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星云大师与你谈心 |
 |
|
 |
星云大师与你谈心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807138112
·条形码:97878071381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般若生活系列
内容简介 《星云大师与你谈心》内容简介:汲取佛禅智慧,学会面对人生,让佛法智慧成为你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星云大师话缘录,被弟子记录下的谆谆教导,经典话语历久弥新,教会我们懂得生活与获得幸福,用禅的智慧照亮生活,为现代人的心灵迷失与困惑所,做的慈悲开示,与大师的心灵心会。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1947年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赴台,担任《人生杂志》主编、台湾佛教讲习会教务主任;1953年任宜兰念佛会导师;1957年于台北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1962年建设寿山寺,创办寿山佛学院;1967年创建佛光山;1985年,创建国际佛光会。
大师一生致力弘扬“人间佛教”,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发展。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二百余所道场,如西来、南天、南华等寺,分别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目前已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世界各地的佛光协会有一百七十多个,下属分会有三千多个,全球信众近千万。又创办美术馆18所、图书馆26所、出版社4所、书局12所,以及中华学校50余所暨智光商工、普门高中、均头中小学等,先后在美国洛杉矶、中国台湾、澳洲悉尼等地创办西来、佛光、南华及南天等四所大学。于1970年起,相继成立育幼院、佛光精合、慈悲基金会,设立云水医院、佛光诊所等,协助政府开办老人公寓,为大陆捐建佛光中、小学和佛光医院数十所等等。创办《佛光学报》《人间福报》等报纸期刊,创立“人间卫视”等。
星云大师在广泛参与社会活动之余仍笔耕不辍,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10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郑羽书,天秤座,资深媒体人,作家,巨龙文化公司创意总监,国际佛光会文化传播委员会主委,国际佛光会檀讲师(BLIA)。
1988年追随星云大师学佛,悠游于佛法生活中,并为国际佛光会执行“把心找回来”活动,启动台湾民间的心灵改造。 著有小说、报道、杂文等共二十多本书,几乎涉猎大众传播所有领域,曾主编月刊、双周刊、周刊、报纸,主持广播节目,制作电视节目、电影。担任中广流行网主持人、大连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尤以“千禧之爱一HIGH,女人!”节目深入百姓心中。擅长以平易近人的文字书写,写小说坚持要能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写报道坚持记录社会演变的历史原貌,写杂文与小品坚持生活的原味。 最得意的事是,卖了两栋房子取得台湾故宫博物院的信任,制作故宫珍藏之释家类经典,让国宝原样再现,限量流通于民间,至今仍是释家类经典印行中最具庄严与尊贵的珍藏版。
媒体推荐 虽是大师十多年前的生活笔记,但每一个字都值得品味再三,并不因时序更改而不适用,我刻意不修正时间与人物,只想证明大师的思想是恒久且一以贯之,我从师父的无数著作中对映他三十多年来的所行所为、言语思想,与他道破社会万象的现前,其一致性与吻合度,实令我叹服。
在这样一个虚华不实的社会,我们不但人迷失,心也迷失,把心找回来,认识究竟之道,是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必须面对的。
重印这《星云大师与你谈心》,只想让大家知道生活中就有佛法,不必刻意追求,也不必远求,让大家在功利、贪婪的社会中,能享受到另一种清凉与恬静,让我们无数的心结能在一念之间得解。
——郑羽书
编辑推荐 《星云大师与你谈心》是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师父序
师父的大智慧我知道
“话”说这殊胜的“缘”
三序因缘
辑一
人间关系的开始
得意与失意
寻得人间好时节
把“理”收起,“道”在当下
“禅”与“禅悟”
娘言·良缘
恒以惭愧水,洗涤懈怠心
“生活”比“生死”重要
人间修行苦
竹焚不毁节人,不变随缘
“大”与“小”之间
庄子的斗鸡哲学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学“讲话”,更要学“不讲话”
“圆”的世界“水”的哲学
辑二
石之五训
妄想摧残人心
常低头方能得
实力为立身之根本
无所住而生其心
以智慧替代情绪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二十四把茶壶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
师父啊,猴子跑了!
持身不可太皎洁,处事不可太分明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心常随人,人莫随心
鹿野苑的天空
……
序言 这《星云大师与你谈心》其实是我的生活笔记。
从佛光山住持退位之后,我云游四海,与十方结缘,在路途中偶感、在向信徒开示中偶得、在会见各方人士时,彼此交换意见之心得。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受《联合文学》邀约撰写一专栏。考虑我行止不定,除非有人专司联系整理之工作,否则必难持久。幸在家弟子郑羽书愿担此职,也就随缘顺成,于是“话缘录”的专栏在一九九。年元月正式于《联合文学》登场。
岁月如梭,《话缘录》离一九九一年八月印行以来已十二个年头,其间国际佛光会的成立,足迹遍亚、美、欧、澳、非五大洲,国内的乡村、城镇与都会更是往来频繁。
文摘 一生中,只要别人有求,在不妨碍他人、不违背佛法的原则下,我不曾拒绝过,为满信众的愿,再忙我也抽空去家庭普照;有人问我,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亲近我?其实很简单,人与人相处,都希望自己能受尊重。用语言、态度、眼神、举止去侵犯人或欺侮人,都是我不允许的,所以跟我在一起的人,没有被奚落感,没有被排斥感。
信众问释迦牟尼佛为什么选在娑婆恶臭的地方度众修行?主要是污泥中易长莲花。十六岁才开蒙入闽南佛学院就读的智藏法师,在清扫净房时,都用手去刮除污垢,并爬到阴沟里去消除脏秽,二十二岁时即负责《海潮音》的编辑工作。我也希望我的徒众,不要耽于安逸。
我患糖尿病十多年,未服药物而能一切如常,想是与我早年的丛林苦行有关,就以吃来说,早年的丛林生活中,吃最多的是沾有鸟粪的豆腐渣,发臭的酸菜,长蛆虫的萝卜干,这些食物我是倒进喉咙,闭气吞食,一来训练肠胃的消化力量,二来练就了闭气功,所以直到现在我始终不贪吃,一碗白面也觉得可口。
我也告诉信众具“大众化”生格是一个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要件,尤其是与人共处时,有的人不习惯施些口惠,隔阂、误会、猜忌就应运而生;如何让干部坦诚诉说他的需要,仔细听他的建议,认真考虑他的要求,这是主管必须用心的。泥土经过水流才平坦,木材用绳墨测量才平直,人要广纳别人的规劝,才是进步之方。所以我一再强调“广结善缘”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友好的不二法门。
有人说读书不达世务是腐儒,不体圣言是呆汉,不懂求进步,只固守己见排拒他人,终究会被团体、社会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