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大城市人户分离的空间特征和影响机制

2011-03-15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大城市人户分离的空间特征和影响机制 去商家看看
大城市人户分离的空间特征和影响机制 去商家看看

 大城市人户分离的空间特征和影响机制


基本信息·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60839894/9787560839899
·条形码:97875608398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大城市人户分离的空间特征和影响机制》则致力于从城市空间视角对人户分离的特征进行分析。城市规划的最终落脚点在城市空间,空间视角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课题研究需要详实的空间统计数据的支持,研究过程中也确实面临数据获取的难题,但幸运的是,通过课题组的努力以及多位学者和友人的帮助,数据获取的关键环节最终得以有效解决。
编辑推荐 《大城市人户分离的空间特征和影响机制》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绪论
1.概念诠释和研究方法
2.人户分离的发展趋向和主要特征
3.人户分离研究对城市规划的意义
上篇 大城市内部人户分离的空间特征和影响机制
第1章 2000年大城市内部人户分离的空间分布特征
1.1 市域分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1.2 市域圈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1.3 市域行政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2章 2005年上海市内部人户分离的空间分布特征
2.1 市域分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2.2 市域圈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2.3 市域行政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3章 大城市内部人户分离的空间演变特征
3.1 1990—2000年大城市内部人户分离的空间演变特征
3.2 2000—2005年上海市内部人户分离的空间演变特征

第4章 大城市内部人户分离的空间影响机制
4.1 内部人户分离社区调查的问卷分析
4.2 内部人户分离属性的关联分析
4.3 内部人户分离典型社区的空间影响因素
4.4 内部人户分离的空间影响机制

下篇 大城市外来人口的空间特征和影响机制
第5章 2000年大城市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5.1 市域分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5.2 市域圈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5.3 市域行政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6章 2005年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6.1 市域分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6.2 市域圈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6.3 市域行政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7章 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空间演变特征
7.1 市域分区的空间演变特征
7.2 市域圈层的空间演变特征
7.3 市域行政单元的空间演变特征

第8章 大城市外来人口的空间影响机制
8.1 外来人口社区调查的问卷分析
8.2 外来人口属性的关联分析
8.3 外来人口典型社区的空间影响因素
8.4 外来人口的空间影响机制
附录
附录1我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
附录2上海外来人口的政策演变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对我国大城市人户分离的关注始于2002年,在进行绍兴市越城组团分区规划现状调查时,从统计部门和公安部门了解到的在册户籍人口数据与实际居住人口产生了较大的偏差,无法为规划编制提供准确的基础人口数据支撑。为弄清楚真实的人口数据,笔者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确实存在很大比例的人户分离人口,由此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通过对大量人户分离相关文献的阅读,对人户分离的了解渐趋深入。人户分离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并产生了日益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于是,2005年以“中国大城市人户分离的空间特征和规划对策”为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6年研究申请顺利获得批准并正式立项,人户分离不再仅仅是研究兴趣所在,更成为一项有重要研究价值且必须努力完成的“任务”。
对人户分离进行研究的多是社会学者和人口学者,他们更多关注人户分离的产生原因、社会影响和解决对策。本书则致力于从城市空间视角对人户分离的特征进行分析。城市规划的最终落脚点在城市空间,空间视角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课题研究需要详实的空间统计数据的支持,研究过程中也确实面临数据获取的难题,但幸运的是,通过课题组的努力以及多位学者和友人的帮助,数据获取的关键环节最终得以有效解决。
文摘 插图:


比例外环以内普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从中心区到外环远郊地区,比例渐次增加,比值较高的单元散点分布在城市西南市域边界处和崇明部分乡镇,比例最高的单元为崇明县的中兴镇以及金山区的山阴镇和枫泾镇,比值在70%以上;最低的为黄浦区的外滩街道和金陵东路街道,卢湾区的瑞金二路街道,长宁区的程家桥街道以及静安区的静安寺街道,比值在20%左右。
2)40~59岁
上海市县(区)内“户在人不在”人口40~59岁比例分布见图2—24。比例较高的单元在外环内集聚成片,并向西北和西南方向扩散。比例最高的为宝山区的庙行镇、嘉定区的徐行镇、金山区的亭林镇、崇明县的竖新镇以及松江区的泗泾镇和新桥镇,比值在50%左右;比例最低的单元为宝山区的高境镇、金山区的吕巷镇和青浦区的金泽镇,低干10%。
后记 3年多的研究成果付梓之际,心中既有一种释然,更有诸多感慨。首先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研究课题的资助,2006年研究课题的顺利立项给予课题组极大的鼓励,之后的课题进展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支撑和更加充实的资金保证。
研究课题的申请得到赵民教授、彭震伟教授、宋小冬教授、王德教授、陆希刚博士的指点和帮助,研究数据的收集和获取得到赵民教授、宋小冬教授、肖莹光学友的帮助,上海市社区案例调研和问卷调查得益于2005—2007年连续3年城市规划专业、地球信息技术和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积极参与,研究进展中得到上海市统计局、广州市统计局的耐心解答和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