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小说 >

赴宴者

2011-01-13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赴宴者 去商家看看
赴宴者 去商家看看

 赴宴者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8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61346697/9787561346693
·条形码:978756134669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思考者

内容简介 《赴宴者》:怎样的阴差阳错,使下岗工人董丹摇身变为记者招待会上的“贵宾”?面对一场场饕餮盛宴,他只想闷头暴吃,却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别人的“希望”。置身于每一场隐藏着重重黑幕的宴会,董丹惊叹:爱鸟协会可以大啖孔雀宴;付不出工资的老板可以尽享女体盛;色情服务女郎的“献身”只为讨个说法;工厂为了获取暴利竟用头发做酱油……这些乏人问津的社会真相令受困其中的董丹咂舌。他欲逃离却已身不由己……最终,他能否获得心灵的救赎?在自己的谎言被拆穿前,揭露更大的谎言?

强力推荐: 《赴宴者》英文原版(平装)火热发售
强力推荐: 《赴宴者》英文原版(精装)火热发售

作者简介 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出生于上海。一九八六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一九九〇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严歌苓二十岁就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了《少女小渔》《天浴》《扶桑》《人寰》《白蛇》《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画面性,其生动流畅的语言,细腻准确的描写,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深受各界好评。
媒体推荐 一段跨世纪的对话,对人心善恶的不可预知做了一场巧妙的探索。
——《纽约时报书评》
一位不凡的女作家,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
——《泰晤士报》
借着平易但有力的文章,严歌苓描绘了令人震惊的暴行与感官欲望。
——《旧金山纪事报》
这是一个生动有力,层次分明的故事;既像寓言般引人深思,又像谜一般令人难以捉摸。
  ——《观察家日报》
严歌苓是一位杰出的中国旅外作家……这是一本充满野心、情感丰富,且独特的小说。
——哈金
这本诡异多变的小说……严歌苓擅长观察社会百态,她的文字时而让人大笑,时而让人陷入卡夫卡的噩梦里。《赴宴者》既是荒谬的身份错乱闹剧,也是尖锐的社会评论。
——Abby Pollak
严歌苓的文字美得像诗,在她笔下,无论是食物或水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有了生命。她生动的描述和精彩的故事是绝佳的组合。……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书上所描述的那些菜肴肯定会让您垂涎三尺。
——Boey Ping Ping
编辑推荐 《赴宴者》严歌苓第一部英文力作——中文简体版·大陆首发,逃不出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挣不脱食色性也的人性追求。严歌苓全新尝试,在一场黑色幽默中探索浮华背后的真相……
文摘 董丹是不信兆头的人,否则见了长脚红蜘蛛、双黄蛋,这些老家长辈们眼中的不祥之物,他就会打消吃宴会的念头,跟他老婆小梅一块去领厂里发的过期罐头。他却抡起塑料拖鞋,把爬过床头柜(以搓衣板、砖头拼搭,上面覆盖钩花桌巾)的红色蜘蛛打得稀烂,对早餐桌上的双黄蛋也视而不见。
  现在你知道我们在哪儿了:在董丹的宿舍。这间大屋原来是个办公室,坐落在北京近郊一家罐头厂的厂房顶上。这时是早上十点,董丹正在小梅给他握着的橡皮管子下面淋浴。小梅站在椅子上,使劲想把管子抓得稳些。因为从那根爬在天花板下面的生锈水管里出来的热水喷一口、吐一口,很难稳定。这楼上的人就这么洗澡:从车间的水管上截流,窃引车间排出的、仅仅是看着干净的热水。三年前工厂关了大半,百分之六十的职工都“下了岗”,只拿百分之二十的工资。一天,董丹带着他的肥皂盒、稀牙豁齿的梳子、塑料拖鞋回到家,告诉小梅,他把自己在车间的储物柜全拿回来了,这辈子也不用再上夜班了。开始他还不急着找工作,两个月后他发现银行里就剩了五十五元,还不够两人吃顿麦当劳的巨无霸。
  过了两天,董丹在报上看到一则招工广告。一家五星级酒店征聘警卫,要求应聘者身高一米八以上,身强体健,五官端正。董丹穿上了他最体面的行头:一件化纤合成料的西装外套,一条卡其裤,脚上的黑皮鞋,配上跟一个邻居借的“Playboy”手提包。他刚晃进大厅,就迎上来个女人,问他是不是应邀而来。他点点头。她说他来晚了,会谈早就开始了,说着就把他推上了电梯。下了电梯穿过中庭长廊,来到一间大宴厅,里面的宴会正要开始。前方麦克风上方挂着条红布幔,上头写着:“植树造林,向沙漠索回绿地!”那女人让他自己找位子坐下,一面就消失了。
  他在靠门边的一张桌子旁坐下。宴会已经开始,他正好饿急了,就把面前盘子里的东西全扫进肚里,也不知道都吃了些什么。他邻座的一个男人向他自我介绍,他是《北京晚报》记者,又问董丹是哪个单位的。董丹只希望谁也别理他,让他好好地白吃一顿,随口回答他是《北京早报》的。那人说他没听过,董丹说是家新媒体。网络媒体吗?没错,是网络媒体。董丹吃饱喝足了,正打算找机会开溜,那记者问他要不要一块儿去领钱。什么钱?就那两百块车马费呀,他们的“意思意思”,劳驾大伙儿跑一趟,给这个会议宣传宣传,造造声势什么的。把你的名片交给他们,他们就给两百块,指望你回去写篇报导呗。董丹干咽了几下口水:两百块!等于他们下岗工人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