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指南

2011-01-1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指南 去商家看看
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指南 去商家看看

 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指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38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802336503/9787802336506
·条形码:978780233650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指南》阐述了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基础理论和常用技术。内容简明、新颖、实用。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了如何建立监测系统、设计监测方案、分析监测结果,包括如何进行动物疫情预测预警、风险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各论部分介绍了29种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指南。《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指南》主要供全国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部门,以及农业、生物、医学等教学或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编辑推荐 《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指南》力求简明实用,采用了较多的实际案例,同时也采用了较多的图表,便于读者理解。在篇章安排上,读者容易获得的一些信息,如动物传染病学基础知识和检测技术等部分阐述较少,而读者不容易获得的一些信息,如国外相关情况的介绍、国际贸易要求、国际无疫认证、监测系统的建立、监测方案的设计、动物疫情预测和风险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动物疫病控制扑灭理论、生物安全和常用检测方法的操作规范等部分,予以重点介绍。附录11对《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指南》的编写思路和有关细节进行了补充说明。有些重要术语的定义可利用附录12的索引进行查找。
《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指南》不仅参考了国外动物疫病监测资料,而且参考了我国医学传染病监测资料。它们对于国内起步较晚的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很有借鉴意义。
目录
第一篇 动物疫病监测总论
第一章 动物疫病监测概念、性质和意义(3)
第一节 动物疫病监测的概念(3)
第二节 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基本性质(4)
第三节 动物疫病监测工作重要意义(5)

第二章 我国动物疫病监测法律法规(8)
第一节 《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与解读(8)
第二节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有关规定(8)
第三节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有关规定(9)
第四节 《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和解读(10)
第五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介(11)

第三章 动物疫病感染、传播和防控基础知识(12)
第一节 病原和宿主相互作用(12)
第二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16)
第三节 影响动物疫病传播和流行的因素(18)
第四节 动物疫病的防控基本原理(19)

第四章 动物疫病监测的类型(20)
第一节 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20)
第二节 局部地区、全国性和国际性监测(21)
第三节 全面监测、抽样监测、靶向监测和定点监测(21)
第四节 养殖场、市场、屠宰场和动物医院疫病监测(22)
第五节 信息调查和实验室监测(22)
第六节 行政性监测、研究性监测和国际认证性监测(23)
第七节 其他层面的一些监测类型(23)

第五章 动物疫病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25)
第一节 监测系统的概念(25)
第二节 我国医学疾病监测系统介绍(25)
第三节 美国动物疫病监测系统(27)
第四节 澳大利亚动物疫病监测系统(28)
第五节 英国VIDA动物疫病监测系统(30)
第六节 加拿大CAHSN动物疫病监测系统(31)
第七节 法国两个小规模动物疫病监测系统(32)
第八节 我国动物疫病监测系统工作现状分析(33)
第九节 关于我国动物疫病监测系统建设的探讨(35)
第十节 监测系统的效能评估(39)

第六章 动物疫病监测方案设计(40)
第一节 监测方案设计步骤(40)
第二节 误差分析(42)
第三节 抽样方案设计(44)

第七章 信息调查(48)
第一节 信息调查方案设计(48)
第二节 信息调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49)
第三节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52)

第八章 样品检测(53)
第一节 样品采集(53)
第二节 样品标记和采样登记(55)
第三节 样品包装和运输(55)
第四节 样品长期保存(56)
第五节 样品检测概述(57)
第六节 检测方法的评价和选择检测结果的分析(60)
第七节 检测结果的分析和判断(62)
第八节 样品检测的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63)

第九章 监测结果的分析、报告和发布(64)
第一节 概述(64)
第二节 疫病的病原谱系分布(64)
第三节 疫病的畜群分布(65)
第四节 疫病的时间分布(67)
第五节 疫病的地理分布(70)
第六节 动物疫病分布的综合分析(73)
第七节 动物疫病监测信息常用的分析技术(73)
第八节 动物疫病监测报告的撰写(74)
第九节 动物疫病监测档案工作(75)
第十节 动物疫病监测信息的发布和保密(77)

第十章 动物疫病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79)
第一节 监测数据的统计描述(79)
第二节 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82)

第十一章 动物疫情预测和风险分析(87)
第一节 动物疫情预测基本原理(87)
第二节 0IE的动物疫病风险分析框架(89)
第三节 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控工作风险分析框架(91)
第四节 关于动物疫病预警的探讨(95)

第十二章 分子流行病学分析(96)
第一节 分子流行病学概述(96)
第二节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思路(96)
第三节 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97)
第四节 核酸序列分析技术(99)

第十三章 3S技术分析(105)
第一节 RS技术简介(105)
第二节 GPS技术简介(106)
第三节 GIS技术简介(106)
第四节 动物疫病监测中3S技术应用举例(109)

