典文学院院士在为丘吉尔颁发诺贝尔奖时致辞
“在黑暗的年代里,他的言语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在人类冲突的领域里,以前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如此众多的人都应该深深地感激一个人。”
——瑞典文学院院士 利列斯特兰德
“大政治家和大战士难得也是大作家……丘吉尔的政治和丈学成就太大了,我们忍不住要将他刻画成拥有西塞罗文才的恺撒大帝。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历史领袖人物两样兼备又这么杰出,跟我们如此接近。”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 席瓦兹
“这确实是一本伟大的书,它撼动了人们的心灵,并为这段影响历史的过程留下了忠实记录。”
——《西部邮讯》
“何其幸运,我们拥有这些珍贵的财产,它将会流传后世,让后人们阅读再三。”
——查尔斯?韦博斯爵士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邱吉尔在二次大战刚结束,被英国人民以选票请下台后,花费六年时间完成的旷世巨作,洋洋洒洒360万字,收录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个人保存资料,以及200多幅珍贵史料图片,卷帙繁浩,气势磅礡。全书记述30年代初期一直到二战结束后,当代重大国际事件和进程,极具史料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书成之际,立刻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以极具“历史写作和传记价值”,一举夺下文坛最高荣誉桂冠。此后,本书载誉国际,直至今日。
目录 第一卷
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
第一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二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
第三章 潜伏的危险
第四章 阿道夫·希特勒
第五章 被蝗虫吃光的年代
第六章 日益阴暗的景象
第七章 空中均势的丧失
第八章 挑战和反响
第九章 空中和海上的问题
第十章 对意大利的制裁
第十一章 希特勒动手了
第十二章 用于重整军备的间歇期,西班牙
第十三章 德国武装起来了
第十四章 艾登先生担任外交大臣和他的辞职
第十五章 强夺奥地利
第十六章 捷克斯洛伐克
第十七章 慕尼黑的悲剧
第十八章 慕尼黑之冬
第十九章 布拉格,阿尔巴尼亚,英国对波兰的保证
第二十章 苏联之谜
第二十一章 到了战争边缘
下部 晦暗不明的战争(1939年9月3日-1940年5月10日)
第二十二章 战争
第二十三章 海军部 的重大任务
第二十四章 波兰的覆灭
第二十五章 战时内阁的问题
第二十六章 法国前线
第二十七章 战斗加剧
第二十八章 磁性水雷
第二十九章 普拉特河口外的海战
第三十章 斯堪的纳维亚,芬兰
第三十一章 一个黑暗的新年
第三十二章 风暴之前
第三十三章 海上的交锋
第三十四章 纳尔维克
第三十五章 特隆赫姆
第三十六章 在挪威的挫折
第三十七章 挪威:最后的阶段
第三十八章 政府倒台
附录
I.杂类
(1)与格兰迪伯爵谈话的内容
(2)我关于海军航空兵的备忘录
(3)关于军需机构的备忘录
(4)1936年7月28日我在两院保守党议员代表团褐见首相时的发言
(5)第一线飞机产量比较
(6)海军实力表
(7)1939年9月12日的备忘录
(8)船舰的新建和改建
(9)新造军舰计划
(10)舰队基地
(11)对土耳其的海军援助
(12)灯火管制
(13)关于防御磁性水雷的各种措施的节略
(14)德国第47号潜艇作战日记节录
(15)“耕种者第六号”
(16)战争开始后8个月内英国因敌方攻击所损失的商船数字
