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原生态文化散文书系3:忧愁的哲学寻找

2011-01-24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原生态文化散文书系3:忧愁的哲学寻找 去商家看看
原生态文化散文书系3:忧愁的哲学寻找 去商家看看

 原生态文化散文书系3:忧愁的哲学寻找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25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80222571X/9787802225718
·条形码:97878022257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她以余秋雨式的文化叙述,向困扰了人类千年的自然生态命题发出了哲学方式的叩问,那深邃的苦吟和空灵的放歌,让我们倾听到了先哲的低语,使我们与早已揖别的人类童年再度重逢。
毛眉的文字正在被热地阅读和传抄,他们与她们,情愿占用某一个休闲日,跟随她的思绪,去奔赴一场场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生命,关崇高和尊严,关于卑贱和自省的思想盛宴,去完成一次次涤荡灵魂的精神漂泊。
编辑推荐 人类离开摇篮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往门口爬。界限有时候不是铁丝网,不是石灰线,界限有时候就在人的心里。人是天生的“越境者”。
莎士比亚回到小镇的心态非常奇特。自己在伦敦的种种怨屈,都每出生于这么一个小镇有关,似乎只有小镇最能体谅自已,但是,当自己真的决定在这厦度过余生时,突然发现竟然比在伦敦更要无话可说。
一位散文界的前辈对学生说,读这样的散文,能够再度拾起当代文化人的责任和良心。
一位网络读者对他的朋友说,读了这样的文字,让我又有了买书的愿望。一位著名的出版人感慨地说,这样的图书得以出版,实在是响应了当代出版人数年来苦苦的等待。
目录
序:一部忧愁寻找着的精神自传
为流淌的思想寻找容器
散文,把散步中的散淡盛起来
牵着语言走出海市蜃楼
西出阳关遇故人
古尔班沙漠上那一捧焚毁的沙子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囚徒
在哲学的高度上耸立着一只天鹰
最是那棵滴泪的胡杨
一指禅意出棉桃
让雪莲的冷香染遍世界
吸吮葡萄的时候就吸吮了新疆
抖动着天山屋脊的白杨
父亲是一条茶水流成的河
生命是一场没有对手的博弈
在雪原的囚牢里修补心灵的抓痕
穿着红色胶鞋在冰峰间突围
用静默筑造起来的喧嚣
抄那条最近的路回到童年
森林是树叶最好的归宿
在月亮上阅读那份关于真理的清单
一颗钻石就是一粒凝固的阳光
邀一尊顽石做心灵的舞伴
孤独是眺望远方时的那片空白
山的存在就是一种挑衅
逃亡是人类童年唯一的渴望
每个人只有一个世界可以穿梭
我和我的故乡一起活着
后记
……
序言 一部忧愁寻找着的精神自传
我又如期来临,来临这片铺往天外的雪原,接着昨天杂沓的脚印,继续彷徨。
新疆给我的人生展开了一个场景:圆天、圆地、圆圆的雪野。我喜欢这种最大幅度的敞开,最大幅度的辽阔。一个在露天里经历了四季的新疆人,首先得是这样一个腹地广大的人。
新疆的冬天在时间上太长,新疆的大雪在空间上太厚,满天满地的雪,永生一样的无边无际。这样的场景注定我在雪原上彷徨,如寒带植物一样缓慢生长。
一场场大雪,用它的平整,修葺了戈壁,掩盖了荒滩,看似单调,却用掩藏起来的事物的骨质,暗暗地逼人就范。雪原上有一种广大的敌意,雪意压境时,总让人如临大敌,我认识到了这敌意。
在新疆,最壮丽的景象是一个几乎已经熬成了半神的人,不肯认命地与寒冷所进行的一刀一刀的肉搏。像福克纳说的那样:“诞生到一个荒谬的世界上来的人唯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
文摘 在婷婷如颂的落雪中,我步步为营,为流淌着的万千事物寻找着容器:为散步寻找散文,为散文寻找思想,为思想寻找哲学,为哲学寻找体系,为体系寻找标高,为标高寻找地基,为了这个能够插上我的红白标高的地基,我跟踪一只秉受了神意的骆驼,看它在什么地方停下来,并且卧倒,我想,那应该就是我建立城堡的圣地了……
