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震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方法与途径

2011-02-1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震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方法与途径 去商家看看
震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方法与途径 去商家看看

 震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方法与途径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页码:21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9787540849146
·条形码:97875408491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震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方法与途径》讲述了:灾区儿童的“心理援助”是灾后“心理援助”的重中之重,对此出版人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呵护倍至。四川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由四川省心理学会编写的《震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方法与途径》一书,从心理特征、问题表现、方法技巧、援助途径、案例等七个方面,介绍了在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及非灾区中小学生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老师、家长、学生本人所应掌握的援助方法与技巧。
编辑推荐 《震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方法与途径》是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点亮心灵的烛光,坚强我们“心”的长城
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给孩子们留下的心理创伤是巨大的、长期的,对孩子们的心理援助也必然是一个长时期的系统工程。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夺去了众多人的生命,使家园变成一片片废墟,而且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重创,大量受到伤害的中小学生急需心理援助。
震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应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应提供科学的方法、有效的途径和长期的专业服务。参与心理援助者光有爱和激情是不够的,还需要知识和技巧。
心理援助者应将自己视为灾民默默的陪伴者与同行者,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关爱,与他们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巨大灾难来临的时候,孩子们承受了巨大和惨烈的袭击,可他们的心灵却如此坚强,笑容是如此灿烂。
目录
绪篇
地震与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救助
地震灾后心理援助
哪些人需要心理援助
心理援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心理援助开展的条件
地震灾后学生心理援助的重要性和目标
地震灾后学生心理援助的任务
地震灾后学生心理援助的工作要求
提高对灾后学生心理援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心理援助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防止心理援助中滥用心理测验和心理分析
加强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心理援助人员的素质
提高对心理援助工作的有效管理水平
地震灾后学生心理援助的原则
补救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统一
面向全体与重视个别差异相结合
学生心理援助体系构建

心理特征篇
学生一般心理特征
为什么需要了解学生心理特征
少年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的注意特点
小学儿童的记忆特点
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
小学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地震灾害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
学生对地震灾害的一般心理反应
不同年龄学生对地震灾害的反应方式
地震后需要留意学生的哪些反应
学生对地震造成的心理压力的不良反应方式
学生对地震造成的心理压力的积极反应方式
语言发展能力对学生灾后反应方式的影响
电视或网络对学生灾后反应的影响
失去亲人学生灾后的反应
地震后女生较易发生更严重的症状
地震后环境改变对学生带来的影响
重要他人地震后情绪反应对学生的影响
哪些学生更容易在灾难中受到心理伤害
哪些情况应该进行儿童精神科的评估或治疗
灾后学生最主要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问题表现篇
震区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
身体症状
心理反应
震区学生的常见心理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其他特殊的心理疾患
非震区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
身体症状
心理反应
方法技巧篇
灾后调整学生情绪的方法
倾听
放松
灾后心理援助中的接纳方法
真诚
尊童
积极关注
灾后心理援助中教师的适度反应策略
同惑
心理援助中的情感反应
心理援助中与学生的沟通技术
如何与灾区学生建立信任关系
心理援助中与学生的谈话技巧
心理援助中的自我开放技术
对学生心理援助时的身体语言
如何处理沟通中学生的哭泣
心理援助中的团体心理辅导
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的特征
在灾区学校如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针对不同人群的帮助方法与技巧
对丧亲者的帮助方法与技巧
对亲人伤残者的帮助方法与技巧
对亲历与目击者的帮助方法与技巧
对同理受害者的帮助方法与技巧
做好其他人群的教育帮助工作
灾后常见心理障碍的鉴别标准与干预方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
恐怖性神经症
焦虑症
强迫症
重度抑郁症
药物依赖或物质滥用
心身疾病

援助途径篇
学校开展的心理援助
早期的心理抚慰
课堂中的灾后心理援助
活动中的灾后心理援助
学校心理咨询
家庭心理援助
……
案例篇
附录篇
参考文献
……
文摘 由于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增大,加上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初中学生的意志力比小学时期有了明显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依赖性逐渐减少,根据目的作出意志决定的水平不断提高,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等方面。初中学生在克服困难方面有差异,但在逐渐形成稳定的责任感。由于意志行动处于发展过程中。“受暗示”性较大,初中学生非常崇敬和愿意模仿学习意志坚强的人物,但他们对意志品质的理解往往还欠全面、欠正确。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它是人的个性倾向的核心,对个性发展起着动力作用。由于初中生正步人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阶段。加上身体的迅速生长发育,活动能力的加强,交往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等,引起了他们对自己成熟过程比较强烈的自我体验,“成熟感”或“小大人感”突出,独立自主性和主动性发展很快。对人、对事、对己进行评价有了自己的见解和尺度,他们极力想夺取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地位和新的权利,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但他们在经济上、生活上和学习上仍然要受家庭和学校的制约,他们也不愿意完全放弃这种依附关系,但是反对家长和教师仍然把他们当小孩一样看待,要求成人能平等地对待自己,反对过多、过细的照顾、监督或包办行为。成人过分的监护和管理,则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情绪、反抗行为,造成与成人的矛盾与冲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