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

2011-01-29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 去商家看看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 去商家看看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20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811178567/9787811178562
·条形码:97878111785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由两章和附录组成。第一章收录了44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归纳为促进剂、延缓剂、抑制剂三类;并选取了19种常用复配制剂。这一章介绍了这些产品的主要功能及其在作物上的应用技术。第二章收录了91种作物共9个大的类别,分别介绍了作物在整个生育周期内不同生育阶段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附录一和附录二主要介绍一些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有关的技术问题,并列出了部分重要的参考文献资料,供读者进一步的查询。《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可供大中专农业院校师生、科技人员、生产和农技推广人员参考,也可供植物医院、植保服务站和农资辅导员以及广大农户查阅。
编辑推荐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
第一节 植物生长促进剂
一、胺鲜酯(DA-6)
二、苯肽胺酸(Phethalanilic acid)
三、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四、超敏蛋白(Harpin Ea)
五、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
六、对氯苯氧乙酸(P-chlorophenoxyacetic acid,4-CPA)
七、二苯基脲磺酸钙(Diphenylurea sulfonic calcium)
八、2,4-滴(2,4-D)
九、复硝酚钠(钾、铵)(SodiLlm natrophenolate)
十、核苷酸(Nucleotide)
十一、黄腐酸(Humic acid)
十二、抗坏血酸(Vitamin C)
十三、氯吡脲(Forchorfenuron)
十四、萘乙酸(1-Naphthyl acetic acid)
十五、萘乙酸甲酯(Methyl 1-naphthylacetate)
十六、柠檬酸钛(Citricacide-titatnium chelate)
十七、三十烷醇(Triacontanol)
十八、烯腺嘌呤(Enadenine)
十九、乙二醇缩糖醛(Furalane)
二十、乙烯利(Ethephon)
二十一、吲哚丁酸(Indolebutyric acid)
二十二、吲熟酯(Ethychlozate)
二十三、芸薹素内酯(Brassinolide)
二十四、增产胺(DCPTA)
二十五、增产灵(对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c acid)
二十六、增产素(对溴苯氧乙酸)(4-Bromophenoxyacetic acid)
第二节 植物生长延缓剂
一、矮壮素(Chlormequat)
二、吡啶醇(Pyripropahol)
三、多效唑(Paclobutrazol)
四、丁酰肼(Daminozide)
五、氟节胺(Flumetralin)
六、甲哌鎓(Mepigtlat-chloride)
七、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
八、噻苯隆(Tidiazuron)
九、调节胺(DMC)
十、调节膦(Fosamine ammonium)
十一、烯效唑(Uniconazole)
十二、调环酸钙(Prohexadione calcium)
第三节 植物生长抑制剂
一、氯苯胺灵(Chlorpropham)
二、脱落酸(Abscisic-acid,ABA)
三、抑芽丹(Maleic hydrazide)
四、增甘膦(Glyphosine)
五、整形素(Chlorflurenol)
六、仲丁灵(Butralin)
第四节 复配制剂
一、18%(45%)矮·甲哌水剂
二、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
三、32.5%百草·乙烯利水剂
四、3.6%苄氨嘌·赤乳钠
五、3.2%赤·多效可湿性粉剂
六、2.5%赤霉素·复硝酚钾水剂
七、0.136%赤·吲·芸可湿性粉剂
八、20%多效·甲哌鎓微乳剂(10%多效·甲哌可湿性粉剂)
九、10%多·烯效可湿性粉剂
十、25.5%多效·乙利可湿性粉剂
十一、3.52%腐植·核苷酸水剂
十二、50%氯胆·萘乙可溶性粉剂
十三、2.85%萘乙·硝酸水剂
十四、50%萘乙·吲丁可湿性粉剂
十五、50%萘乙·吲乙可溶性粉剂
十六、0.004%羟烯腺·烯腺可溶性粉剂
十七、5.2%烯效·乙烯利水剂
十八、0.75%烯效·芸薹素水剂
十九、30%乙利·芸水剂

第二章 农作物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
第一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技术
一、水稻
二、小麦
三、玉米
四、甘薯
五、马铃薯
六、高粱
第二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油料作物上的应用
一、油菜
二、大豆
三、花生
四、芝麻
第三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经济作物上的应用
一、棉花
二、烟叶
三、茶树
四、甘蔗
五、甜菜
第四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上的应用
一、根菜类
二、番茄
三、茄子
四、辣椒
五、黄瓜
六、瓠瓜
七、西葫芦
八、四季豆
九、豇豆
十、蚕豆
十一、白菜
十二、甘蓝、花椰菜
十三、芹菜
十四、韭菜
十五、菠菜
十六、莴苣
十七、葱、洋葱和蒜
第五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
