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

2011-03-16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 去商家看看
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 去商家看看

 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页码:41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
·ISBN:9787811084375
·条形码:97878110843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全国民族地区院校协编教材

内容简介 《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是“21世纪全国民族地区院校协编教材”系列之一的“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世界主要宗教简介、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国民间宗教、邪教与宗教的区别、宗教的历史演变规律、宗教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等内容。
作者简介 熊坤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入中国人民大学师从罗国杰教授作国内高级访问学者,曾被国家教育部公派赴印度尼赫鲁大学社会学系留学深造。先后兼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理事、《道德与文明》杂志社特约通讯记者、中国改革开放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球华人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市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等职。先后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论350余篇,独撰或合撰出版各类著作30佘部,其中多部论著获国家或省部级奖。研究领域涉及民族问题理论、宗教问题理论、民族伦理学、藏学、印度民族文化等诸多领域。主持或参与完成了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业绩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世界名人录》、《中外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高校教授大典》、《当代中国著名民族学家百人小传》等书中。
目录
绪论
一、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
二、对宗教的分类
三、学习研究宗教的方法
上编世界主要宗教简介
第一章佛教
第一节佛教的起源与创始人
一、佛教的起源
二、佛教的创始人
第二节佛教的主要经典
一、“三藏”
二、大藏经
第三节佛教的基本教义
一、四谛说
二、八正道说
三、十二因缘(或十二缘生)--以人生为对象
的缘生说
四、三法印说
五、五蕴说
第四节佛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一、上座部与大众部
二、大乘与小乘佛教
三、密教与显教
第五节佛教的主要节日
一、佛诞节
二、涅粲节
三、成道节
四、盂兰盆会
第二章基督教
第一节基督教的创始人
一、耶稣的降生和童年
二、耶稣的传道
三、耶稣的受难和复活
第二节基督教的主要经典
一、《旧约全书》
、二、《新约全书》
第三节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一、信“三位一体”的上帝
二、信原祖原罪
三、信基督救赎
四、信灵魂不灭与世界末日
第四节基督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一、天主教
二、东正教
三、基督教新教
第五节基督教的主要节日
一、基督纪元
二、圣诞节
三、复活节
四、主日
第三章伊斯兰教
第一节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第二节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
一、《古兰经》
二、“圣训”
第三节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一、六大信仰
二、五功
第四节伊斯兰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一、逊尼派(Ahlal-Sunnah)
二、什叶派(Shi’ah)
第五节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
一、开斋节
二、古尔邦节
三、圣纪节
四、盖德尔夜
五、登霄节
六、阿术拉节
七、白拉台夜节
第四章犹太教
第一节犹太教的创始人
第二节犹太教的主要经典
第三节犹太教的基本教义
第四节犹太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一、正统派
二、改革派
三、保守派
四、重建派
第五节犹太教的主要节日
一、安息日
二、新年
三、赎罪日
四、逾越节
五、七七节
六、帐篷节
第五章道教
第一节道教的创始人
一、黄帝
二、老子
第二节道教的经典
一、太玄经
二、正一经
三、太平经
四、太清经
五、三皇经
六、灵宝经
七、上清经
八、重玄经
九、北斗经
十、善书
十一、雷法经
十二、全真经
十三、内丹经
十四、净明经
第三节道教的基本教义
一、道教教义思想的核心是“道”
二、道教的“道”是对秦汉时期道家思想
的直接继承
三、道教的“道”和老子的“道”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第四节道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一、太平道
二、五斗米道
三、楼观派
四、茅山派
五、上清派
六、灵宝派
七、正一道
八、全真道
第五节道教的主要节日
第六章神道教
第一节神道教的创始人
第二节神道教的主要经典
一、《古事记》三卷
二、《日本书纪》
第三节神道教的基本教义
第四节神道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一、原始神道教
二、神社神道教
三、教派神道教
四、国家神道教
第五节神道教的主要节日
一、大尝祭
二、新尝祭

第七章 印度教
第八章 中国民间宗教
第九章 新兴宗教
第十章 邪教与宗教的区别

中编 宗教理论
第十一章 什么是宗教
第十二章 宗教的历史演变规律
第十三章 宗教的本质
第十四章 宗教的功能
第十五章 宗教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第十六章 宗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十七章 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

下编 宗教政策
第十八章 中国历代宗教政策
第十九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宗教政策
第二十章 外国的宗教政策
参考书目
后记
……
文摘 上编世界主要宗教简介
第一章佛教
第一节佛教的起源与创始人
一、佛教的起源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印度,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佛教,它以创始人佛陀而得名。佛教是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和情感体验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佛教既是一种信仰实践,又是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法、僧三宝包括了佛教的信仰目标、信仰理论与信众,反映了佛教内涵和外延的规定,因此,人们常常以“三宝”来指代佛教。换言之,“三宝”可谓佛教的代用语。
二、佛教的创始人
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徒的圣人”。他又被尊称为“佛”,即“佛陀”,意译为“觉者”、“觉悟了真理的智者"或“达到觉悟的人”。
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位于今天尼?自尔南部提罗拉克特附近。相传他是净饭王之子,属刹帝利种姓,释迦族。
释迦牟尼的生卒年月已不可确考。根据佛经记载推算,他大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享年80岁。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大体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文明的发达期。人类文明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出现了发展的高峰,这的确是耐人寻味的。
相传释迦牟尼出生7天后,其生母摩耶夫人就去世了。他是由姨母摩诃波阁波提一手抚养大的。释迦相貌端庄、天资聪颖,其父净饭王对他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希望他能继续统治,摆脱强邻的侵犯。为此,净饭王从各个方面对释迦牟尼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和精心的培养。在他童年时期,净饭王就按照当时流行的婆罗门教的传统习俗,教他学习字书、吠陀(婆罗门教的经典),并且练习武艺。17岁时娶妻,后生有一子。此后他经常思考人生问题,感觉到人有生死苦恼,生命无常,逐渐产生离家出走、到山间林下修行的念头。当时在婆罗门教之外,有一些出家修行者,称为“沙门”。释迦牟尼在29岁偷偷离家出走,走入深林剃去头发,从此开始修“苦行”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坐禅。当时印度的修苦行者,或是每日吃饭极少,或是用种种方法折磨自己的肉体,目的是为了摆脱现实的烦恼,祈求来生到天上,永远安乐。释迦牟尼修过6年苦行,据说每天只吃“一麻一米”,变得肌瘦如柴。
后记 有人说:当今世界有两座“活火山”,这就是民族和宗教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也是国际政治关系、社会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因这两个问题而引发的族际冲突和宗教事端屡屡发生,轻则引起局部动乱,重则引发全球危机。因此,如何正确处理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各国政府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也是广大民众必须认真思考和理性对待的问题。试想,如果政府官员和普通百姓都能够高度重视,上下一心,冷静思考,理性对待,岂不是就能把因之而发生的族际冲突和宗教事端减少到最低限度,甚至消灭在萌芽之中?
但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并不是人人生而有之的,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如果能够在全国高校学生中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教育,然后再通过一届一届的学生去教育别人、影响他人,我想这个功效应该是非常显著的。
所幸这些年来,本人在中央民族大学既从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同时也从事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民族与宗教这两座“活火山”都被我碰上了,能说我不幸运吗?
关于民族问题,我主编了《2l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热点预警性研究》,该书作为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和国家民委2002年院校重点科研项目,同时也作为民族出版社“跨国民族问题研究丛书”之一,已经由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