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在信息化浪潮中构筑企业竞争优势 |
 |
|
 |
在信息化浪潮中构筑企业竞争优势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23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7811121719
·条形码:978781112171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既为我国企业带来发展的契机,又使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谁在这场信息革命中领先一步,谁便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在信息时代,企业的竞争力不再依赖于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效益,而是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快速响应市场,是否具有应变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在瞬息万变和喧嚣动荡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借助信息化这一战略性管理平台,才能够从容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才能够建立起新奇创生机制,进而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必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通过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的管理变革与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如何在信息化浪潮中构筑企业竞争优势,无疑是我国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信息化浪潮中构筑企业竞争优势》以新的理论视角,就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浪潮中构筑竞争优势,从信息化环境中企业知识网络模式的生成机制,信息化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机制和模式,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及过程控制,信息化环境下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几个方面进行理论构建。就企业如何在信息化浪潮中构筑竞争优势这一论题而言,从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新的理论框架;并结合云南医药产业几家信息化起步早的大型国有企业作了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李泽建(1975—),女,湖南长沙人,昆明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持续创新与项目管理、电子商务。1997年,获中南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昆明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开始在昆明理工大学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近年来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与信息化相关的论文近10篇。参与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发展与改革命委员会2004年企业信息化项目“全球创业观察中国研究”中的“昆明市创业环境和政策研究”联合课题等项目的研究。
可星(1966—),女,云南昆明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组织理论与公司治理。获同济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到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管理研究所作为期2年的访问研究。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院校合作基金等多项课题,主持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云南省教育基金课题和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2篇,参编书籍3本。曾获昆明理工大学“伍达观先进教师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迎接信息化环境对企业管理的挑战,构建基于信息化的知识网络管理模式
第二节 探索信息化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机制和模式
第三节 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与过程控制模式
一、从间断式创新到持续创新——持续创新作为持续的组织变革
二、战略导向的创新管理到过程导向的创新管理
三、创新过程控制逻辑的转换
第四节 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机制与模式
一、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形成生产成本优势
二、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形成产品差异化优势
三、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形成区域营销优势
四、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五、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形成无边界扩张竞争优势或虚拟竞争优势
第二章 信息化环境下知识网络模式的生成机制
第一节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一、研究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的意义
二、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
三、企业管理模式的界定
四、本章的逻辑与内容体系
第二节 知识网络管理模式假说
一、假说的理论基础
二、假说的提出
第三节 知识网络管理模式假说的实证——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
一、信息化推进企业战略管理演进
二、信息化中的企业重建:信息流重组与业务流程重组
三、信息化中的组织重建:网络型的组织结构模式
第四节 知识网络管理模式的生成机制及构建策略
一、知识网络模式的生成机制
二、企业外部知识网络模式的构建策略
第五节 知识网络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
一、知识网络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二、知识网络模式的本质及其特征
三、知识网络模式的根本任务
第六节 案例分析与研究——构建云南白药集团公司的知识网络管理模式
一、案例背景及云南白药现状
二、云南白药集团公司外部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
三、云南白药集团内部知识网络模式的生成
四、云南白药知识网络模式的创新之处
五、云南白药成功的启示
第三章 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机制与模式
第一节 企业信息化与竞争力关系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机制研究
一、企业信息化的动力机制
二、企业信息化的竞争力机制
第三节 企业信息化生成与进化模式
一、企业信息化的生成模式
二、企业信息化的进化模式
第四节 云南医药企业运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一、信息化是云南医药企业应对竞争的客观需要
二、案例分析——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促进企业竞争力机制分析
三、云南医药企业信息化生成模式
四、云南医药企业信息化进化模式
五、云南医药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
第四章 信息时代企业持续创新的含义、机制和过程控制
第一节 信息时代企业持续创新的含义与特征
一、信息时代企业持续创新的含义
二、信息时代下企业持续创新的特征
第二节 企业持续创新的内在机制
一、信息时代企业持续创新的自组织过程
二、企业持续创新的路径依赖分析
三、组织学习对持续创新的影响
四、企业持续创新的发动模型、持续创新模式及创新阻力分析
第三节 信息时代企业持续创新系统的复杂性与过程控制
一、信息时代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企业持续创新作为一个复杂系统
二、企业持续创新系统的复杂性的基本特征
三、企业持续创新过程控制
四、展望
第五章 信息化环境下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
第一节 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培育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培育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节 无边界扩张竞争优势
第三节 无边界扩张优势的形成
一、信息技术外溢效应形成的范围经济和差异经济是无边界扩张优势的基础
二、企业成本相对收缩
三、企业最优边界的相对扩张
第四节 企业能力边界的扩展和无边界企业
一、无边界企业
二、企业能力边界的扩展方式
第五节 云南医药产业在信息化推动下无边界扩张优势的形成
一、云南医药产业现状分析
二、信息化将在云南医药企业中形成范围经济效应