一、西瓜
二、甜瓜
三、草莓
四、苹果
五、梨
六、桃
七、柑橘
八、荔枝
九、龙眼
十、香蕉
十一、李
十二、杨梅
十三、果梅
十四、枣
十五、樱桃
十六、枇杷
十七、葡萄
十八、杏
十九、山楂
二十、菠萝
二十一、芒果
二十二、柿子
二十三、板栗
二十四、猕猴桃
二十五、香榧
第六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上的应用
一、山茶花
二、女贞
三、玉兰
四、兰花
五、杜鹃
六、牡丹
七、月季
八、菊花
九、百合
十、水仙
十一、玫瑰
十二、仙客来
第七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食用菌上的应用
一、蘑菇
二、香菇
三、平菇
四、草菇
五、金针菇
六、海带
第八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
一、人参、西洋参
二、山药
三、贝母
四、银杏
五、番红花
六、当归
七、地黄
八、菊花
九、枸杞
第九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其他作物上的应用
一、麻类
二、苜蓿
三、桑树
四、橡胶树
五、漆树
六、安息香
七、草坪
附录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注意事项
附录二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量换算说明
参考文献
……
序言 化学控制植物生长作为一门新兴的农业生产应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成为稳产高产的第三大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科技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普遍重视。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的不断增加,化学控制植物生长应用技术迅速发展,使用作物种类和调控面积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为了适应科技兴农和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新技术的需要,编者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试验报道和应用成功的经验,编写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一书。
本书由两章和附录组成。第一章收录了44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归纳为促进剂、延缓剂、抑制剂三类;并选取了19种常用复配制剂。这一章介绍了这些产品的主要功能及其在作物上的应用技术。第二章收录了91种作物共9个大的类别,分别介绍了作物在整个生育周期内不同生育阶段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附录一和附录二主要介绍一些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有关的技术问题,并列出了部分重要的参考文献资料,供读者进一步的查询。本书可供大中专农业院校师生、科技人员、生产和农技推广人员参考,也可供植物医院、植保服务站和农资辅导员以及广大农户查阅。
化学控制植物生长是一门严格的应用技术,地区间、作物品种间、作物不同生育期间都会存在差异,所以,在生产应用中要根据各地特点,先做好应用验证试验,再确定大面积推广应用。
在该书编著过程中,编者尽己能力,力求完备所编内容。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河南农业大学、郑州郑氏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同时参阅了大量专家学者的珍贵文字资料及研究成果,由于专家学者人数较多,编者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难免出现遗漏或者错误,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复硝酚钠具有打破水稻种子休眠,促进发芽长根的作用。用复硝酚钠3~4mg/L药液,早稻浸48h,中稻、晚稻浸24h,即可催芽播种。早稻种子用复硝酚钠浸种处理,可促使种子发芽早、芽粗壮,有利于提高成苗率和培育壮秧。
使用须注意:必须按规定浓度使用,若浓度过大,则抑制生长;可与其他种子处理杀菌剂混合使用。
三十烷醇若用0.1%三十烷醇乳剂1000倍液浸种,早稻为48h,中稻、晚稻浸24h,浸后即可催芽播种。植物种子经三十烷醇浸种处理后,发芽率可比对照提高2%左右,发芽势提高8%左右,并能促进根系生长,增强秧苗抗逆力等,有利于培育壮秧。
使用须注意:浓度不可盲目过高,以免产生副作用;三十烷醇乳剂如发现有结晶析出沉淀,需加乙醇溶剂后使用,否则无效果;浸种可与乙蒜素等杀菌剂混用。
细胞分裂素据浙江嘉善、海宁等地试验,早稻种子使用植物细胞分裂素浸种处理后,比对照(清水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5%,且发芽快,发芽整齐;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增强抗逆力;对防治早稻烂秧的效果为48%,成秧率可提高21.8%,从而增加早稻后期产量。用细胞分裂素100倍液,浸早稻种子48h,中稻,晚稻种子浸24h,即可催芽播种。
使用须注意;严格按规定浓度使用;可与杀菌剂混合使用。
2.防止秧苗徒长
多效唑多效唑对连作晚稻秧苗具有延缓生长的速度,控制茎叶伸长,防止徒长,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分蘖,增强光合作用,有利培育多蘖壮秧,能加大秧龄弹性,防止秧苗移栽后“败苗”等功能。据萧山市试验,多效唑300mg/L处理的连作晚稻秧苗平均高度为31.4cm,为对照的70%~759/6,控长率达21.7%;单株带蘖数0.97个,比对照0.34个增加1.85倍,同时,秧苗表现根系旺、白根多、发根力强,秧苗素质明显改善,并兼有一定的除草和防病作用。
主要适用于连作晚稻秧田,掌握在秧苗一叶一心期用多效唑300mg/L药液喷雾,可以增加分蘖、控制高度。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