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本草纲目(白话彩图本)

2011-03-01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本草纲目(白话彩图本) 去商家看看
本草纲目(白话彩图本) 去商家看看

 本草纲目(白话彩图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7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36677618/9787536677616
·条形码:9787536677616
·版本:第5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草纲目(白话彩图本)》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史上最为宏大的、记述所有生民日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对后世食物养疗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动物学、种植学及人们对日常食物品味的选择都构成了深远影响。是天下生民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造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顶峰时期。
《本草纲目》原著篇幅太过宏大。而且所录的—些物种今世已难以访求。因此,我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种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民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日常所食之物真正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本草纲目》原本共190多万字。52卷。它共收集品物1892种。其中植物1094种。动物443种。矿物161种。其他194种。收录药方11096个。绘制了插图1110幅。该书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再以类为纲、以药为目,又在每种药物之下。以药名为纲、以八项分析为目。故命名为“本草纲目”。
原书卷一至卷四是附录,收入序言、凡例、目录、附图、引用书目等内容。卷五以后是主体部分。李时珍把所有药物分为16部: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
《本草纲目》所录品物包括八个部分:第一,释名。罗列各种典籍中该药的异名,并解说诸名的由来:第二。集解,集录诸家对该药产地、形态、栽培、采集的时间与方法等的论述;第三,修治,介绍该药的炮制法和保存法;第四,气昧。介绍该药的药性;第五,主治,列举该药所能医治的主要病症;第六。发明,阐明药理或记录前人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第七,正误,纠正过去各类本草典籍中的错误;第八,附方,介绍以该药为主的各种验方及其主治。可谓条理清晰,内容完备。
作者简介 李时珍,明朝大医家。35岁开始重修本草,历时三十余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编辑推荐 《本草纲目》不仅是中医大药典,更是东方特有的博物学珍笈,虫鱼鸟兽、动植物及矿物无所不包。天下生民日用品物无一不能循名而得其实。如鲤鱼——[释名)[时珍说]鲤鱼的鳞有十字纹,故名鲤。虽困死,鳞也不会反白。[崔豹说]兖州人叫赤鲤为玄驹,白鲤为白冀,黄鲤为黄骓。
(集解)[别录载]生九江池泽,捕没有时间限制。颂载,处处都有。其脊中有一道鳞,从头到尾,没有大小差别,都是三十六片,每片鳞上有小黑点。这种鲤鱼是食物中的上味之品。
(气味)甘,平,无毒。[宗爽说]鲤是至阴之物,所以脊上有三十六片鳞,阴极则阳复,故《素问》说鱼肉热则生风,食鲤鱼过多时能动风热。
(发明)[时珍说]鲤乃阴中之阳,其功长于利小便,能消肿胀,治脚气、喘咳,湿热之病。肉则性温,故能去腹胀、冷气。烧研成末,能发散风寒,平肺通乳。
[主治]煮食,治咳逆上气、黄疸,止渴。下水气,利小便。温补,去冷气。烧末,能发汗,治气喘咳嗽,下乳汁,消肿。米饮调服,治大人小儿暴痢。用童便浸煨,止反胃及恶风入腹。
[附方]水肿,用大鲤鱼一头,醋三升,煮干食。乳汁不通用鲤鱼一头烧末。每服一钱,酒调下。咳嗽气喘用鲤鱼一头去鳞,纸裹炮熟,去刺研末,同糯米煮粥,空腹食。
肉、胆、脑髓、血、肠子、目、齿、骨、皮、鳞均有详载。
日常实用之物适时的收藏,正确的烹制,巧妙的配搭可以发挥最大的养疗功效。
世界最伟大最实用的博物学巨著。
唯一畅销十余年的白话图本,据专家意见数次增删改版。读者遍及海内外,手绘彩图近千幅,第27次印刷。
目录
第一卷 序例
神农本草经名例
七方
十剂
气味阴阳
五味宜忌
五味偏胜
四时用药例
五运六淫用药式
五脏六腑
用药气味补泻
五脏五味补泻
脏腑虚实
标本用药式
相须相使
相畏相恶诸药
相反诸药
服药忌食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李东垣随证
用药凡例
陈藏器诸虚
用药凡例
张子和汗、吐、下
三法
神农本草经目录

