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神秘的宇宙 |
 |
|
 |
神秘的宇宙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6883967/9787806883969
·条形码:97878068839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东方神鸟
内容简介 大家手中的这本《神秘的宇宙》(英文原名cosMos)是世界天文科普史上最为成功的著作之一。也许单纯地用“科普读物”这个词已经不能准确地形容这本书。作者在书中通过诸多不同领域的史料不仅对天文学中最为本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同时也特别地对人类本身的问题进行了涉及和讨论。天文所推崇和培养的精神包括对教科书和其他书本内容的质疑态度,以及对于教师和专家所言的质疑态度。《神秘的宇宙》出版至今,天文学又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通过天文观测,目前我们已经在相当精确的程度上知道了宇宙的年龄,并且得到了诸如宇宙中可见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精确的比例等信息。就在不到一个月前,三个不同的天文学家小组公布了直接拍到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图像。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1934-1996)著名天文学家、教育家和作家,被誉为“全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普作家”1934年11月9曰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普通家庭8岁时萨根就开始认为,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一定存在着生命一一这成为他毕生探寻的一个课题1951年,萨根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1956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60年,他又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后,萨根曾在哈佛大学任教
卡尔·萨根长期担任康奈尔大学天文学与空间科学教授和行星研究室主任他深度介入美国太空探测计划,并在行星物理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第2709号小行星以其姓氏命名为“萨根”他在科普方面的成就更为引人注目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约有6亿观众与电视片配套的本书上币后便成为畅销图书,连续70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此外,他还写了数十部科普读物1994年,他被授予第一届阿西莫夫科普奖1996年12月20日,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西雅图的弗莱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因患肺炎病逝。
”卡尔讲的题目是宇宙,而他的课堂是世界”全世界所有受到他的写作、讲课、演说和电视节目感染的人,都将永远深深怀念他。
译者简介:
周秋麟,男,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学会理事、厦门市翻译工作者学会副理事长,现任GEF/UNDP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国家协调员,已出版海洋科学译著和《生命的曲线》等10多部书籍。
媒体推荐 《宇宙》系列电视片是一个传奇,这本书同样如此。它与电视片相辅相成,但并不完全是一个脚本,而是一部独立存在的巨著,是时间、空间、地球、生命、人类和文明的历史,是一首真正的宇宙之史诗。从来没有任何一部科普作品能这样恢宏、优美、光彩夺人,像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触及读者心灵深处。
——《科学美国人》
一部诱人、允满想像力、可读性很强而又熠熠生辉的科普著作!
——《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书充满神奇和挑战……它将今日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追溯至其历史根源,文字充满激情,加上萨根博士充满诗意的洞察力和文学性的写作技巧,使那些看似深奥的宇宙知识变成一幅幅美妙而令人神奇的图画。
——基督教科学导报
几年的时间里,萨根成为一名“科学先生”和备受尊敬的科普作家,他将生命琐事和人类历史与永存不朽的宇宙空间连接在一起,不无让人信服和惊叹,当你阅读本书时,一定为之兴奋并充满兴趣。
——芝加哥论坛报
编辑推荐 出版史上最畅销的英文科普著作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70周、销量600多万册同名13集电视系列片在全球60多个国家播放、观众超6亿。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宇宙的边疆
第二章 宇宙的音乐
第三章 宇宙的和谐
第四章 天堂与地狱
第五章 神秘的红色行星
第六章 旅行者的故事
第七章 夜空的脊柱
第八章 在时空中旅行
第九章 恒星的生命
第十童永远的尽头
第十一章 永恒的记忆
第十二章 银河系百科全书
第十三章 为地球呼吁
附录1谬误归约论和2的平方根
附录2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五面体
附录3从《大众天文学》到《宇宙》
附录4萨根和《宇宙》
……
序言 蕴藏着无穷奥秘的宇宙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远远地大于我们人类所能够亲历的范围。尽管如此,地球上的人类仍然可以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宇宙。在波澜壮阔的宇宙实验室中随时都在发生着在地球实验室里所远远无法实现的各种极端物理条件下的天文事件,这使得天文学永远是培养青少年好奇心的最好的题材。
大家手中的这本《神秘的宇宙》(英文原名cosMos)是世界天文科普史上最为成功的著作之一。也许单纯地用“科普读物”这个词已经不能准确地形容这本书。作者在书中通过诸多不同领域的史料不仅对天文学中最为本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同时也特别地对人类本身的问题进行了涉及和讨论。天文所推崇和培养的精神包括对教科书和其他书本内容的质疑态度,以及对于教师和专家所言的质疑态度。本书出版至今,天文学又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通过天文观测,目前我们已经在相当精确的程度上知道了宇宙的年龄,并且得到了诸如宇宙中可见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精确的比例等信息。就在不到一个月前,三个不同的天文学家小组公布了直接拍到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图像。
文摘 探测不曾存在过的世界只是一种可爱的幻想。不过通过这种探测,我们却能更好地了解历史的进程,历史也能变成一门实验科学。假如在历史上.像柏拉图、保罗教皇或彼得大帝这类举足轻重的人物从未出现过,我们的世界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如果古希腊爱奥尼亚的科学传统能保存下来并繁荣兴旺,当今的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那种传统若要幸存,将要求当时的各种社会力量具有不同的观点——包括曾经盛行的,认为奴隶制是自然的、合理的观点。如果在2500年前照亮地中海东部的曙光没有消逝,世界又将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假如在工业革命前的2000年中,人们一直尊重科学和实验,崇尚手艺和技艺的传统能得到发扬,世界又会是什么景象呢?如果人们更广泛地采用这种有效的新的思维方式,其结果又如何呢?有时我不由得想到,如果照上述情况发展,我们可能会节省一二十个世纪,达·芬奇的贡献也许要提早1000年,而爱因斯坦的功绩可能提早500年。当然,在那样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中,可能不会出现达·芬奇和爱因斯坦。许许多多事物都可能会极不相同。每次射精总有上亿个精子,但只有一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结合,从而产生人类的一个后代。但究竟是哪一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结合,在内外诸多因素中,却往往取决于最次要、最不显著的因素。2500年前,哪怕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如果其发生的过程不同,也不会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的位置很可能会被无数其他的生灵所取代。
倘若爱奥尼亚人的思想统治了世界,那么我认为,我们——当然是与现在不同的我们——可能早已到达其他的星球了。我们第一艘去半人马座A星、巴纳德星、天狼星和鲸鱼座,星的探测飞船可能早已返回了地球。在地球的轨道上可能正在建造一支庞大的星际飞船队,其中包括无人探测船、移民船和巨大的商船.这些船都将航行在浩瀚的宇宙大洋之中。这些船上都可能有符号和文字.如果我们仔细辨认,也许能认出那都是希腊文。而且在首批星际飞船的船首符号中,可能会发现一个12面体,上面刻着“来自地球的‘西奥多罗斯’号星际飞船”的字样。
在我们这个世界的时间表上,事物的进展总是有点慢慢腾腾,我们远未做 好到其他星球去的准备。但再过一二个世纪,当人类探测完整个太阳系时,我 们也许就做好了这种准备,无论在意志上,还是在资源和技术知识上,都做好 了去其他星球的准备。那时,我们将可以去考察千差万别的其他遥远的行星系。 我们将会发现,有些行星与我们地球极其相似,而有些行星则完全不同。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