(17)“皇家海军”作战计划
(18)在挪威战役中海军的损失
Ⅱ.海军大臣的节略
1939年9月
1939年10月
1939年11月
1939年12月
1940年1月
1940年2月
1940年3月
1940年4月
一些有关人事的问题
第二卷
上部 法国的沦陷
第一章 全国联合
第二章 法兰西之战
第三章 法兰西之战
第四章 向海岸撤退
第五章 援救敦刻尔克
第六章 竞相抢夺
第七章 再谈法国
第八章 本土防御
第九章 法国的痛苦
第十章 波尔多停战
第十一章 海军上将达尔朗和法国舰队奥兰事件
第十二章 反攻的利器
第十三章 绝境
第十四章 入侵问题
第十五章 “海狮”作战计划
下部 单独作战
第十六章 不列颠之战
第十七章 闪电战
第十八章 “伦敦毫不在乎”
第十九章 巫术战
第二十章 美国驱逐舰和西印度群岛的基地
第二十一章 埃及与中东
第二十二章 取道地中海
第二十三章 9月的紧张局势
第二十四章 达喀尔
第二十五章 艾登先生的使命
第二十六章 同维希和西班牙的关系
第二十七章 墨索里尼进攻希腊
第二十八章 租借法案
第二十九章 德国与俄国
第三十章 海上的灾难
第三十一章 沙漠中的胜利-
附录
(1)首相以个人名义发出的备忘录和电报
(2)英国、盟国和中立国运输船在敌方攻击下所损失的吨位数
(3)1940年不列颠之战中的飞机实力
(4)丘吉尔先生与孟席斯先生关于达喀尔的来往函电
(5)作战计翅J代号表
(6)缩写表
第三卷
上部 德国东进(1941年1月-6月)
第一章 沙漠地区和巴尔干各国
第二章 战火蔓延
第三章 闪电战与反闪电战,赫斯
第四章 地中海战争
第五章 征服意大利在非洲的帝国
第六章 援助希腊的决定
第七章 大西洋战役:西部 海口地区
第八章 大西洋战役:美国的干涉
第九章 南斯拉夫
第十章 日本特使
第十一章 沙漠侧翼,隆美尔,托卜鲁克
第十二章 希腊战役
第十三章 的黎波里与“老虎”计划
第十四章 伊拉克的背叛
第十五章 克里特岛:危机临头
第十六章 克里特岛:战役经过
第十七章 “俾斯麦”号的命运
第十八章 叙利亚
第十九章 韦维尔将军的最后努力:“战斧”计划
第二十章 苏联的报应
下部 战争临到美国
第二十一章 我们的苏联盟友
第二十二章 非洲战事的间歇托卜鲁克的防御战
第二十三章 我同罗斯福的会晤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宪章
第二十五章 对俄国的援助
第二十六章 波斯与中东
第二十七章 英国的实力日益增强
第二十八章 同俄国更密切的接触
第二十九章 前进之路
第三十章 在陆地、空中和海上进行的“十字军战士”行动
第三十一章 日本
第三十二章 珍珠港!
第三十三章 在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航行
第三十四章 我提出的作战计划和以后战事的演变
第三十五章 华盛顿和渥太华之行
第三十六章 英美一致
第三十七章 回到暴风雨中
附录
(1)略语表
(2)密码代号表
(3)首相以个人名义发出的备忘录和电报
(4)英国和德国空军实力的估计
(5)被敌人击沉的英国、盟国和中立国的商船和渔船每月数字统计表
(6)军事指令和备忘录
(7)首相以个人名义发出的备忘录和电报
(8)首相致澳大利亚政府的电报
(9)英国派往美国的购买代表团
(10)英美俄三国会议
(11)印度洋上的海军部署
(12)供应中东的坦克
(13)有关海军工作的指令和备忘录
( 14)1941年各部大臣任命名单
第四卷
上部 日本的猛攻
第一章 大洋洲方面的忧虑
第二章 沙漠上的挫折
第三章 马来亚的惩罚
第四章 信任投票
第五章 内阁的变动
第六章 新加坡的沦陷
第七章 潜艇的乐园
第八章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失守
第九章 进犯缅甸
第十章 锡兰和孟加拉湾
第十一章 缺少船舶的致命难题
第十二章 印度:克里普斯调查团
第十三章 马达加斯加
第十四章 美国海战胜利
第十五章 北极护航运输船队
第十六章 空中攻势
第十七章 马耳他岛与沙漠
第十八章 “立即开辟第二战场!”