第二卷 百病主泊
诸风
痉风
项强
癫痫
卒厥
伤寒热病
瘟疫

湿
火热
诸气
痰饮
脾胃
吞酸嘈杂
噎膈
反胃
呕吐
呃逆
霍乱
泄泻


心下痞满
胀满
诸肿
黄疸
脚气

转筋
喘逆
咳嗽
肺痿肺痈
虚损
寒热
吐血衄血
齿出血
咳血
诸汗
健忘
惊悸
烦躁
不眠
多眠
消渴
遗精梦泄
赤白浊
癃淋
溲数遗尿
小便血
阴痿
强中
阴囊痒
大便燥结
脱肛
痔漏
下血
淤血
积聚症瘕
诸虫
肠鸣
心腹痛
胁痛
腰痛
疝溃
痛风
头痛
眩晕
眼目




口舌
咽喉
音声
牙齿
须发
狐臭
丹毒
风瘙疹痱
疬疡癜风
瘿瘤疣痣
瘰疬
痈疽
诸疮上
诸疮下
外伤诸疮
跌仆折伤
诸虫伤
诸物哽咽
妇人经水
带下
崩中漏下
胎前
产难
产后
阴病
小儿初生诸病
惊痫
痘疮
小儿惊痫

第三卷 水部
雨水
潦水
露水
甘露
明水
冬霜
腊雪

夏冰
半天河
屋漏水
流水
井泉水
节气水
醴泉
玉井水
乳穴水
温汤
碧海水
盐胆水
山岩泉水
古冢中水
粮罂中水
热汤
生熟汤
甑汽水
诸水有毒

第四卷 火部
阳火、阴火
燧火
桑柴火
炭火
芦火、竹火
艾火
火针
灯火
灯花
烛烬

第五卷 土部
白垩
赤土
黄土
土蜂窠
蚁垤土
蚯蚓泥
螺蛳泥
白鳝泥
井底泥
自然灰
伏龙肝
砂锅
白瓷器
古砖
烟胶

釜脐墨
百草霜
梁上尘
门臼尘
香炉灰
锻灶灰
石硷

第六卷 金石部


赤铜
铜青

铅丹

古镜
诸铜器

铁锈
诸铁器

白玉髓
青玉
青琅开
珊瑚
玛瑙
宝石
玻璃
水晶
琉璃
云母
白石英
紫石英
丹砂
水银
灵砂
雄黄
雌黄
石膏
理石
长石
方解石
滑石
石钟乳
石脑
石髓
石脑油
石炭
石灰
石芝
阳起石
代赭石
石胆
砒石
土黄
花乳石
蛇黄
食盐
朴消
玄明粉
消石
硇砂
蓬砂
石硫黄
矾石
绿矾

第七卷 草部
甘草
黄芪
人参
沙参
荠苊
桔梗
长松
黄精
萎蕤
知母
肉苁蓉
锁阳
天麻、赤箭
白术
狗脊
贯众
巴戟天
远志
淫羊藿
仙茅
玄参
地榆
丹参
白头翁
白及
三七
黄连
黄芩
秦艽
柴胡
前胡
防风
独活
土当归
升麻
苦参
白鲜
延胡索
贝母
山慈姑
石蒜
水仙
白茅

