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视角 |
 |
|
 |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视角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21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1792607/9787501792603
·条形码:97875017926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越来越多,《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视角》从控制权转移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研究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影响因素,发现控制权转移动机和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利益流动问题,对完善我国控制权市场具有一定现实和理论意义。
作者简介 闫存岩,女,1971年8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博士曾在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任教、现为中国化工集团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金管理主管。至今参编著作5部,参与课题8项,发表论文20余篇。
编辑推荐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视角》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l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视角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基础
1.1.3 研究视角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代理理论
2.1.2 控制权市场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控制权转移溢价的研究现状
2.2.2 我国控制权转移溢价的研究现状
2.3 本书控制权转移溢价概念的界定
2.3.1 我国控制权转移溢价的计量
2.3.2 我国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内涵
2.3.3 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控制权转移溢价形成机理
3.1 制度背景
3.1.1 我国控制权市场与国企改革
3.1.2 我国控制权市场与公司治理环境
3.1.3 我国控制权市场的发展
3.2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动机
3.2.1 控制权转移目标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及控制权转移动机
3.2.2 原控股股东出让控制权动机
3.2.3 新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动机
3.2.4 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3.2.5 控制权转移过程中中介机构的作用
3.3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定价机制
3.3.1 控制权转移定价机制
3.3.2 控制权转移中的资产评估
3.3.3 控制权转移定价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控制权市场与控制权转移溢价
4.1 引言
4.2 文献回顾与研究设计
4.2.1 文献回顾
4.2.2 研究设计
4.3 我国控制权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4.3.1 控制权转移主体特征
4.3.2 控制权转移目标公司特征
4.3.3 控制权交易特征
4.4 控制权转移溢价与控制权私有收益
4.4.1 控制权转移溢价和控制权转移市场溢价
4.4.2 控制权转移溢价和控制权私有收益
4.4.3 验证我国控制权市场上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存在
4.5 控制权市场特征与控制权转移溢价
4.5.1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特征描述
4.5.2 控制权市场特征变量和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单因素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目标公司特征与控制权转移溢价
5.1 引言
5.2 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5.2.1 目标公司业绩对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影响
5.2.2 目标公司管理层对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影响
5.2.3 目标公司债权人对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影响
5.2.4 目标公司股权结构对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影响
5.2.5 目标公司规模对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影响
5.3 数据分析和实证检验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2 变量的定义和描述性统计
5.3.3 目标公司特征与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单因素分析
5.3.4 目标公司特征与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多因素分析
5.4 讨论与分析目标公司管理层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控股方股权性质与控制权转移溢价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控股方股权性质与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单因素分析
6.3.1 原控股方股权性质与控制权转移溢价
6.3.2 新控股方股权性质与控制权转移溢价
6.3.3 控股方股权性质变化与控制权转移溢价
6.4 原控股方股权性质与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多因素分析
6.4.1 原控股方股权性质与目标公司特征
6.4.2 原控股方股权性质与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回归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贡献和研究发现
7.3 政策建议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文摘 插图:

在股权分置情况下,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流通股股东的资产增值靠股票的市场提升和企业竞争力提高,而非流通股股东的资产投资收益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的增加,与市场走势毫无关系。所以,控制权争夺往往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和利用上市公司的配置和增发等特权募集更多资金,损害广大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因此,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新控股方会支付高于净资产的控制权转移溢价以获得更多的控制权收益,而原控股方获得控制权转移溢价收益。近几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由大股东控制的非流通股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即可获得上市流通的资格。这样,大股东通过控制权的协议转让获得上市流通资格的目的越来越明显。
总之,在我国资本市场和控制权市场的特殊背景下,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影响因素,对揭示控制权转移动机和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利益流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使是在我国实现股权分置改革与实行股票全流通后,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一,股票全流通后,改变的只是股票的流动性和控制权定价的基础,但控制权转移溢价存在的事实不会改变。第二,股票全流通后,大股东控制的股权结构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控股股东通过控制权转移而获得控制权收益的基本动机不会改变,各利益相关者对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影响依然存在。所以,目前研究控制权转移溢价问题也会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后记 本书在我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在书即将出版之际,不由的想起我三年的博士生活。
那时的我,在憧憬未来的时候,觉得三年太长;但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却觉得时光是那么短暂。无论怎样,我庆幸自己一路艰辛走过了三载春秋,伴随着痛苦和欢笑走到了今天,收获了一段别样的博士生活经历……
2005年9月,我如愿踏进了人大的校门,成为很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人大学子。然而,读博生活,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它并不只是人们所期待的拿到博士录取通知书时刹那间的快乐和踌躇满志,也不仅仅是博士毕业生脸上洋溢着的快乐、幸福的微笑。博士三年的学习,对于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感受更多的是,第一年学习的挑战和困惑;第二年综合考试、论文开题的紧张和压力;第三年撰写论文的痛苦和煎熬。我深深感觉到攻读博士学位的艰辛,取得博士学位并非轻而易举。博士三年的生活,对我来说,却也是一种选择,意味着选择了压力和艰难的学习生涯;意味着选择了放弃安逸轻松的生活;意味着选择了远离家人的思念牵挂;意味着一旦选择就不言放弃,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