雪原上,我的思想、文体、语言,都在四面八方的混沌中滚成一个雪球,愈滚愈大,直让我力不能支。
望着这个硕大的雪球,而最初的那个作为内核的粒子究竟是怎么样形成的,我已经不记得了。
我被寻找意义的企图一遍一遍地淘洗着、浇铸着,直至和冰川一样透明。
雪原上的万事万物呈现出一团浅色的混沌,无利剑可劈,无闪电可耀,雪粒纷乱、无序,给人以茫然,我在懵懵懂懂的星云状态中寻找出口。
在海上,海员们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为自己在茫茫的大海上定位,而在茫茫雪原,这个标的也得自己给出。但雪原上没有“出口”,没有“入口”,我陷落在一种自为的原始孤独中,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更没有通道。我在地铁口,混入一个巨大的人流,盯着那些指示着“出口”、“入口”的牌子,我会停下来,享受一会儿秩序和方向。这件貌似简单的事情,使我雪原上的人生变得苦辣,举步维艰。
寻找从来都是困难的。有那么多芜杂的存在,又有那么多虚妄的不在,需要绕过多少似是而非的目标?
禅师说,“云在青山水在瓶”,那么,我所寻找的透明的意义真的在雪原吗?
蒲宁在动笔之先要“找到声音”,“一旦我找到了它,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这声音对我来说,就是雪原上的种种动静。
后记 我是从天山北坡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放出来的一只风筝,线团始终留在那里,不断地缠绕,一牵一拉之间都动我心魄。昌吉州党委、政府、文联,给了我可贵的支持,因为他们,我可以把所有精神的光束完全投放到月亮上去,而不必担心脚底下摔跤。能够在这个我无法担当的市场经济中,保有最起码的文学的良知、生存的自尊,与写作的自由,使我的性格与命运,命运与使命,完全地契合,让我每天都怀着感恩,平静度日。感谢中国华侨出版社的崔卓女士,她以一个资深编辑的透视功力,在看了我的诸多游记作品后,语出惊人,她说,你可以把这些作品不要以时间,地点为线索,而是以主题为线索,提炼出来,比如,以某种文化命题为主题,以哲学,以历史,以大的事件为主题,然后,将你所有的颖悟装进去,其实,这恰恰是你的优势。一语点醒梦中人。那次我们两个人的会面,是这套作品最初的一点点由头。这套作品就这样无中生有地被她给催生了出来。尤其是她在编辑这部作品时所付出的努力,让我看到了一位优秀的编辑所具备的各种元素。她反复阅读每一篇文字,然后,提出导语,炼出主题,我惊讶于她所具有的那种对事物,对文字加以提炼的腕力。她的认真与敬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遇到这样的编辑,不能不是作者的福分。我由此开始了被她指明了方向的写作,而这,是我接下来要感谢她的地方,正是她的这次提议,给了我在写作这些作品时,在两年间所拥有的快乐。我在如她所言的“优势”中,每天,泡好一杯茶,端到电脑前,打开音乐,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而我这样貌似孤独的写作却始终与一个广阔世界的哀乐紧密相连……
还要感谢的是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我频频在这里查书、读书、借书、还书,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精神大餐。每次,我都能优越地借到12本书,这个学期一开学去借书时,居然给我增加到一次能借20本,让我大喜过望。在不写作、不外出的时候,我以马不停蹄的速度,几乎将这座大型而完备的图书馆的文史部分翻了个遍,它让我有可能维持着一个写作者和思想者所必不可少的庞大的阅读量。而这样一个阅读量,仅仅靠买书,难以为继。
我所生活的城市,可以没有咖啡馆、没有影院、没有银行、没有超市,但万万不能没有一座完备的图书馆j这也正是我能够在这座城市里得以定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是我所傍着的一个烟气缭绕的蔚蓝的海洋。这个图书馆从领导到所有馆员,无不对我做过亲切的接待,在此,献上由衷的感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