龙胆
细辛
杜衡
徐长卿
金丝草
当归
川芎
蘼芜
蛇床
藁本
白芷
芍药
牡丹
木香
甘松香
山柰
山姜
高良姜
豆蔻
益智子
荜茇
蒟酱
……
第八卷 谷部
第九卷 菜部
第十卷 果部
第十一卷 木部
第十二卷 虫部
第十三卷 鳞部
第十四卷 介部
第十五卷 禽部
第十六卷 兽部
第十七卷 人部
……
序言 《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著,也是中华医库收录最为广博的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全典。它自1593年首次刊刻以来,被多次翻刻出版,截至1949年,刊刻存世的已有近100个版本。
在中国的科学著述中,《本草纲目》是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部,也是世界科学史上收录生民日用品物最为广博的本草全书。1606年,《本草纲目》传人日本,至1714年止,先后出现了8种刻本。在东南亚其他国家,《本草纲目》也多有翻刻和翻译。同样是18世纪,《本草纲目》传至欧洲。现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民图书馆、德国皇家图书馆等都收藏有《本草纲目》的多种明、清刻本。在《本草纲目》传人欧洲的同时,便被部分摘译成法文、英文、德文和俄文。到19世纪,《本草纲目》及中国本草学在欧洲开始产生重大影响,也开始有人因为研究本草而获得博士学位。达尔文在创建进化论的过程中,也曾参阅、引用《本草纲目》中部分内容。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说:“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造极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县)人。他自幼聪颖,14岁即考取秀才,23岁第三次举人考试失败后,笃志学医。在数十年行医之余,他研读了历代医药、本草著作,从托名上古神农氏的《神农本草经》开始,至梁朝陶弘景所撰《名医别录》、唐代苏恭编《唐本草》、宋代唐慎微撰《证类本草》,共研读各种本草医经数百种。李时珍在研读中发现,历代本草著作大都存在分类杂乱、内容谬误、漏载品物等缺点。因此,他立志在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的基础上,编写一部完善的食用和药用本草著作。35岁时,李时珍结束了单纯的开馆行医生涯,正式重修本草。
文摘 插图:


第一卷序例
神农本草经名例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顺应上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延年益寿者以上经为本。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顺应人事,或无毒、或有毒,宜斟酌服用。欲遏病、滋补虚赢者以中经为本。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顺应土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郁病者以下经为本。
三品共计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年。把此数翻倍,合七百三十种。
药中有君、臣、佐、使,以便互相支持、制约。通常适宜的配置是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
药有阴阳配合、母子兄弟,根、茎、花、实、苗,皮、骨、肉。不同药物之间,药性不同,有宜单行者、相须者、相使者、相畏者、相恶者、相反者、相杀者。这七种情形,医者要针对药性,并合起来观察。当用药性相须、相使者,勿用药性相恶、相反者。若药物有毒但是适宜互相制约,则可用相畏、相杀者;若不是这样,则不能合用。[时珍说]药有七情:独行者,指单方,不需辅药;相须者,指药物是同类,不可分离,如人参、甘草、黄檗、知母之类;相使者,指主药之佐使;相恶者,指药物夺取彼此之能量;相畏者,指药物受到彼此之制约;相反者,指两不相合之药;相杀者,指制约彼此之毒性。古方中多有用相恶、相反者。所以,相须、相使同用者,为用药之帝道;相畏、相杀同用者,为用药之王道;相恶、相反同用者,为用药之霸道。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药物是阴干、曝干,采、造的时月,生、熟,出于何种土壤,药物的真、伪、陈、新,各有方法。药性有适宜制丸者,有适宜制散者,有适宜煎煮者,有适宜酒泡者,有适宜制膏者,也有兼宜以上各种制作方法者。凡此种种,皆要顺从药性,不得逾越。
欲治疗疾病,必先了解它的根源,等候治病时机。若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那么,服药必活。疗寒用热药,疗热用寒药,饮食不消用吐、下药,鬼疰、蛊毒用毒药,痈肿、疮、瘤用疮药,风湿用风湿药,根据各自病情选择相宜的药物。
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进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宜先服药后进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且在白天服药;病在骨髓者,宜饱食且在夜间服药。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