第十九章 莫洛托夫的访问
第二十章 战略的自然选择
第二十一章 隆美尔的进攻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访问华盛顿
第二十三章 不信任投票
下部 挽回非洲局势
第二十四章 第八集团军陷入绝境
第二十五章 “火炬”作战计划的决定
第二十六章 我的开罗之行,改组司令部
第二十七章 莫斯科第一次会议
第二十八章 莫斯科建立了联系
第二十九章 回到开罗
第三十章 “火炬”作战计划的最后形成
第三十一章 不安和紧张
第三十二章 苏联的“谢谢你”
第三十三章 阿拉曼战役
第三十四章 火炬点燃起来了
第三十五章 达尔朗插曲
第三十六章 胜利带来的种种问题
第三十七章 我们需要会晤
第三十八章 卡萨布兰卡会议
第三十九章 阿达纳与的黎波里
第四十章 回国后的困境
第四十一章 俄国与西方盟国
第四十二章 突尼斯的胜利
第四十三章 第三次访问华盛顿
第四十四章 战争与和平的各种问题
第四十五章 向意大利进军
附录
(1)略语表
(2)密码代号表
(3)首相以个人名义发出的备忘录与电报
(4)新加坡的防务
(5)1942年英国、盟国以及中立国的船舶由于敌人行动而损失的每月数字
(6)关于战后情况的保证
(7)1942年各部大臣任命名单
(8)1942-1943年英美部队高级军官任命名单
第五卷
上部 战胜意大利
第一章 制海权,瓜达卡纳尔岛和新几内亚
第二章 攻克西西里岛
第三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
第四章 向西去啊!人造港
第五章 魁北克会议:“四分仪”
第六章 意大利:停战
第七章 对意大利的进攻,重访白宫
第八章 萨勒诺战役,归航
第九章 忙于国内事务
第十章 与戴高乐将军的紧张关系
第十一章 支离破碎的轴心
第十二章 失去胜利良机的岛屿
第十三章 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第十四章 第三战场的僵局
第十五章 北极运输船队的复航
第十六章 莫斯科外长会议
第十七章 三国会议的产生,最高统帅问题
下部 从德黑兰到罗马
第十八章 开罗
第十九章 德黑兰:会议开幕
第二十章 谈话与会议
第二十一章 德黑兰:难题
第二十二章 德黑兰:结论
第二十三章 重访开罗,最高统帅
第二十四章 在迦太基古城遗址,安齐奥
第二十五章 在马拉喀什,疗养时期
第二十六章 铁托元帅和南斯拉夫
第二十七章 对安齐奥的突击
第二十八章 意大利:卡西诺
第二十九章 日益增强的空中攻势
第三十章 希腊的苦难
第三十一章 缅甸及其外围
第三十二章 对日作战的策略
第三十三章 “霸王”作战计划的准备工作
第三十四章 罗马
第三十五章 前夜
附录
(1)略语表
(2)密码代号表
(3)首相以个人名义发出的备忘录和电报
(4)英国、盟国和中立国每月因遭受敌人袭击而损失的船舶总数
(5)德国和意大利部队部署简况
(6)莫斯利夫妇的释放宪法问题
(7)各部 大臣名单
第六卷
上部 胜利的浪潮
第一章 D日
第二章 从诺曼底到巴黎
第三章 无人驾驶武器的轰炸
第四章 向法国南部进攻
第五章 巴尔干的动乱,俄国人的胜利
第六章 意大利与里维埃拉的登陆
第七章 罗马,希腊问题
第八章 亚历山大的夏季攻势
第九章 华沙的殉难
第十章 第二次魁北克会议
第十一章 在缅甸境内挺进
第十二章 莱特湾战役
第十三章 西欧的解放
第十四章 访问莫斯科的序幕
第十五章 10月在莫斯科
第十六章 巴黎
第十七章 阿登的反扑
第十八章 英国对希腊的干涉
第十九章 在雅典过圣诞节
下部 铁幕
第二十章 一个新的会议的;隹备
第二十一章 雅尔塔:世界和平计划
第二十二章 俄国和波兰:苏联的诺言
第二十三章 雅尔塔尾声
第二十四章 渡过莱茵河
第二十五章 关于波兰的争议
第二十六章 苏联的怀疑
第二十七章 西方在战略上的分歧
第二十八章 高潮:罗斯福逝世
第二十九章 跟苏联的摩擦不断增长
第三十章 最后的进军
第三十一章 亚历山大在意大利的胜利
第三十二章 德国的投降
第三十三章 一段令人不安的插曲
第三十四章 分歧的开始
第三十五章 联合政府的结束
第三十六章 一个命运攸关的决定
第三十七章 击败日本
第三十八章 波茨坦:原子弹
第三十九章 波茨坦:波兰边界问题
第四十章 我的记载的结束
附录
(1)缩写表
(2)代号表
(3)首相研发出的指示、节略和电报
(4)向法国南部进攻
(5)英国、盟国和中立国船舶因敌人的行动而造成的损失每月统计
(6)首相的胜利广播演说
(7)大西洋战役:最后阶段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情况
(8)大臣任命表
……
