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美食 >

防治癌症、心脏病、骨质疏松的神奇大豆

2011-03-2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防治癌症、心脏病、骨质疏松的神奇大豆 去商家看看
防治癌症、心脏病、骨质疏松的神奇大豆 去商家看看

 防治癌症、心脏病、骨质疏松的神奇大豆


基本信息·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页码:139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10365932
·条形码:978781036593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健康脉动系列
·外文书名:The Soy Sensation

内容简介 正当中国人的饮食快速西化,有种传统的东方食物却成功征服欧美人士的胃。不仅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为它的功效背书,公布它对干预防心脏病有正面影响,还有许多的医学研究已经证实,它可以预防前列腺癌、乳癌等与荷尔蒙相关的癌症及其他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文明病,还可对抗更年期症状、疲倦与老化等诸多的病症,这对于饮食逐渐西化、文明病罹患率不断攀升的我们来说,与其辛苦寻求昂贵费力的医疗保健之道,不如去探索眼前的这个引领西方健康潮流的东方平凡食物——大豆。
  本书由三位营养专家合力带你探索大豆中的健康成分,针对现代人最担忧的病症,说明以大豆取代部分肉类与乳制品对于人体健康所能带来的重大改变,包括降低胆固醇浓度,增加骨骼密度、减低乳癌与前列腺癌的罹患率、减少潮红等更年期症状而无副作用,以及减缓老化速度等等。作者并教你如何烹调出美味的大豆食物,提供从辣炒到布丁、正餐到点心的大豆食谱、让你以高纤维、低胆固醇、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质取代低纤维、高脂的饮食。
  别让错误的饮食习惯伤了你的健康,适度地以豆浆取代牛奶、豆腐取代肉类,将大豆食物纳入你的日常饮食当中,是现代人最经济、最有效的保健养生之道。
作者简介 杰克·查蓝Jack Cgallem,知名营养学作家,已著有近40本的医疗保健类著籍,现任职于《营养学人》发行人兼总主笔,并为《天然健康》、《营养科学新闻》等杂志的专栏作家。
译者简介;
许萍,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现为兼职译者。
媒体推荐
不管你是男性或女性、年轻人或老年人,每天固定食用大豆食物既可让你身强力壮,更可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五千年来,大豆在亚洲人的饮食当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近几年来,更风行至美国与欧洲,大豆食品已经成为至少10亿人每天必定摄取的饮食之一。
由于大豆含有优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油脂,以及一些被称为植物性雌激素的天然物质,让大豆饮食蔚为风气。我们可以在所有的植物类食物中发现类似的植物性雌激素,但惟有大豆中所含的异黄酮——植物性雌激素的一种,特别的丰富。研究学者认为,由于亚洲人终其一生都在摄取这种富含异黄酮的大豆食品,因此罹患心脏病与癌症的比例比西方人来得低。
异黄酮拥有几种可促进健康的物质,如抗氧化剂,它们可消除会氧化、老化人体的邪恶分子,也可抑制易刺激癌症生长的化学物质。
此外,异黄酮是一种弱性的雌激素,这种自然雌激素有益于女性的身体健康,且一点危险性也没有;而对男性而言,这种自然雌激素可除去过量的男性荷尔蒙与雌激素,可减低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科学研究显示,在饮食中加入大豆异黄酮与其他种类的雌激素有益健康,其主要好处如下:
◆大豆异黄酮中的微量雌激素可减轻女性在近停经期时所发生的热潮红症状,以及增加女性在更年期过后的骨质密度。
◆大豆异黄酮可降低胆固醇、减低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大豆之中所含的植物性雌激素还会抑制身体吸收胆固醇。此外,具有抗氧化剂属性的异典酮也可保护血管,不受到胆固醇的影响。
◆大豆异黄酮似乎也可以降低人体罹患乳癌与前列腺癌的风险。
我们要如何将大豆纳入每日饮食中呢?多年前,在美国只有十分注重养生的人才会将大豆拿来当食物的配料,甚至只能在健康饮食店中不起眼的架上才能发现这项食物。现在,这种情形已彻底改观了。不仅是健康饮食店,甚至连大型超市都有各式各样的大豆食品出售。举例来说,你可以发现不仅是令人垂涎三尺的大豆汉堡、豆浆、大豆坚果,还有可加在其他食物中的大豆粉。当然,也有许多传统的大豆食品,如豆腐、毛豆(蒸过的新鲜大豆)。
现在要在饮食中加入一些大豆食物的确比以前容易多了,而且为了健康着想,这更是必然的趋势。下次当你在享受大豆食物时,别忘了,它们也同时在维护你的健康。
马可仕·刘斯(Marcus Laux)医师
NaturalWoman,Natural Menopaus 作者
目录
预防癌症、心脏病、骨质疏松的目录
神奇大豆
推荐序 引领健康风潮的大豆 马可仕·潮斯
前言 预防文明病的天然美味
大豆的故事
对抗癌症
……
文摘 书摘
事实上,中国移民早就将豆腐与其他大豆食物带去美国,但却仅限于在美国的亚裔社区流行。有趣的是,从美国将大豆带入法国而著名的班杰明·富兰克林(Benjmin Fmnkhn),才是第一个使美国大众注意到大豆的人。
后来,美国农业部开始对大豆产生兴趣,并且在美国各地致力推广各种豆类,不久之后,植物油工业也为这种不可思议的豆类着迷。现在美国的饮食中,大豆油(被当成一种调理食物所必须的材料)所贡献的热量比其他任何单一的食物来源还要多。
首次的大豆流行热潮是在19世纪初,当时,虽然大豆早已被当成商、业作物,但尚末深入一般家庭,在家乐士博士(DrJohn Harvey Kellogg,也就是发明家乐士麦片的家族成员)广泛地宣传豆奶及其他由大豆制成的肉类替代食品,大豆才变得家喻户晓。许多吃素的基督教复临安息教会的教徒,十分喜欢这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往后的数十年时间,由于这群为数不多但忠心耿耿的拥趸的追随,大豆食品有了一席之地。
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与加拿大政府为了培育大豆进行了一项大型的合作计划。由于这些新品种的高产量与高含油量让美国顿时成为栽种大豆的第一大国。美国甚至从那时候开始,就利用大豆制做各种物品,从甘油、肥皂、油布与塑胶、到油漆、塑胶代用品、油墨等。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豆更加受到欢迎。这波潮流主要可归功于嬉皮文化的兴起,他们认为大豆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可取代牛肉。虽然从那时候开始,大豆在美国的饮食文化中,重要性已不容小觑,但南到最近,才掀起大豆普及的第三波也是最大的一波热潮。其实之前大豆都仅限于在宗教团体或类似嬉皮文化的团体巾流行,但最近,由于科学报告一再显示大豆可增进人体健康,因此各行各业的人,包括医生、律师、老师或劳工,才将大豆视为每天饮食中必要的食物。再加上美国政府的人力倡导,大豆才渐渐成为美国饮食中的主流。
1999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通过一项健康条例,未来,以大豆制成的各种食品都可在其包装上注明对心脏有益的字样。同时也有27份研究显示,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可减低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胆固醇(LDL,是种不好的胆固醇)的浓度。
这项条例中声明,只要在每天的低脂肪饮食中加入约25克的大豆蛋白质,将可降低胆固醇浓度,并且减少罹忠心脏病的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的标准,在一份食物中必须包含625克的大豆蛋白质、总脂肪量少于3克,其中饱和性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