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电工技术 >

电路基本分析(第3版)

2011-01-29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电路基本分析(第3版) 去商家看看
电路基本分析(第3版) 去商家看看

 电路基本分析(第3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2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040249798
·条形码:9787040249798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路基本分析(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路基本分析》(第2版)的修订版。修订提纲经教育部组织的“十一五”规划教材专家评审会讨论通过。
全书共10章,其中第9章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和第10章二端口网络为选修内容,其余8章分别为: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路分析的等效变换法、电路分析的网络方程法、正弦交流电路、谐振与互感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本次修订与前两版的区别之一是每章均按引言、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本章小结和习题五部分安排,并增加了思考与讨论。《电路基本分析(第3版)》教学要求明确,便于教师安排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掌握基本概念。
《电路基本分析(第3版)》可供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电力技术类、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和水利水电类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供成人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员选用。《电路基本分析(第3版)》还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科技人员提供参考。
目录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1 引言
1.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1.3 教学内容
1.3.1 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
1.3.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思考与讨论
1.3.3 电阻元件及其特性
1.3.4 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1.3.5 基尔霍夫定律
思考与讨论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电路分析的等效变换法
2.1 引言
2.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2.3 教学内容
2.3.1 电阻的串、并联等效变换
2.3.2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2.3.3 电源的等效变换
2.3.4 受控源及其等效变换
思考与讨论
2.3.5 叠加定理与替代定理
2.3.6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思考与讨论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电路分析的网络方程法
3.1 引言
3.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3.3 教学内容
3.3.1 26方程法
3.3.2 电路的拓扑结构
3.3.3 支路(电流)法
3.3.4 节点分析法
3.3.5 网孔分析法
3.3.6 回路分析法
思考与讨论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
4.1 引言
4.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4.3 教学内容
4.3.1 正弦量
4.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思考与讨论
4.3.3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4.3.4 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
4.3.5 阻抗与导纳
思考与讨论
4.3.6 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图法求解
4.3.7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
4.3.8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法求解
思考与讨论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谐振与互感电路
5.1 引言
5.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5.3 教学内容
5.3.1 串联谐振电路
5.3.2 并联谐振电路
思考与讨论
5.3.3 互感与互感电压
5.3.4 含互感的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5.3.5 理想变压器
思考与讨论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三相电路
6.1 引言
6.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6.3 教学内容
6.3.1 三相电源与三相负载
6.3.2 三相电路的功率
思考与讨论
6.3.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6.3.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及分析
思考与讨论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7.1 引言
7.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7.3 教学内容
7.3.1 非正弦周期电流
7.3.2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7.3.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
7.3.4 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思考与讨论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8.1 引言
8.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8.3 教学内容
8.3.1 电路的动态过程与动态响应
8.3.2 电路初始条件的确定
8.3.3 求解一阶电路动态响应的三要素法
思考与讨论
8.3.4 一阶电路响应的分类
8.3.5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8.3.6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思考与讨论
8.3.7 二阶RL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9.1 引言
9.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9.3 教学内容
9.3.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
9.3.2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
思考与讨论
9.3.3 电路基本定律的复频域形式及运算电路
9.3.4 线性电路的复频域法求解
思考与讨论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0章 二端口网络
10.1 引言
10.2 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10.3 教学内容
10.3.1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10.3.2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0.3.3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思考与讨论
本章小结
习题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书目
……
序言 本书系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电路基本分析》的修订本,第l版于2000年出版,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出版三年来,作者注意收集各方面读者的意见,包括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以及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等学校的广大读者对原版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更为重要的是,三年来,全国高职高专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对本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本次修订的原则是:一方面要保持本书原有的体系和特色,另一方面要适应高职高专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的要求。
与第1版相比,第2版在以下方面做了较大变动:
(1)电容、电感元件及其特性由第一章调整到第四章正弦交流电路,目的在于使学生一开始集中精力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
(2)全书降低了对含受控源电路分析的要求,原则上一个电路只出现一个受控源。
(3)对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和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等核心内容,加强了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讲述。第1版例题分析讲述概括性强,考虑到读者的要求,第2版在这方面描述得较为详细。
(4)对全书的习题进行了调整,第1版基本习题偏少,而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较多,第2版增加了一些与基本内容配合的、较容易的习题,同时适当降低了其他习题的难度。
第1版继承了原国家教委“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改革”的成果,突出主体内容,注重工程应用等特色,仍是本次修订所遵循的。
受编者水平和教学经验所限,修订后,难免还有不足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文摘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