第四章 动物疫病防控决策分析(111)
第一节 概述(111)
第二节 动物疫病防控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111)
第三节 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消灭理论分析(118)

第十五章 国际认证性监测通用指南(122)
第一节 前言(122)
第二节 OIE对兽医机构效能(PVS)的评估介绍(122)
第三节 监测原则(124)
第四节 流行病学调查(126)
第五节 非随机监测(126)
第六节 认证无疫或无感染的监测系统(128)

第十六章 动物疫病监测与生物安全(130)
第一节 动物疫病监测与国家生物安全(130)
第二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重大历史事件回顾(130)
第三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原理和操作规范(132)
第四节 野外监测活动中的生物安全(133)
第二篇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各论

第十七章 禽流感(137)
第一节 背景信息(137)
第二节 病原学(141)
第三节 临床症状(148)
第四节 实验室检测(149)
第五节 流行病学(152)
第六节 国内监测指南(158)
第七节 OIE认证要求(158)
第八节 0IE监测指南(161)
第九节 研究进展(166)

第十八章 口蹄疫(169)
第一节 背景信息(169)
第二节 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测(170)
第三节 流行病学(172)
第四节 OIE认证要求(175)
第五节 监测指南(177)
第六节 监测研究进展(181)

第十九章 新城疫(183)
第一节 背景信息(183)
第二节 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185)
第三节 流行病学(188)
第四节 监测指南(189)

第二十章 猪瘟(190)
第一节 背景信息(190)
第二节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190)
第三节 实验室检测(192)
第四节 流行病学(193)
第五节 国内监测指南(194)
第六节 0IE监测指南(194)
第二十一章
猪蓝耳病(198)
第一节 背景信息(198)
第二节 猪高热病和高致病性蓝耳病(198)
第三节 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测(199)
第四节 流行病学(201)
第五节 监测指南(202)
第二十二章伪狂犬病(203)
第一节 背景信息(203)
第二节 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204)
第三节 流行病学(205)
第四节 监测指南(206)
第二十三章日本脑炎(乙脑)(207)
第一节 背景信息(207)
第二节 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208)
第三节 流行病学(209)
第四节 监测指南(210)
第二十四章戊型肝炎(211)
第一节 背景信息(211)
第二节 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212)
第三节 流行病学(212)

第二十五章 疯牛病(215)
第二十六章 蓝舌病(226)
第二十七章 羊痘(232)
第二十八章 小反刍兽疫(238)
第二十九章 尼帕病(243)
第三十章 狂犬病(248)
第三十一章 马传贫(255)
第三十二章 马流感(259)
第三十三章 牛肺疫(263)
第三十四章 布氏杆菌病(272)
第三十五章 牛结核病(280)
第三十六章 2型猪链球菌病(286)
第三十七章 炭疽(290)
第三十八章 大肠杆菌O157:H7(293)
第三十九章 Q热(300)
第四十章 钩端螺旋体病(303)

……
序言 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掌握疫病分布情况,分析疫情发生规律,开展疫情预测预警,提高疫病防控科学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期实践中,我们坚持把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我们建立了国家、省、地、县四级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并在养殖业生产密集区和边境地区设置了450个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制定发布了《动物疫情测报体系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管理规章,每年发布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全国动物疫病监测组织机构、基础设施和工作机制日益完善,能力在不断增强。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要分析动物疫情流行态势,及时发出疫情预警。这对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制定的疫病监测指南和规则,借鉴发达国家和卫生部门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际,编写这本《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指南》,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基本框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技术,内容新颖实用,语言通俗易懂,对各级兽医行政和技术支撑部门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相关的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摘 第二章 我国动物疫病监测法律法规
第一节《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与解读
在总结我国动物防疫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经验,我国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并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动物防疫法》的修订标志着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走向法制管理的新阶段。在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中,有多处涉及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
1.明确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归口问题
各种动物的防疫和监测工作,包括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的防疫和监测工作,统一归到各级政府的兽医主管部门。
2.规定了全国动物疫病监测责任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职责或者伪造监测、检测结果的,将受到相应的警告和处分。
3.明确动物疫病监测单位疫情报告义务
各监测单位必须承担疫情报告义务,明确疫情的认定和通报程序。非法定单位和个人,包括动物疫病监测单位不得发布动物疫情。
针对动物疫病监测,我国即将出台一部与《动物防疫法》配套的法规。届时,动物疫病监测的法律规定将更为明确和具体。
第二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有关规定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对动物疫病监测做出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和《动物防疫法》相互一致,并对《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进一步明确。
1.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调查、控制、扑灭等应急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工作。
热点排行