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
 |
|
 |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35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ISBN:9787208068223
·条形码:97872080682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内容简介: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尔一直是一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之中。如今作为作家的帕慕克,以其独特的历史感与善于描写的杰出天分,重访家族秘史,发掘旧地往事的脉络,拼贴出当代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生活。跟随他的成长记忆,我们可以目睹他个人失落的美好时光,认识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历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
作者简介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布尔,曾在伊斯坦布尔科技技大学主修建筑。2006年获诺贝文学奖,作品已经被译为40多种语言出版。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于2005年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帕慕克因此书获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媒体推荐 一部个人的历史,一座城市的忧伤。
在天空中冷空气跟热空气交融会合的地方,必然会降下雨露;海洋里寒流和暖流交汇的地方会聚衍鱼类;人类社会多种文化碰撞,总是能产生出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因此可以说,先有了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然后才有了帕慕克的小说。
——莫言
帕慕克忠诚于他内心丰富的诗意。一曲意味深长的迷人哀歌——唱给记忆中的童年,唱给伊斯坦布尔——把他带到世界面前。
——《观察家报》
编辑推荐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伊斯坦布尔的命运就比我的命运:我依附于这个城市,只因她逃造就今人的我。2006年诺贝文学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自传性作品。
目录 01 奥尔罕的分身
02 幽暗博物馆内的照片
03 我
04 帕夏宅邸的拆毁
05 黑白影像
06 勘探博斯普鲁斯
07 梅林的博斯普鲁斯
08 母亲、父亲和各种消失的事物
09 另一栋房子:奇哈格
10 “呼愁”
11 四位狐独忧伤的作家
12 我的祖母
13 欢乐单调的学校生活
14 痰吐止禁
15 拉西姆与都市专栏作家
16 不要张着嘴巴走在街上
17 绘画之乐
18 科丘搜集的史实与奇事
19 土耳其化的君土坦丁堡
20 宗教
21 富人
22 通过博斯普鲁斯的船只
23 奈瓦尔在伊斯坦布尔
24 戈蒂耶忧伤地走过贫困城区
25 西方人的眼光
26 废墟的“呼愁”
27 美丽如画的偏远邻里
28 画伊斯坦布尔
29 画画和家庭幸福
30 博斯普鲁斯海上船只冒出的烟
31 福楼拜于伊斯坦布尔
32 兄弟之争
33 外侨学校的外国人
34 所谓不快乐,就是对讨厌自己和自己的城市
35 初恋
36 金角湾的船
37 与母亲的对话
关于照片
……
文摘 插图:

但不只是没人弹的钢琴而已。每一间公寓里还有一个上锁的玻璃柜,柜子里陈列着没人碰过的中国瓷器、茶杯、银器、糖罐、鼻烟盒、水晶杯、玫瑰香味的水壶、餐具和香炉,虽然我偶尔在这些东西当中找地方藏小汽车。屋内有珍珠镶嵌的废弃书桌,不见头巾的头巾架,后面未藏任何东西的日式屏风和新艺术帘幕。书房里的玻璃柜内,放着我那医生伯父积尘的医学用书:打从他移民美国之后二十年来,谁也没碰过这些书。在我童稚的想法里,这些房间的布置不是为活人,而是为死人。(每隔一段时间,某间客厅里的咖啡桌或雕花斗柜会消失不见,结果出现在另一层楼的另一间客厅。)
祖母若是觉得我们在她的银丝椅上坐没坐相,便会提醒我们注意:“坐直了!”客厅不是让你坐得舒服的地方,它是为某位假想中的访客展现这是一户西化家庭而布置的小型博物馆。斋月期间不斋戒的人,身处这些玻璃柜和毫无生气的钢琴当中,或许比盘腿坐在摆满座垫和长椅的房间里来得心安理得。虽然大家都知道西化可脱离伊斯兰的律法,却没人知道西化还有什么别的好处。因此你不仅在伊斯坦布尔的富裕人家看得见客厅博物馆,之后的五十年,土耳其全国各地的客厅都看得到这些杂乱沉闷的西方摆设。随着19r70年代电视的到来,这些摆设才不再流行。一旦发现原来坐在一起观看晚间新闻如此愉快,大伙的客厅就从小型博物馆变成小型剧院——虽然你仍听说古老的家族把电视摆在中央过道上,博物馆客厅则上了锁,在假日或贵宾来访时才打开。但不只是没人弹的钢琴而已。每一间公寓里还有一个上锁的玻璃柜,柜子里陈列着没人碰过的中国瓷器、茶杯、银器、糖罐、鼻烟盒、水晶杯、玫瑰香味的水壶、餐具和香炉,虽然我偶尔在这些东西当中找地方藏小汽车。屋内有珍珠镶嵌的废弃书桌,不见头巾的头巾架,后面未藏任何东西的日式屏风和新艺术帘幕。书房里的玻璃柜内,放着我那医生伯父积尘的医学用书:打从他移民美国之后二十年来,谁也没碰过这些书。在我童稚的想法里,这些房间的布置不是为活人,而是为死人。(每隔一段时间,某间客厅里的咖啡桌或雕花斗柜会消失不见,结果出现在另一层楼的另一间客厅。)
祖母若是觉得我们在她的银丝椅上坐没坐相,便会提醒我们注意:“坐直了!”客厅不是让你坐得舒服的地方,它是为某位假想中的访客展现这是一户西化家庭而布置的小型博物馆。斋月期间不斋戒的人,身处这些玻璃柜和毫无生气的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