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电工技术 >

电路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析

2011-02-14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电路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析 去商家看看
电路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析 去商家看看

 电路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析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28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302209820/9787302209829
·条形码:978730220982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教材·电子信息

内容简介 《电路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析》着力于“电路基础”课程知识体系的梳理、学习方法的启迪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是为配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路基础》(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和《电路分析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实施教学而编写的参考书。全书共分7章:电路的基本规律、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正弦稳态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和谐振现象、二端口电路、非线性电路。每章均由内容提要、知识结构、基本要求、解题指导、习题解析和自测试题6部分组成。
《电路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析》可作为通信、电子、计算机、自控、测控与仪器、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电路基础”课程的辅助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编辑推荐 《电路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析》:高等学校教材·电子信息
可下载教学资料http://www.tup.tsinghua.edu.cn
目录
第1章 电路的基本规律
1.1 内容提要
1.1.1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1.2 电路变量
1.1.3 基尔霍夫定律
1.1.4 电路元件
1.1.5 等效二端网络概念
1.1.6 一些简单的等效规律和公式
1.1.7 利用等效概念分析电路
1.1.8 运算放大器
1.2 知识结构
1.3 基本要求
1.4 解题指导
1.5 习题解析
1.6 自测试题

第2章 电阻电路分析
2.1 内容提要
2.1.1 电路的图
2.1.2 电路方程
2.1.3 2b法和支路法
2.1.4 回路法
2.1.5 网孔法
2.1.6 节点法
2.1.7 齐次定理和叠加定理
2.1.8 替代定理
2.1.9 等效电源定理
2.1.10 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2.1.11 特勒根定理
2.1.12 互易定理
2.2 知识结构
2.3 基本要求
2.4 解题指导
2.5 习题解析
2.6 自测试题

第3章 动态电路
3.1 内容提要
3.1.1 动态元件
3.1.2 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及其解
3.1.3 电路的初始值
3.1.4 动态电路的响应
3.1.5 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3.1.6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3.1.7 正弦激励下一阶电路响应
3.2 知识结构
3.3 基本要求
3.4 解题指导
3.5 习题解析
3.6 自测试题

第4章 正弦稳态分析
4.1 内容提要
4.1.1 正弦量
4.1.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1.3 两类约束的相量形式
4.1.4 阻抗和导纳
4.1.5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4.1.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4.1.7 互感耦合电路
4.1.8 变压器
4.1.9 三相电路
4.2 知识结构
4.3 基本要求
4.4 解题指导
4.5 习题解析
4.6 自测试题

第5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和谐振现象
5.1 内容提要
5.1.1 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
5.1.2 RC电路的频率特性
5.1.3 RLC串联谐振电路
5.1.4 GLC并联谐振电路
5.1.5 实用的简单并联谐振电路
5.1 6复杂谐振电路
5.2 知识结构
5.3 基本要求
5.4 解题指导
5.5 习题解析
5.6 自测试题

第6章 二端口电路
6.1 内容提要
6.1.1 二端口电路的方程和参数
6.1.2 二端口电路的等效电路
6.1.3 二端口电路的连接
6.1.4 具有端接的二端口电路分析
6.2 知识结构
6.3 基本要求
6.4 解题指导
6.5 习题解析
6.6 自测试题

第7章 非线性电路
7.1 内容提要
7.1.1 非线性元件
7.1.2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7.1.3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7.1.4 小信号分析法
7.2 知识结构
7.3 基本要求
7.4 解题指导
7.5 习题解析
7.6 自测试题
附录A 自测试题参考答案
附录B 期中测试与综合测试模拟试题
附录C 期中测试与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为配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路基础》(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和《电路分析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实施教学而编写的。
“电路基础”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特点是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学习时既要把握课程体系的基本脉络,又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或测试题才能对课堂教学内容达到理解、消化和掌握的程度。根据教育部电子信息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4年修订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实际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电路基础学习辅导与习题解析》教材。
本书着力于“电路基础”课程知识体系的梳理、学习方法的启迪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力图使读者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总结与归纳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本课程教学目的,乃至适应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需求。
本书共分7章:电路的基本规律、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正弦稳态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和谐振现象、二端口电路、非线性电路。每章均由6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内容提要”,对各章的主要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归纳总结重要结论。
第二部分为“知识结构”,概括本章知识点的脉络。
第三部分为“基本要求”,明确对各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四部分为“解题指导”,对常见的多类电路问题提供分析思路。
第五部分为“习题解析”,对配置深浅度搭配合理的全部习题进行分析、计算和求解,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解题力求做到概念清晰,步骤完整,数据准确,附图齐全。
第六部分为“自测试题”,作为每章学习结束时可进行自我测试和检查,测定学习效果。
另外,本书最后还附有自测试题参考答案、期中测试与综合测试模拟试题4套及其参考答案。
限于作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及不妥之处,恳请专家、读者不吝指教。
文摘 插图:


第1章 电路的基本规律
1.1 内容提要
1.1.1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实际电路的组成
实际电路是由各种电气、电子元器件(如电阻器、电容器、线圈、开关、晶体管、电池等)按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组成的。通常包括3个部分:一是提供能量或信号的电源;二是用电装置,称为负载;三是连接电源与负载的导线、开关等中间环节。
2.实际电路的功能
实际电路的功能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进行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与转换,如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输配电线路等;其二,实现信号的产生、传递、变换、处理与控制,如电话、收音机、电视机电路等。
3.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的引入:实际电路中使用的电路部件一般都和电能的消耗现象及电磁能的储存现象有关,这些现象交织在一起并发生在整个部件中。如果把这些现象或特性全部考虑在内,就给分析电路带来了困难。因此,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忽略它的次要性质,用一个足以表征其主要电磁性能的模型来表示,以便进行定量分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