序言 我曾在《世界危机》、《东战线》和《战后》三书中记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情;我必须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各卷乃为承前之作。如果本书全部完成,与以上各书合起来,将成为又一次“三十年战争”的记载。
同前面各书一样,我尽力之所及,仿效了迪福的《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的撰述方法,在那本书中,作者以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记述和议论重大的军事和政治事件。我也许是惟一的身居政府高位并经历了有历史记载以来两次最大劫难的人。不过在第一次大战中,我虽担任负责的、但毕竟还是次要的职位,而在第二次对德战争中,有五年多我是英王陛下政府的首脑。因此这本书是我以不同的立场和非以前各书所能有的更大的权威来写的。
我的全部公务工作几乎都是我口授秘书办理的。在我任首相的时期内,我发布的备忘录、训令、私人电报和节略,总数几达一百万字。那时每天都得处理许多重要的事情,而所根据的又是当时所能得到的资料,因此,当时逐日逐日写出来的这些文件自然难免有许多缺点。但综合在一起,这就是由一个在不列颠帝国和联邦的战争和政策上负主要责任的人在当时所看到的那些重大事件的真实记载。我不知道现在是否有、或过去曾有过这种关于战争和政府工作的逐日记录。我并不把它称为历史,因为编写历史是属于后代人的事。但我有信心地宣称,它是对历史的一个贡献,将对后世有所裨益。
这30年来的行动和主张,包含和表现了我的毕生努力,我愿人们据此而对我作出评断。我恪守我的一个原则:对于在战争或政策上的任何措施,除非事前我曾公开或正式发表过意见,或提出过警告,我决不作事后的批评。实际上,我在事后的回顾中,已对当时争论中的许多严峻之词改变得温和些了。我记述了那么多我所爱戴和尊敬的人同我的分歧,使我十分难过。但是,如果不把过去的教训提出于未来之前,那就不对了。本书记下了那些诚实而善良的人的行为,但愿不至于有人因此而轻视他们,却不去扪心自问,不检讨自己履行公职的情形,不吸取过去的教训作为他自己的未来行为的借镜。
文摘 上部
第二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1922-1931年
1922年间,英国出现了一位新的领袖鲍德温。他在国际舞台上原是一个不知名的或不被注意的人物.在国内事务中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角色。他在战时曾任财政部财务大臣,而这时则当贸易大臣。从1922年10月他取代了劳合·乔治起,直到1937年5月摆脱沉重的工作,满载着荣誉和公众的尊敬,严肃而沉默地退休到伍斯特郡故乡时为止,他是英国政治上的统治力量。我和这位政治家的关系,是我下面所要讲的事情中的一部分。我和他的分歧有时很严重,但在所有这些年月中,直到后来,在我们个人之间从未发生过不愉快的会见或接触,我也从来没有感到在个人之间不能和他真诚交谈和彼此了解。
劳合·乔治的联合政府受到因爱尔兰法案而引起的来自党内的压力,随着势在必行的大选的临近而日益增加。问题产生了:在大选前我们是仍维持联合政府还是先把它解散。联合政府内的各政党和各内阁大臣曾经共事多年,共同担负许多责任,所以在全国人民之前保持团结似乎更符合公众的利益和英国政治的风度。为了使远为强大的保守党容易接受起见,首相和我曾在这一年初用书面提出辞职,并以私人身份支持保守党的奥斯汀·张伯伦组织新政府。保守党的领袖们把这封信考虑了以后,坚决地答复说他们不能接受我们这种牺牲,并说我们必须共同进退。这种侠义的精神未能得到党内其他党员的支持,这时保守党觉得自己十分强大,足以独掌国家权力。
保守党以压倒的票数决定和劳合·乔治破裂而结束了联合政府。同曰下午,首相辞职。早上他们这些人还是我们的朋友和同僚,到晚上他们成了我们的政敌,一心一意想把我们逐出政治舞台。所有曾经和我们一起作战的杰出的保守党人以及大多数内阁大臣,除了惟一的出人意料的例外的寇松勋爵,都随劳合·乔治告退了。其中包括保守党四个最能干的人物:阿瑟·鲍尔福、奥斯汀·张伯伦、罗伯特·霍恩和伯肯黑德勋爵。在这个紧要关头,我因患阑尾炎而施行手术,等到第二天早晨恢复知觉时才知道劳合.乔治政府已经辞职,我不仅失去了我的阑尾,也失去了我的自治领及殖民地事务大臣的差使。我自认为,我在担任该职时,不论在议会和行政方面都有相当的成就。一年以前曾经因严重的健康原因离开我们的那位博纳·劳先生,勉强承诺出任首相之职。他所组成的内阁,可以称之为“第二届十一人内阁。”
杰出人物鲍德温先生任财政大臣。首相请国王下令解散议会,而人民也想有所改变。博纳·劳先生有鲍德温先生在旁协助,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