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干细胞原理技术与临床 |
 |
|
 |
干细胞原理技术与临床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75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502581553
·条形码:9787502581558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干细胞因其高度可塑性和在组织器官移植、细胞治疗、组织工程、新药筛选以及生殖遗传工程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最热点的课题之一,并逐渐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新兴领域。
本书是一部关于干细胞技术的学术专著,在博采众家之言、精心编撰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本领域迄今已有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不仅综述了国外有关干细胞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方法,而且具体介绍了一批目前国内从事干细胞研究学者的原创性工作和我国干细胞研究的现状。全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篇干细胞原理介绍干细胞基础理论知识,对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皮肤干细胞、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内皮祖细胞、肝脏干细胞、胰腺干细胞、小肠黏膜干细胞、外胚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等分章详细论述其生物学特征、生化基础以及研究进展;
第二篇干细胞相关实验技术归纳介绍了间充质干细胞等多种干细胞研究的常规实验室操作技术,包括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体外扩增技术;
第三篇干细胞与临床有选择地讲述了上述干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和整形美容等领域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融入了国内众多研究人员的自主性成果;
第四篇附录主要对干细胞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开发的整个系统过程作了实质性介绍,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结合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描述了干细胞产业化的诸多环节,对于我国的干细胞产业化开发和管理具有借鉴意义,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点;
另外,本书还编有中英文对照的名词解释和全书索引,便于读者学习和检索。
本书不仅可以为我国从事干细胞、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及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临床工作者、研究生提供一部全面、系统的工具书,而且对生物技术领域投资的企业界人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和标准化程序的政府部门以及对干细胞知识感兴趣和关注本行业发展的读者朋友都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赵春华,男,医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十五”863计划“组织器官工程”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计划先进个人。
在美国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of New Jersey任职Adjunct Professou;担任美国Jouranl of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Medicin杂志亚洲区责任编辑,美国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杂志副主编,美国Experimental Hematology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干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亚全能干细胞学说”,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干细胞新药“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目前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批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其成体干细胞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媒体推荐 序言
中国卓有成就的干细胞学专家赵春华教授主编的《干细胞原理、技术与临床》终于出版了。我由衷地为此庆贺。
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末,在日本爆炸的两颗原子弹导致出现了数以万计的重度和极重度急性辐射损伤的伤员,当时人们束手无策。此后美国和欧洲医学科学家们开展了对急性辐射损伤和放射生物学的研究,在联体动物和局部屏蔽照射的动物实验中发现,输注正常骨髓细胞可以修复重度以上的急性放射病的造血损伤。但是,除了孪生同胞供者外,异体骨髓移植屡屡失败。幸好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人白细胞抗原(HLA),70年代开始用HLA相合的同胞供者的骨髓进行异基因移植,以治疗白血病,出现10年以上无复发的根治白血病的空前奇迹。1992年,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获得有史以来第一个诺贝尔临床医学奖。临床应用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干细胞研究的发展。1984年,Curt Civin首次发现表达CD34抗原的细胞就是移植后重建造血的造血干祖细胞。接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出现,并获得又一个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20世纪80年代流式细胞术应运而生,同时GCSF分子克隆获得成功,使细胞因子基因重组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同时切入干细胞研究,于是造血干祖细胞的基础研究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
然而至21世纪初,人们对干细胞的认识仍然局限于“造血”功能,认为“骨髓源的干细胞就是造血干细胞”或“骨髓移植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1999年,Dannis等发现骨髓中还有间充质干细胞(MSC),其实这已经首次揭开了“成体干细胞”的面纱,然而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对存在成体干细胞的重视。无独有偶,不久更多的研究者发现从脂肪和肌肉组织细胞中能诱导生成神经元细胞、心肌细胞或造血干细胞等。由于这些研究者们当时对 “成体干细胞”还一无所知,他们还以为各类胚胎性干细胞只存在于胚胎之中,而不可能出现于成年或成体组织中。于是,本来有望成为成体干细胞的重大发现的论著,却得出“横向分化”、“去分化”、“重编程”等推断或假说。尽管如此,他们事实上首创地证实了各类“成体干细胞”的存在,这无疑是20世纪末划时代的重大发现。
21世纪将成为干细胞研究发展的“盛世”。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将远远地超出人们的想像。各类损伤,特别是缺血性坏死性损伤的治疗,可以用成体干细胞治疗而奏效。目前对于糖尿病下肢坏死、心肌梗死、帕金森综合征,骨、软骨、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消化道以及肝、胰腺病等,都可能用成体干细胞进行治疗,促使组织再生。可以预见,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将扩大到许多临床学科。而且,和人胚胎干细胞不同,成体干细胞的应用不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
成体干细胞的天然来源是各种成体组织。作为治疗用途或移植的干细胞,为提高其治疗质量,还需要高超的分化诱导和分离扩增技术,增添支持植入的辅助细胞,下调HLA抗原的表达、减轻移植后免疫排斥和GVHD,发展组织细胞支架成型技术,发展干细胞基因治疗及药物调控体内目的基因表达的技术等,这就是当前重点发展的生物医学科研项目——干细胞工程或组织工程。
我作为国内第一代造血干细胞工作者,经历了艰辛的年代;目睹当前中国科学发展的大好时光,无比喜悦。干细胞及组织工程的研究是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参与下,才可能发展起来的。本书正是在博采众家之言的基础上精心编撰而成的,集中展现了本领域迄今已有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充分反映了我国干细胞领域的科研现状和开创性成果。可谓广征博引而理论体系浑然天成,学术创新与学术继承并行不悖。我还希望本书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和再版,以不断满足广大同行的要求。
唐佩弦
2006年1月
编辑推荐 干细胞因其高度可塑性和在组织器官移植、细胞治疗、组织工程、新药筛选以及生殖遗传工程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最热点的课题之一,并逐渐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新兴领域。
目录 第一篇干细胞原理
第一章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干细胞概述
一、干细胞的研究历史
二、干细胞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干细胞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