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记忆的探索

2011-01-22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记忆的探索 去商家看看
记忆的探索 去商家看看

 记忆的探索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42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303099824/9787303099825
·条形码:978730309982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中国心理学家文库

内容简介 《记忆的探索》讲述了:追根溯源,对心理学的兴趣发端于我的高中班主任——洪宝林老师。洪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当时在上海中学教英文,课上得极好。每每置身在他那妙趣横生的课堂里,总能感受到心理学所散发出的魅力。从那时起,懵懂的我便对心理学产生了莫名好感,决意去学习心理学,并做一个像洪老师那样的教师。难怪当时同学们给我起了一个“小洪宝林”的外号。今天,通过对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我明白了:对洪老师及其心理学的喜爱是一种内隐态度,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而且通常有着深远影响!
1956年,我如愿进入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学习。在那里我有幸得到了众多心理学名家的教诲。跟随先生们学习的每一门课程,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精神历险。我发现自己最喜爱的课程是实验心理学,事实上,从小我就对数学、物理之类的理科知识很感兴趣,因此不难想见,当发现心理学研究中有很大一块和实验设计。
作者简介 杨治良,男,1938年10月生于江苏江阴,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科学》主编、上海心理学会理事长、华东师大学位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等,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专著多部,曾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等奖励。主要研究领域为内隐记忆、内隐学习、前瞻记忆、错误记忆与内隐社会认知等。
编辑推荐 《记忆的探索》是由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专题一 仪器与心理学研究
几个简易心理学电子仪器/3
仪器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兼评介美国心理学仪器/7
心理学仪器的研制报告/12

专题二 信号检测论
再认能力最佳年龄的研究——试用信号检测论分析/23
信号检测论的应用/35
现代实验心理学三种新方法评述/45

专题三 心理学应用
痛成分的心理学研究/55
肢体伤残者心理康复的试探性研究/68
成人个人空间圈的实验研究/78
汉英假设检验模型的比较研究/86
场依存性对边界扩展效应的影响/93

专题四 内隐记忆
记忆研究新方法——间接测量评介/101
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I):内隐记忆存在的条件/110
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Ⅱ):任务分离和反应倾向/121
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Ⅲ):检验加工分离说的修正模型/133
内隐情感记忆实验研究(工):精神分裂症情感记忆特征/141
加工分离说的发展述评/148
关于记忆研究中再认指标的述评/158
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发展研究/171
意识一无意识成分贡献的权衡现象——非文字再认条件下/180

专题五 内隐学习
内隐记忆的初步实验研究/193
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203
再探外显学习指导语的作用/215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224
内隐学习研究四十年/237

专题六 内隐社会认知
内隐社会认知的初步实验研究/251
社会认知具有更强的内隐性——兼论内隐和外显的
“钢筋水泥”关系/258
内隐社会认知: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研究/267
大学生性别自我概念的结构/276
局中人和局外人的决策差异研究/290

专题七 前瞻记忆
前瞻记忆提取的自动加工、策略加工和控制加工/307
前瞻记忆的自评和延时特点/316
分散注意条件下间隔对小学生前瞻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328
专题八错误记忆
当前记忆错觉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337
关联效应的实验研究/344
错误记忆研究范式评介/354
短时间延迟条件下错误记忆的遗忘/367
错误记忆的来源:编码阶段/保持阶段/379
附录
FOK:是线索熟悉,还是目标提取?/395
储存负荷量对短时记忆效果的影响——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自身实验/407
概念形成渐进——突变过程的实验性探索/414
后记
……
序言 当提笔为文集撰写自序时,才蓦然惊觉:从我踏上心理学研究的实证之路至今,时间已经悄无声息地流淌了半个多世纪……
追根溯源,对心理学的兴趣发端于我的高中班主任——洪宝林老师。洪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当时在上海中学教英文,课上得极好。每每置身在他那妙趣横生的课堂里,总能感受到心理学所散发出的魅力。从那时起,懵懂的我便对心理学产生了莫名好感,决意去学习心理学,并做一个像洪老师那样的教师。难怪当时同学们给我起了一个“小洪宝林”的外号。今天,通过对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我明白了:对洪老师及其心理学的喜爱是一种内隐态度,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而且通常有着深远影响!
1956年,我如愿进入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学习。在那里我有幸得到了众多心理学名家的教诲。跟随先生们学习的每一门课程,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精神历险。我发现自己最喜爱的课程是实验心理学,事实上,从小我就对数学、物理之类的理科知识很感兴趣,因此不难想见,当发现心理学研究中有很大一块和实验设计。
文摘 插图:


曲线虽然并未呈现出倒“U”形的发展趋势,但也有某种程度的吻合,即外显记忆随年龄增长呈现老化的趋势。这一现象的发生,可归于语义加工的缺乏、元记忆的失败、有意回忆的失败、加工源的还原、抑制过程的失败以及对属性间连接的记忆不足①等原因。
而另一方面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是,本研究中并未发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高小组到初中组意识贡献虽有发展,但低于显著水平。这一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本研究所截取的年龄段仍然不够全面,起点稍显靠后,所观测到的下降趋势有可能显示的是整个倒“U”曲线的后半段。其次是材料的不同,以往的研究大多采用文字材料和具体图片作为再认或回忆的材料,而本研究则采用了抽象图片作为非文字材料。或许对不同材料的外显记忆本身就涉及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例如不同材料可能导致记忆的编码和提取方式和策略的不同,非文字材料更多地涉及知觉加工,而文字材料则涉及更多的语义加工,因此两者表现出的发展特点自然有所差异。
(二)无意识贡献曲线呈上升趋势
后记 给这本文集定名为《记忆的探索》,实在是因为我的业务经历都只发生在实验心理学领域,尤其是以实证思想和实证方法为内核的记忆研究。因此,这条“实证之路”基本上能反映心理学与我朝夕相伴的工作和人生。
本文集共分为8个专题,涉及了心理实验仪器、信号检测论、心理学应用、内隐记忆、内隐学习、内隐社会认知、前瞻记忆和错误记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心理学实证研究的逻辑和科学操作的方法,以及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文集中8个专题的研究和论文,几乎都是我与同事和学生们合作的成果,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今天,当我一页页重读这些曾经的工作时,仿佛又回到了热火朝天的往日忙碌中,我们一起讨论,一起苦思冥想,一起动手操作,甚至一起激烈地争论……
在此,请允许我将心底最深的谢意送给他们,我的同事和学生们!感谢他们陪伴我一路走来,并且是那样的情深义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