三、信息化将促使云南出现以共享成本为基础的虚拟企业和战略联盟
四、信息化将推动云南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
五、信息化将推动云南医药产业价值链的优化
六、信息化将促进企业间互相模仿和学习行为产生
七、小结
第六章 企业信息化项目
——昆药集团产业供应链系统建设供应链管理模型
第一节 项目概述
一、设计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设计范围及目标
四、工程进度安排
五、主要工程量
六、工程投资
第二节 设计指导思想
第三节 设计指标
一、发改委批复要点
二、技术经济指标
第四节 现有设施及企业信息化状况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二、部分业务采用计算机
三、供应链系统建设所需的基础信息规范
四、建立了企业对外宣传的门户网站
五、注重人才准备及队伍建设
六、重视信息化组织建设
第五节 工程总体建设方案
一、需求分析
二、昆药供应链建模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之间全面深入的互动及其结果,营造了企业运行的信息化环境。信息化环境及其变化与企业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使企业管理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或变革。各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组织变革、构建知识网络管理模式、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逐渐趋于一致,具有某些共性,可以相互借鉴。然而企业又处于特定的产业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中,因而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浪潮中,把与时代进步相吻合的世界企业管理共性模式与特定文化、产业背景有机整合,创造出富有生命活力和实际绩效的个性模式,进而构筑起竞争优势,是我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要。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既为我国企业带来发展的契机,又使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谁在这场信息革命中领先一步,谁便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在信息时代,企业的竞争力不再依赖于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效益,而是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快速响应市场,是否具有应变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在瞬息万变和喧嚣动荡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借助信息化这一战略性管理平台,才能够从容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才能够建立起新奇创生机制,进而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必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通过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的管理变革与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如何在信息化浪潮中构筑企业竞争优势,无疑是我国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本书以新的理论视角,就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浪潮中构筑竞争优势,从信息化环境中企业知识网络模式的生成机制,信息化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机制和模式,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及过程控制,信息化环境下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几个方面进行理论构建。就企业如何在信息化浪潮中构筑竞争优势这一论题而言,从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新的理论框架;并结合云南医药产业几家信息化起步早的大型国有企业作了实证研究。
文摘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1999年云南白药集团公司的新任领导王明辉从信息化人手改造企业管理,重组了原白药的销售部门,并将这一部门改组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还成功地实施ERP管理系统,效果十分明显,大大提高了白药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1999年底,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电子商务子公司,并与北京英克合作开发以销售为主的信息系统,由过去的老的国企的落后的坐等销售的模式转变为新的利用电子商务促进销售的模式。完成了营销的思路和理念的一次管理变革。
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千头万绪的工作中,ERP是其中的基础和主线。1999年11月,云南白药与英克正式签约,英克为云南白药实施其基于KRM(知识与资源管理,英克对于ERP的理解)思想开发能“营销网络化管理系统”。2000年8月开始,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ERF系统切换上线,从制造中心、计划、采购等部门开始,到人力资源、内部办公等六大模块全部运行,用两年时间完成了系统的切换运行。
以生产制造系统为例,最初进行ERP实施的就是生产制造。出于白药配方保密的需要,工艺流程需要经常变化,配方也需以代码的形式出现,因此这一块的ERP实施较难开展。但是公司通过对业务流程实施重组,对生产进行过程化管理和质量管理,最终实现了该部分系统的功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集团公司的“企业经营综合管理系统”,从2000年4月正式运行到2001年上线运行,这一年多的时间,是系统实施的过程,也是白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日子。最大变化莫过于员工观念的改变,从一开始员工们对整个系统的不理解,到现在可以说,ERP系统已经在公司深入人心。事实上,与集团公司“企业经营综合管理系统”同步和随后进行的还有两大改革——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薪酬制度的改革。
后记 自2004年以来,我们承担了云南省科技厅的软科学课题《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培育和提高云南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2006年7月通过评审),开始涉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深感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缺乏资金和缺乏技术,而是缺乏企业信息化的科学管理理念和相应的管理人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企业信息化设备技术方面的水平差距不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化发展思想和管理观念上。决定企业信息化是否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以及获得多大经济效益关键,不在于信息技术本身,更不在于信息技术的物化形势——信息技术设备和通信网络,而在于信息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技能和发展观念上。先进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观念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扩散和渗透相结合,将造就企业信息化的高效率模式。如何将企业信息化投资转变为现实收益,是企业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迫切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去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虽然近些年来,国内的学者发表了不少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社会的需要、时代的呼唤,激起了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勇气,萌发了在已完成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一本有关企业如何在信息化浪潮中赢得竞争优势的研究论著的想法。然而当我们要把课题成果转化为理论建树时,才感到并非易事,并不是原有成果的简单复制,也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理论的第二次创新,还要付出更加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尤其是在资料较为贫乏、理论研究可供借鉴不多的情况下,更需要作出原创性的开拓。写书强调的是完整理论体系的建构,要有基本的概念、原理、判断、推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框架结构合理,突出理论创新。经过群体不懈地努力,将得以出版,但总感到与初衷还有距离,探索也就难免存在不完善和缺憾,真诚希望读者、专家、学者不吝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